第五节修辞格
第五节 修辞格(二)
双关
一、双关
(一)、什么是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 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 彼,这种词格叫双关 例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 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什么是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 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 彼,这种词格叫双关。 例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 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双关的类型 1、诸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 语义双关。 (2)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答李淑一》 “杨”“柳”是双关辞格,明指杨花 柳絮,暗指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
(二)、双关的类型 1、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 语义双关。 例如: (2)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答李淑一》) “杨”“柳”是双关辞格,明指杨花、 柳絮,暗指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有些歇后语就是借同音或进音双关手法 构成的。 例如 (3)山顶滚石头—石打石(实打实) (4)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渡) 5)癞蛤蟆跳井——扑通(不懂
有些歇后语就是借同音或进音双关手法 构成的。 例如: (3)山顶滚石头——石打石(实打实) (4)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渡) (5)癞蛤蟆跳井——扑通(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