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吝啬萧瑟赦免敷衍塞责 B菲薄绯闻诽谤匪夷所思 C晤谈船坞兀自心无旁骛 D承袭晨曦宸翰唇亡齿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浏览前倨后躬真知灼见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B拄杖夸夸其谈既往不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C震撼要言不烦省吃俭用不经一世,不长一智 D嘉宾柳暗花明恢复原气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却有不少人在利益的下,大量猎杀野生动物, 重破坏生态平衡。 (2)“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 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思维路径。 (3)如果说我们的法律制度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而是为一些人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法治 不仅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会成为约束大多数人的工具 A.驱动约束反而 B驱动制约反而 C.驱逐约束而且 D驱逐制约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即使是读闲书,看到 精妙处,还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B五十年代以后,沈从文先生潜心于文物研究,淡泊自守,灯红酒绿之地绝不涉足 C.每当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生肖文化就会风行一时,这与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心理是分不开 的 D人们只有吃饭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活动,这诚然是牢不可破的道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今年抗击雪灾冻灾的战斗中,一些向来为舆论所抨击的垄断行业及其从业者却表现出了 高贵的责任感和令人感动的职业品质 B.2007年以来,为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于报端,这些文章常使人读 后慨叹不已。 C在欧洲,玉米不仅为地主、放债者、土地领主和新的中产阶级带来了财富,也成为穷人的 食品。 D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实习,而是要告诉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者,帮助学生向职业角色转变的 观念。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 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 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出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
2007—2008 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吝啬 萧瑟 赦免 敷衍塞责 B.菲薄 绯闻 诽谤 匪夷所思 C.晤谈 船坞 兀自 心无旁骛 D.承袭 晨曦 宸翰 唇亡齿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浏览 前倨后躬 真知灼见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B.拄杖 夸夸其谈 既往不咎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C.震撼 要言不烦 省吃俭用 不经一世,不长一智 D.嘉宾 柳暗花明 恢复原气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却有不少人在利益的 下,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严 重破坏生态平衡。 (2)“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 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思维路径。 (3)如果说我们的法律制度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而是为一些人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法治 不仅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会成为约束大多数人的工具。 A.驱动 约束 反而 B.驱动 制约 反而 C.驱逐 约束 而且 D.驱逐 制约 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即使是读闲书,看到 精妙处,还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B.五十年代以后,沈从文先生潜心于文物研究,淡泊自守,灯红酒绿之地绝不涉足。 C.每当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生肖文化就会风行一时,这与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心理是分不开 的。 D.人们只有吃饭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活动,这诚然是牢不可破的道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今年抗击雪灾冻灾的战斗中,一些向来为舆论所抨击的垄断行业及其从业者却表现出了 高贵的责任感和令人感动的职业品质。 B.2007 年以来,为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于报端,这些文章常使人读 后慨叹不已。 C.在欧洲,玉米不仅为地主、放债者、土地领主和新的中产阶级带来了财富,也成为穷人的 食品。 D.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实习,而是要告诉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者,帮助学生向职业角色转变的 观念。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 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 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出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
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 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 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 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 “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 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 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 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 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 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 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则更多,留下了极为宝 贵的经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 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 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 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 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 的变化,如气虚、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性格和修养 的关系,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 “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 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决—一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 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是心胸、秉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 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 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的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 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2008/1,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 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 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 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 是人格的标志。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 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 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 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 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 “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 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 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 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 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 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 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 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则更多,留下了极为宝 贵的经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 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 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 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 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 的变化,如气虚、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性格和修养 的关系,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 “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 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决——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 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是心胸、秉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 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 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的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 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2008/1,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 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 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 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 是人格的标志。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 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 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 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就”,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 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花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有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 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 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 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 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有司言非亲王、公 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 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 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 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 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箅。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 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 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 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 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 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 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 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十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 笄: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 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 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就”,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 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花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有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 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 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 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 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 ①,有司言非亲王、公 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 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 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 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 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 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 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 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 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 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 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 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 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其官而责其成 责:要求。 B.趣作,无复言 趣:通“促“,急,赶快 C.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易:轻视 D.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小其名而崇其势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取姚内斌于俘虏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1l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笄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 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 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 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 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兔关征。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标志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顶峰的是 (作者)的 (作品) 的问世。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A. 久其官而责.其成 责:要求。 B. 趣.作,无复言 趣:通“促“,急,赶快。 C.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易:轻视。 D. 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 向化:接受教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小其名而.崇其势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取姚内斌于.俘虏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 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 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 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 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第Ⅱ卷 四、(24 分)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 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 分) (2) 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2 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 1 题必做,2~5 题任选 3 题)(8 分) (1)标志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顶峰的是 (作者)的 (作品) 的问世。 (2)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氓》) (5)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 族矣。(贾谊《过秦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 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 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 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窣的声音。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 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 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 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 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舂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 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人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 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 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 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 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 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 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 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 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 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 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 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 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走工厂里的机器,忙碌 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 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 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地 上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 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作糖,放在口里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 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 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卫风·氓》) (5)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 族矣。(贾谊《过秦论》)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雪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 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 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 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 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窣的声音。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 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 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 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 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 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人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 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 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 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 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 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 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 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 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 各样的 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 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 第—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 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 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 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 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走工厂里的机器,忙碌 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 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 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地 上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 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作糖,放在口里……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 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 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 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