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大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初三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半个学期了,在 趨这半学期中,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这份试卷目的是检验你的知识掌握程度现在让我们 起走进考场,仔细思考,认真做答,成功将属于你。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分) A.旁骛(w山)孜孜不倦(Z1)亵渎(Xie) B.觅食(m1)抽噎(yi) 脊梁(j1) C.汲取(j1)栈桥(zhan) 恣睢(Sui) 琅琅(lang)滞碍(zhi) 扶掖(ye) 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分) A.玄虚潮汛歇斯底里 B.仓皇推敲格物致知 C.傅彩鄙夷与日俱增 D.潇索渺茫不求甚解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分) 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 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5.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只填序号) 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 让那安闲的雨 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①抹去你思维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1 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初三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半个学期了,在 这半学期中,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这份试卷目的是检验你的知识掌握程度。现在让我们 一起走进考场,仔细思考,认真做答,成功将属于你。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分) A.旁骛(wù) 孜.孜不倦(zī) 亵渎(xiè) B.觅.食(mì) 抽噎(yī) 脊.梁(jǐ) C.汲.取(jí) 栈.桥(zhàn) 恣睢.(suī) D.琅.琅(1áng) 滞.碍(zhì) 扶掖(yè) 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分) A.玄虚 潮汛 歇斯底里 B.仓皇 推敲 格物致知 C.傅彩 鄙夷 与日俱增 D.潇索 渺茫 不求甚解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 ( ) ( 分) A、妄自菲薄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 ....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分) 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 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 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5.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只填序号) ( 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 ;让那安闲的雨 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 ①抹去你思维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③洗去你心灵的尘 ④拔动你心底的弦 6、默写(每空分,共分) (1)、《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 (2)、《雨说》中“雨”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的诗句: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 志的诗句是 (4)、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 想的句子是: (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 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 (⑦)、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 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8)、《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9)、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 诗篇,课内外均可。) (10)、从你积累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一句完整的含有关“酒”的诗句 7.模仿下面例句,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分) 例句:历史,有颠峰,也有低谷,可谓是一条延伸的曲线 仿句:生活, 8、仿照下面两句话,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9、根据下列句子,再续写一个,要求句式相同,语意相关。 例句: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生活里没有书籍, 10、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分) 》(2) (3) 》(4) l1、仔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的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他人。请将表格的内 容写在横线上。(分) 世界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比利
2 ③洗去你心灵的尘 ④拔动你心底的弦 6、默写(每空 分,共 分) (1)、《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说》中“雨”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 志的诗句是: , , 。 (4)、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5)、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 想的句子是: , 。 (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 的情思,达到了 “ 此 时 无 声胜 有 声 ” 的 艺 术效 果 。 请 写 出 你 学过 的 这 样 的 诗 句: , 。 (7)、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 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 。 (8)、《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 (9)、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 诗篇,课内外均可。) ① ② (10)、从你积累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一句完整的含有关“酒”的诗句。 7.模仿下面例句,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 分) 例句:历史,有颠峰,也有低谷,可谓是一条延伸的曲线。 仿句:生活, , , 。 8、仿照下面两句话,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分)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 9、根据下列句子,再续写一个,要求句式相同,语意相关。( 分) 例句: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生活里没有书籍,________________ _。 10、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分) (1) 《 》 (2) 《 》 (3) 《 》 (4) 《 》 11、仔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的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他人。请将表格的内 容写在横线上。( 分) 世界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比利
美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42.65% 6.63% 52.24% 3.94% 3.93% 12、用一句话表达SO2分子的构成,不得超过25个字。(分) 13、读图【读图时代学】(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 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张红同学找到的一则漫画,请你仔细观 察,并回答问题 畸形儿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分)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分) 、现代文阅读 (一)(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 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闰土的辛 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 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 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 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海边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篮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14、选文中有4个错别字,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分) 15、选文中说道“我在走我的路”,如何理解“我的路”?(分) 16、对文中“新的生活”正确的理解是 17、文中有三个短语都有“辛苦”一词,但含义不完全相同,请选择正确释义(分) ①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②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③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 A.为生活而奔波 B为寻找真理与正义而奔波 C.为谋求私利而放纵不羁
3 美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42.65% 6.63% 52.24% 3.94% 3.93% 3.64% 12、用一句话表达 so2 分子的构成,不得超过 25 个字。( 分) 13、读图【读图时代学】( 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 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张红同学找到的一则漫画,请你仔细观 察,并回答问题。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分)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 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 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闰土的辛 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 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 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 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海边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篮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14、选文中有 4 个错别字,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分) 15、选文中说道“我在走我的路”,如何理解“我的路”?( 分) 16、对文中“新的生活”正确的理解是 ( 分 ) 17、文中有三个短语都有“辛苦”一词,但含义不完全相同,请选择正确释义( 分) ①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 ②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 ③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 A.为生活而奔波 B.为寻找真理与正义而奔波 C. 为谋求私利而放纵不羁
18、为什么“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分) 选文的表达方式是 第三自然段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分) 20、“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分) (二)读书养气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 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 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 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不,吸取气,汲取」 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 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一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 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 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 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 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 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 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 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 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 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 (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 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 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了。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 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其笔下之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 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 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脚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 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须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 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4 18、为什么“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 分) 19、选文的表达方式是 ,第三自然段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分) 20、“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分) (二)读书养气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 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 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 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吸取气,汲取一 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 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 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 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 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 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 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 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 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 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 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 (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 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 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了。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 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其笔下之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 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 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脚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 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须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 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2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本文的 论证结构是 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薄发”指的是 。(分) 2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分) 24、下面是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句?并说说理由。(分) 酸③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切民族的伟大智慧 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25、“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 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分) 26、从全文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读书养气”的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话回 27、.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关于水与木舟、风与大翼关系的论述 其作用是什么?(分) 28、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的功用或目的的理解。(分) 文言文阅读(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5 2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本文的 论证结构是 。( 分) 22、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薄发”指的是 。( 分) 2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分) 24、下面是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句?并说说理由。( 分) 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 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25、“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 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 分) 26、从全文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读书养气”的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话回 答)( 分) 27、.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关于水与木舟、风与大翼关系的论述, 其作用是什么?( 分) 28、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的功用或目的的理解。( 分) 二、文言文阅读( 分) (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