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含水地层(含水综合层)的富水性 ①富水性一般用单孔(井)涌水量表示。统计富 水性时,孔径和降深应当统一,孔径以当地一般生 产井为准,或统一换算至8”(20cm);降深一般统 一换算为5m。 ②均质含水层富水性大致分为三级(以水位下降 5m时的涌水量计): 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5000m31d。 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1d。 富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1d。 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100m31d
(2)含水地层(含水综合层)的富水性 ① 富水性一般用单孔(井)涌水量表示。统计富 水性时,孔径和降深应当统一,孔径以当地一般生 产井为准,或统一换算至8(20cm);降深一般统 一换算为5m。 ② 均质含水层富水性大致分为三级(以水位下降 5 m时的涌水量计): 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5000 m3 /d。 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 /d 。 富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 /d 。 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100m3 /d
③圈定涌水量界线时,要考虑水文地质环 境。在基岩地区,一般与地层分布界线一致, 富水性不均的基岩可在层内再分段;第四系分 布区,除依据控制性水点数据外,要结合地貌、 岩性界线、岩相变化规律、地表水系等因素圈 定。 ④富水性界线用宽1mm的黑色实线表示。 界线两侧用黑字表示区间的富水性分级大小 (如1000~5000等)
③ 圈定涌水量界线时,要考虑水文地质环 境。在基岩地区,一般与地层分布界线一致, 富水性不均的基岩可在层内再分段;第四系分 布区,除依据控制性水点数据外,要结合地貌、 岩性界线、岩相变化规律、地表水系等因素圈 定。 ④ 富水性界线用宽1mm的黑色实线表示。 界线两侧用黑字表示区间的富水性分级大小 (如1000~5000等)
(3)地下水的矿化度 矿化度是反映水质情况的指标,分级标准 按当地地下水矿化程度确定,在图上用点线作 等值线表示,有水化学辅助图件时,等值线间 距可适当加大,或仅以数字在控制性水点上反 映出来。 (4)地下水埋藏深度 有埋深辅助图件时,只在控制性点上以数 字表示,无埋深图时,可用蓝色等值线表示
(3)地下水的矿化度 矿化度是反映水质情况的指标,分级标准 按当地地下水矿化程度确定,在图上用点线作 等值线表示,有水化学辅助图件时,等值线间 距可适当加大,或仅以数字在控制性水点上反 映出来。 (4)地下水埋藏深度 有埋深辅助图件时,只在控制性点上以数 字表示,无埋深图时,可用蓝色等值线表示
(5)控制性水点 ①控制性水点按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 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 以及所有的泉必须表示在图上。一般泉的符号 涂蓝色,矿泉和温泉用桃红色。 勘探孔 机井 民井 长期观测孔 水样点
(5)控制性水点 ① 控制性水点按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 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 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 以及所有的泉必须表示在图上。一般泉的符号 涂蓝色,矿泉和温泉用桃红色。 勘探孔 机井 民井 长期观测孔 水样点
(6)其他内容 ①地下水的主要流向用箭头表示;对于大 的河流,要按测绘资料分段标定河水与地下水 的关系。 ② 一切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应表 示到图上去(如岩溶、滑坡、沼泽化、盐渍化 等)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 如旷井、灌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 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
(6)其他内容 ① 地下水的主要流向用箭头表示;对于大 的河流,要按测绘资料分段标定河水与地下水 的关系。 ② 一切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应表 示到图上去(如岩溶、滑坡、沼泽化、盐渍化 等)。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 如矿井、灌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 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