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3814.2.2种间相关的测定844.3生态位生态位概念844.3.1:864.3.2生态位的测定90第五章植物群落的结构915.1群落结构组分的识别与表达915.1.1叶的特证5.1.2花的特证955.1.3果实及种子的特证96..5.1.4茎干特证9%5.1.5根的特证985.1.6植物的生长型与生活型995.1.7群落结构组分的表达1165.2群落结构的分析与表达1165.2.1植物群落垂直结构1165.2.2群落的水平结构1275.3层片与小群落1385.3.1层片1385.3.2小群落1405.4植物群落的时间结构141第六童植物群落与环境1426.1环境的概念1426.2植物群落与气候143.+6.2.1气候与植被分布1446.2.2群落对气候的影响1566.3植物群落与土壤1716.3.1土壤的化学性与植物群落1716.3.2土壤的物理性与植物群落1726.3.3植物群落与土壤发育1736.4植物群落与地形1736.4.1海拔高度对植物群落的影响1736.4.2坡向和坡度对植物群落的影响174
植被生态学41756.4.3山脉与河谷走向对群落的影响1766.4.4小地形对植物群落的影响1766.4.5植物群落对地形的影响1766.5植物群落与其他生物1766.5.1植物群落与动物6.5.2178植物群落与微生物1796.5.3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与人类1806.66.7生态种组1826.7.1生态种组的概念183.6.7.2生态种组的确定1836.7.3生态种组与群落划分1906.7.4生态种组谱192第七章植物群落的物质生产与物质循环1957.1有关群落生产力的几个概念1957.2群落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1977.2.1测量输入的方法1977.2.2测量输出的方法1987.3构成群落生产力的基础2037.3.1净同化率与产量2037.3.2叶面积指数与产量204.7.3.3生长期限与产量204..7.3.4叶面积延续期与产量2067.4、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积累和能量转化2067.4.1群落生产力系数2067.4.2群落生物量积累率2077.4.3植被的能量转化率2097.5植被生产力的模型2117.5.1Kira模型2127.5.2Miami模型2127.5.3Thomthwait纪念模型2177.5.4Chikugo模型217
目5录2197.6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生产力2197.6.1全球主要植被类型生物量及生产力2237.6.2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生产力2247.7群落物质循环的概念.2257.7.1碳遁环2287.7.2氮遁环.2327.7.3其他生命义要元素的环第八章植被的动态241.8.1群落的物候节津2418.2群落的波动2498.3群落的演替2508.3.1群落演替类型2518.3.2稳定性与顶极群落2598.3.3群落演替的理论261.8.3.4演替的机制266.8.3.5演替模型2718.3.6演替的研究方法2798.4植被的历史2828.4.1植被演化282-8.4.2植被历史的研究方法2898.5新生代以来中国的植被历史289.第九章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2979.1对植被分类的认识2979.2植被分类的依据2989.3外貌的或生态-外貌的植被分类2989.4结构的植被分类3069.5动态的植被分类3099.6优势度的植被分类3109.7区系特证的植被分类3129.8植被的数量分类3129.8.1等级聚合分类3139.8.2等级分划分类318
6植被生态学3219.8.3分类结果的图形表示323第十章植物区系特征的植被分类系统32310.1一般概念32510.2群落的综合特证…32610.2.1存在度和恒有度.10.2.2确限度327.10.2.3物种的重要性衡量328.10.2.4均一性和同一性32810.3样地记录的综合和群落表的制作32910.4群落分类单位的确定34010.5法瑞学派群落分类的各级单位34110.5.1群丛以上的高级单位34110.5.2群丛以下的低级单位…·34310.6群落分类单位的命名343附:日本植被的植物社会学分类系统345第十一章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35311.1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35311.2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和单位·35511.3中国植被分类单位的命名...358..11.4中国植被类型概述36011.4.1森林36311.4.2灌丛39611.4.3草本植被40211.4.4荒漠及其他稀疏植被41111.4.5沼泽及水生植被41711.5裁培植被的分类420第十二章植被的排序42312.1排序的基本概念423.12.2直接排序42412.2.1直接测定环境因子的排序424-12.2.2直接梯度分析42812.2.3群落一环境梯度432
目录743412.3间接排序12.3.1极点排序.43512.3.2主分量分析…44212.3.3对应分析448.第十三章植被的分布与分区45813.1群落复合体45813.1.1群落复合体的概念和类型45813.1.2群落复合体的研究途泾46013.1.3群落复合体研究的取样与样地记录整理46113.1.4复合群落的分类46313.2群落分布46913.2.1群落分布区46913.2.2替代群落47013.3大范围植被地理分布47013.3.1植被的水平地带分布47313.3.2植被的垂直带分布48013.4植被分区-48713.4.1植被分区的原则与依据48713.4.2植被分区单位和系统48813.5中国植被分区概述49713.5.1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域501.13.5.2中国西部草原荒漠区域50913.5.3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512第十四章植被制图51614.1植被制图的目的51614.2植被图的种类51714.2.1按性质和内容划分的植被图种类51714.2.2按图的比例尺划分的植被图种类527+.14.3植被制图的基本要求52914.4制图方法与步骤.52914.4.1现状植被图制图方法与步骤52914.4.2潜在植被图制图方法与步骤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