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概念、动态、调节、集合种群7/9/20258:27:37PM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概念、动态、调节、集合种群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7/9/2025 8:27:37 PM
4.3种群调节出生和●种群的数量变动是互相矛盾的两组过程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决定种群数量变动过程的是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一independentfactor)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一dependentfactor)解释种群数量变动的机制,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学说。7/9/20258:27:37PV
4.3 种群调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是互相矛盾的两组过程——出生和 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决定种群数量变动过程的是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 ⚫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independent factor)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dependent factor) ⚫解释种群数量变动的机制,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不 同的学说。 7/9/2025 8:27:37 PM
4.3种群调节4.3.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该理论又分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限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以色列的Bodenheimer(1928)7/9/20258:27:37PM
4.3 种群调节 4.3.1 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 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该理论又分为非密度 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 限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 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 以色列的Bodenheimer(1928) 7/9/2025 8:27:37 PM
4.3种群调节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澳大利亚生物学家Nicholson:承认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动态有作用,但认为这些因子仅仅是破坏性的,而不是调节性的。●Smith:认为种群是围绕一个“特征密度”而变化的,而特征密度本身也在变化oLaek(1954):食物的短缺、捕食和疾病,而其中食物是决定性的。Pilelka(1964)与Schmltz(1964)提出了营养物恢复学说(nutrient recovery hypothesis)7/9/20258:27:37PM
4.3 种群调节 ➢ 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Nicholson:承认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动态 有作用,但认为这些因子仅仅是破坏性的,而不是调节性的。 ⚫Smith:认为种群是围绕一个“特征密度”而变化的,而特征 密度本身也在变化。 ⚫Laek(1954):食物的短缺、捕食和疾病,而其中食物是决定性 的。 Pilelka(1964)与SchmItz(1964)提出了营养物恢复学说 (nutrient recovery hypothesis) 7/9/2025 8:27:37 PM
4.3种群调节种群数量高峰过度利用种群密度增加植被量减少使隔热能力降低食物资源4土壤的永冻层下移+植被在质和食物资源营养物质向土壤更深层运动,量不足量方面恢复为植物根所不易达到植物根虽然更深,但植被量增加饥饿达不到营养丰富的下层+旅鼠食物的质量下降过度消耗食种群密度物资源结束下降动物体质减弱慕学学忠来点营养物永冻层营养物永冻层图4-24营养物恢复学说图解7/9/20258:27:37PM
4.3 种群调节 7/9/2025 8:27:3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