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从初一抓起 郝仲礼 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 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新形势下,阅读担 重戏,能力唱主角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纲 中提出的“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 80万字”无疑是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读”的积累 但就笔者所在的中学的学生情况来看,落实好这 要求有较大困难。从笔者从教四多年的经历来看,总觉 得学好语文当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同样,学生阅读能力 低下,也是因为首先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为学生长远的发展着想,首先应抓好阅读 习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可塑性较强, 如果从初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 一旦形成,将会使其享用终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良好习惯的
1 阅读习惯,从初一抓起 郝仲礼 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 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新形势下,阅读担 重戏,能力唱主角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纲 中提出的“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 80 万字”无疑是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读”的积累 上。 但就笔者所在的中学的学生情况来看,落实好这一 要求有较大困难。从笔者从教四多年的经历来看,总觉 得学好语文当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同样,学生阅读能力 低下,也是因为首先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为学生长远的发展着想,首先应抓好阅读 习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可塑性较强, 如果从初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 一旦形成,将会使其享用终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良好习惯的
形成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笔者下面就结 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内、课外阅读方面如何培养好 学生阅读习惯,提出一些想法: 、课内是阅读训练的基石和保障 习惯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征,并非“一日之 寒”。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任重而道远。每接 受初一一个新班,作为教师都应有一个三年计划,阅读 教学亦是如此我首先是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缺 乏,教师过分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认为学生文学修养 和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作品。因此千篇一律的条分 缕析成了他们惯用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如:在以前的 课堂中,教师分析课文,提出问题,往往等不得学生思 考,一提问一两个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就干脆自己报答 案。这样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
2 形成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笔者下面就结 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内、课外阅读方面如何培养好 学生阅读习惯,提出一些想法: 一、课内是阅读训练的基石和保障 习惯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征,并非“一日之 寒”。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任重而道远。每接 受初一一个新班,作为教师都应有一个三年计划,阅读 教学亦是如此。我首先是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缺 乏,教师过分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认为学生文学修养 和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作品。因此千篇一律的条分 缕析成了他们惯用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如:在以前的 课堂中,教师分析课文,提出问题,往往等不得学生思 考,一提问一两个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就干脆自己报答 案。这样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
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是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 此的情感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这 样形成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成长。 面对初一新生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总在开头花几 节课“推销”自己上课的一些主张,鼓励大家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我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 们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他们都乐于阅 读,都善于阅读。这种开放式的阅读课大大提高了学生 的阅读兴趣,渐渐阅读成了学生愉悦的事,课堂上气氛 活跃、轻松、和谐,学生都能大胆质疑、各抒己见,良 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 2、培养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 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要求,其中学会查工具书及 资料就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告诉学生,字典等工具 书是不开口的老师,我们平时要多向它们请教。初一学
3 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是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 此的情感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这 样形成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成长。 面对初一新生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总在开头花几 节课“推销”自己上课的一些主张,鼓励大家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我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 们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他们都乐于阅 读,都善于阅读。这种开放式的阅读课大大提高了学生 的阅读兴趣,渐渐阅读成了学生愉悦的事,课堂上气氛 活跃、轻松、和谐,学生都能大胆质疑、各抒己见,良 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 2、培养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 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要求,其中学会查工具书及 资料就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告诉学生,字典等工具 书是不开口的老师,我们平时要多向它们请教。初一学
生要求他们人手一本字典,平时遇到课文中的生字、新 词,要求他们能借助字典自行解决。教师经常督促检査, 使之真正收到实效,渐渐学生也养成了习惯。在初一第 一学期我们还举行了两次查字典比赛,学生劲头普遍较 高,相信这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查字典的速度比上学期快多了。 邹岩同学感慨地说:“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帮了我 们很大的忙,我们应该养成査字典的好习惯。”这样的活 动有助于课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诱导学生养成这种阅 读的好习惯。 3、教给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 在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 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重大。阅读的方法很多, 如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品读、点评 等,针对初一学生实际,我重点训练学生精读和略读的 方法。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初一 新教材所选的一些名家精品,便于初一学生阅读、欣赏
4 生要求他们人手一本字典,平时遇到课文中的生字、新 词,要求他们能借助字典自行解决。教师经常督促检查, 使之真正收到实效,渐渐学生也养成了习惯。在初一第 一学期我们还举行了两次查字典比赛,学生劲头普遍较 高,相信这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查字典的速度比上学期快多了。 邹岩同学感慨地说:“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帮了我 们很大的忙,我们应该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的活 动有助于课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诱导学生养成这种阅 读的好习惯。 3、教给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 在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 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重大。阅读的方法很多, 如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品读、点评 等,针对初一学生实际,我重点训练学生精读和略读的 方法。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初一 新教材所选的一些名家精品,便于初一学生阅读、欣赏
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进 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 深入理解文章。课堂教学中练习精读可以积累阅读经验, 养成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语言材料, 为略读打下基础。而略读关键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 要领,学会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和略读应兼容并 蓄,都是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 二、课外是阅读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在课内教师如此苦心经营,但学生所得毕竞有限, 因此在立足课内的同时,还应重点落实好课外的阅读训 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课内是基础,课外 是延伸和补充,课内、课外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 针对我们中学学生的情况,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 观。一方面小学时普遍没有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一方 面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 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长 期发展十分有效的课外书。笔者曾经做过问卷调查,85% 以上的同学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家中有藏书的更是
5 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进 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 深入理解文章。课堂教学中练习精读可以积累阅读经验, 养成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语言材料, 为略读打下基础。而略读关键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 要领,学会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和略读应兼容并 蓄,都是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 二、课外是阅读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在课内教师如此苦心经营,但学生所得毕竟有限, 因此在立足课内的同时,还应重点落实好课外的阅读训 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课内是基础,课外 是延伸和补充,课内、课外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 针对我们中学学生的情况,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 观。一方面小学时普遍没有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一方 面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 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长 期发展十分有效的课外书。笔者曾经做过问卷调查,85% 以上的同学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家中有藏书的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