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讲述者,汉斯把那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安妮弗兰克 是一位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 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 从此开始写日记。”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 了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历时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汉斯说:“安妮虽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记中所记载的大都是外面发生的 事情。”她描述了犹太人如何被德国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她写到了避难时 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写阿姆斯特丹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不断谴责种族歧 视,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满了恐怖。 另一方面,《安妮日记》还向人们展示了小安妮作为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 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寻求自由等心路历程。这些平凡 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伴随着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 共鸣,因此能够深深打动和吸引世界上众多的读者。 ·汉斯介绍说,安妮创造了一个名叫吉蒂的虚的朋友。每天,安妮给吉蒂写 信,叙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的荷兰流亡政府 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把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这些日记可以 作为珍贵的史料发表,安妮听到这条消息后决定整理和重写日记,幻想着有 天日记能够公开发表。〈
• 一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讲述者,汉斯把那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安妮弗兰克 是一位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 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 从此开始写日记。” •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 了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历时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 汉斯说:“安妮虽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记中所记载的大都是外面发生的 事情。”她描述了犹太人如何被德国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她写到了避难时 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写阿姆斯特丹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不断谴责种族歧 视,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满了恐怖。 • 另一方面,《安妮日记》还向人们展示了小安妮作为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 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寻求自由等心路历程。这些平凡 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伴随着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 共鸣,因此能够深深打动和吸引世界上众多的读者。 • 汉斯介绍说,安妮创造了一个名叫吉蒂的虚拟的朋友。每天,安妮给吉蒂写 信,叙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 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把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这些日记可以 作为珍贵的史料发表,安妮听到这条消息后决定整理和重写日记,幻想着有 一天日记能够公开发表
·藏匿25个月之后,安妮一家于1944年8月被人出卖,8个藏匿着的犹太人中只有安妮的 父亲奥特幸免于难。战后,他看到安妮的且记写得如此优美,就决定把它翻译出来, 给他在瑞士的母亲,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阅读。奥特把日 ·记的内容给朋友们看,朋友们认为它应该被发表出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日记在 荷兰编辑成书出版,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安妮日记》。《安妮日记》随后在法国和美 国相继出版,并在当地引矩轰动。汉財说,1955年,人们将《安妮日记》编成话剧公 演。1959年,好莱坞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 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版 汉斯还向记者讲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战结束后,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经人去楼空, 破旧不堪。1955年 家荷兰公司申请在此地修建办公大楼,阿姆斯特丹人听到这消 息后非常生气,他们自发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并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长。其 些有实力的企业家还素示爆意资建立一个基金会,把安妮密室遗址改建成一个博 ·汉斯说,安妮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小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开门的最初10年里,K洲大陆 极少有人麦观,要的参观煮自英,美受那些没有被纳格点领读的围家。因为 1974年,当来到博物馆工作时,每年的参观者约有20万。那时距二战结束已近30 年。安妮博物馆的董事会认为, 时间推移,人们对二战的兴趣会慢慢减小,于是, 他们决定在10到15年之后,关闭妥妮故居傅物馆
• 藏匿25个月之后,安妮一家于1944年8月被人出卖,8个藏匿着的犹太人中只有安妮的 父亲奥特幸免于难。战后,他看到安妮的日记写得如此优美,就决定把它翻译出来, 给他在瑞士的母亲,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阅读。奥特把日 • 记的内容给朋友们看,朋友们认为它应该被发表出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日记在 荷兰编辑成书出版,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安妮日记》。《安妮日记》随后在法国和美 国相继出版,并在当地引起轰动。汉斯说,1955年,人们将《安妮日记》编成话剧公 演。1959年,好莱坞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 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版。 • 汉斯还向记者讲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战结束后,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经人去楼空, 破旧不堪。1955年,一家荷兰公司申请在此地修建办公大楼,阿姆斯特丹人听到这消 息后非常生气,他们自发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并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长。其中 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还表示愿意出资建立一个基金会,把安妮密室遗址改建成一个博 物馆。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馆成立。 • 汉斯说,安妮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小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开门的最初10年里,欧洲大陆 极少有人去参观,主要的参观者来自英、美以及那些没有被纳粹占领过的国家。因为 他们没有经历过大屠杀,他们希望通过《安妮日记》来了解一些过去的历史。 • 1974年,当汉斯来到博物馆工作时,每年的参观者约有20万。那时距二战结束已近30 年。安妮博物馆的董事会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二战的兴趣会慢慢减小,于是, 他们决定在10到15年之后,关闭安妮故居博物馆
·但奇迹发生了,人们并没有因为二战的远去而淡忘历史。相反,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安妮博物馆因此免于被关闭的命运 汉斯说,仗2004年一年,参观者总数就达到93.6万人。“今年 到目前为止,参观者数量超过了去年同期。”博物馆为了方便游 客,不得不决定把每天的开放时间延长至12个小时,从上9时 到晚上9时。 ·时至今日,安妮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标签”,她象征着纳粹德国 统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经成为宗教迫害和暴政统治下受害者的 征。汉斯说:“人们聊起那段历史,就会谈到大屠杀,就会谈 安妮。 三战前,大约有8万犹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几乎没有人能够 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安妮博物馆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历史最真实 的见证。 曾有人质疑《安妮日记》的真实性。为了证明历史,荷兰政府组 员会形成了一东数十万字的层厚的调查报告。大量证据表 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过调查考证 《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无可置疑
• 但奇迹发生了,人们并没有因为二战的远去而淡忘历史。相反,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安妮博物馆因此免于被关闭的命运。 汉斯说,仅2004年一年,参观者总数就达到93.6万人。“今年 到目前为止,参观者数量超过了去年同期。”博物馆为了方便游 客,不得不决定把每天的开放时间延长至12个小时,从上午9时 到晚上9时。 • 时至今日,安妮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标签”,她象征着纳粹德国 统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经成为宗教迫害和暴政统治下受害者的 象征。汉斯说:“人们聊起那段历史,就会谈到大屠杀,就会谈 到安妮。” • 二战前,大约有8万犹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几乎没有人能够 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安妮博物馆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历史最真实 的见证。 • 曾有人质疑《安妮日记》的真实性。为了证明历史,荷兰政府组 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过调查考证,委 员会形成了一本数十万字的厚厚的调查报告。大量证据表明, 《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无可置疑
汉斯对记者说,《安妮日记》对于荷兰小学生并非必读 书,但在绝大部分荷兰小学,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讨论 历史,讨论二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阅读历 史书,阅读《安妮日记》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汉斯介绍说,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他们举办了“安 妮弗兰克的历史和今天”的巡回展览,这个展览的内 容被翻译成45种语言 汉斯说,除荷兰外,有3个国家有专门的组织正在传播 “安妮文化”,它们是美国、英国和德国。“他们承担 了大量的日常工作,这样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些比较 困难的地区进行宣传,如在乌克兰以及南美,去年我们 在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举办了展览,我们还要到中国 去。”汉斯说 门前排成长龙的荷兰向姆斯特丹“安妮之家”。《安妮 日记》
• 汉斯对记者说,《安妮日记》对于荷兰小学生并非必读 书,但在绝大部分荷兰小学,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讨论 历史,讨论二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阅读历 史书,阅读《安妮日记》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 汉斯介绍说,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他们举办了“安 妮.弗兰克的历史和今天”的巡回展览,这个展览的内 容被翻译成45种语言。 • 汉斯说,除荷兰外,有3个国家有专门的组织正在传播 “安妮文化”,它们是美国、英国和德国。“他们承担 了大量的日常工作,这样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些比较 困难的地区进行宣传,如在乌克兰以及南美,去年我们 在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举办了展览,我们还要到中国 去。”汉斯说。 • 门前排成长龙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安妮之家”。《安妮 日记》
·安妮的日记 安妮在其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开始有着写日记的习惯, 即是她与母亲伊迪丝(Edh( Hollander) Frank)、父亲奥托 ( Otto frank)、姊姊玛格特( Margot Frank)及其余四人躲进 父亲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的一个密室。在父亲所信任的一群同 事的协助下,他们成功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直至1944年8月被 人告发为止,此后被赶进纳粹的集中营。在这八人中,只有其父 人在战争里存活。安妮在1945年4月,重获自由前不久病死于 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 ·安妮的日记的原稿共超过三册。第一册纪述由1942年6月12日至 1942年12月5日发生的事情,然而第二册则是纪述由1943年12月 22日至19444月17日发生的事情,由此可见由1942年12月6日 起至1943年12月21日间的日记卷册原稿遗失了。不过这段遗失 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可由安妮为保存纪录而作的重写里得知,原稿 可能在德军进入密室逮捕时遗失,亦可能是她在检阅整个日记后 自行烧毁。第三个现存的日记卷册保存了由1944年4月17日至该 年8月1日所发生的事情,此后便被纳粹德军逮捕
• 安妮的日记 安妮在其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开始有着写日记的习惯, 即是她与母亲伊迪丝(Edith 〔Holländer〕Frank)、父亲奥托 (Otto Frank)、姊姊玛格特(Margot Frank)及其余四人躲进 父亲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的一个密室。在父亲所信任的一群同 事的协助下,他们成功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直至1944年8月被 人告发为止,此后被赶进纳粹的集中营。在这八人中,只有其父 一人在战争里存活。安妮在1945年4月,重获自由前不久病死于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 安妮的日记的原稿共超过三册。第一册纪述由1942年6月12日至 1942年12月5日发生的事情,然而第二册则是纪述由1943年12月 22日至1944年4月17日发生的事情,由此可见由1942年12月6日 起至1943年12月21日间的日记卷册原稿遗失了。不过这段遗失 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可由安妮为保存纪录而作的重写里得知,原稿 可能在德军进入密室逮捕时遗失,亦可能是她在检阅整个日记后 自行烧毁。第三个现存的日记卷册保存了由1944年4月17日至该 年8月1日所发生的事情,此后便被纳粹德军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