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及事迹 1、马俊欣:残疾检察官 马俊欣,男,47岁,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马俊欣大学毕业前,不慎摔伤,造成左侧身体无知觉,凭借坚强的毅力,承受着 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但他从事检察工作26年,坚守本职岗位,忠诚检察事业, 总结推行过很多创新制度措施,提升工作效能。 1987年,临近大学毕业,马俊欣在一次体育训练中不慎从双杠上摔落,造成右 侧肢体神经迟钝,左侧身体肌肉无力,平地走路要一步一挪,上下台阶要手脚并 用。走上工作岗位后,身体的缺陷没有成为工作的障碍。就是这么艰难,他并没 有消沉、懈怠,反而提升了自己和他人工作上的效能。他任办公室主任时总结推 行的“周小结、月讲评”制度,在全县行政机关推广;在政治处任职时,在他的 建议下创办了内部刊物《郏县检察》,激发了各部门钻研业务的热情:任研究室 主任时,撰写的《建立检察机关业务监管中心》调研报告,被院党组采纳,并由 此在平顶山市检察系统率先成立了业务监管中心。 马俊欣常说:“我是一名检察官,虽然身体残疾,但不是废人,依然能利用生平 所学为党和国家做些事情,为检察事业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这是我的幸运,更是 我生命意义所在。” 2、西哈努克:中国人民老朋友 西哈努克1993年9月至2004年10月任柬埔寨王国国王,后为太皇。2012年 10月1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2012年10月18日,西哈努克的灵柩穿越金边街道时,大约100万柬埔寨人肃 立在街旁迎接他们的太皇。在西哈努克执政期间,柬埔寨获得独立,享受过“冷 战”中东南亚难得的和平和发展。 西哈努克头脑灵活,有极具天赋的口才,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游刃有余。二战后, 西哈努克在几个大国之间斡旋为柬埔寨赢得独立,并走向世界舞台。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和平外交政策的阐释给西哈努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开 启了他们之间数十年的友谊,也开启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美好时代 西哈努克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并多次访问中 国。五十年代后,尽管历经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柬两国始终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西哈努克在担任柬埔寨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时,始终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 退位后,他继续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西哈努克曾说,柬中友谊从来没有出现过 任何问题,它造福了我的国家和人民 西哈努克多次慷慨解囊,向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包括2008年中国南 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2010年中国部分 省份遭受特大旱灾以及今年9月云南、贵州遭遇地震灾害等 3、刘国江、徐朝清:爱情天梯 刘国江、徐朝清,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20世纪50年代,20岁的刘国 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逃奔海拔1500米的半 坡头山,自力更生,靠野菜和双手养大8个孩子。 半坡头山在高滩村背后,和村子只有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相连。怕老伴出行摔跟 斗,刘国江从上山那年起,便开始在崎岖的山崖上一凿一凿地开造他们的爱情天 梯 半个世纪的打凿,铁钎凿烂20多根,终于完成了6000多级台阶
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及事迹 1、马俊欣:残疾检察官 马俊欣,男,47 岁,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马俊欣大学毕业前,不慎摔伤,造成左侧身体无知觉,凭借坚强的毅力,承受着 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但他从事检察工作 26 年,坚守本职岗位,忠诚检察事业, 总结推行过很多创新制度措施,提升工作效能。 1987 年,临近大学毕业,马俊欣在一次体育训练中不慎从双杠上摔落,造成右 侧肢体神经迟钝,左侧身体肌肉无力,平地走路要一步一挪,上下台阶要手脚并 用。走上工作岗位后,身体的缺陷没有成为工作的障碍。就是这么艰难,他并没 有消沉、懈怠,反而提升了自己和他人工作上的效能。他任办公室主任时总结推 行的“周小结、月讲评”制度,在全县行政机关推广;在政治处任职时,在他的 建议下创办了内部刊物《郏县检察》,激发了各部门钻研业务的热情;任研究室 主任时,撰写的《建立检察机关业务监管中心》调研报告,被院党组采纳,并由 此在平顶山市检察系统率先成立了业务监管中心。 马俊欣常说:“我是一名检察官,虽然身体残疾,但不是废人,依然能利用生平 所学为党和国家做些事情,为检察事业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这是我的幸运,更是 我生命意义所在。” 2、西哈努克:中国人民老朋友 西哈努克 1993 年 9 月至 2004 年 10 月任柬埔寨王国国王,后为太皇。2012 年 10 月 15 日在北京去世,享年 90 岁。 2012 年 10 月 18 日,西哈努克的灵柩穿越金边街道时,大约 100 万柬埔寨人肃 立在街旁迎接他们的太皇。在西哈努克执政期间,柬埔寨获得独立,享受过“冷 战”中东南亚难得的和平和发展。 西哈努克头脑灵活,有极具天赋的口才,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游刃有余。二战后, 西哈努克在几个大国之间斡旋为柬埔寨赢得独立,并走向世界舞台。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和平外交政策的阐释给西哈努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开 启了他们之间数十年的友谊,也开启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美好时代。 西哈努克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并多次访问中 国。五十年代后,尽管历经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柬两国始终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西哈努克在担任柬埔寨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时,始终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 退位后,他继续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西哈努克曾说,柬中友谊从来没有出现过 任何问题,它造福了我的国家和人民。 西哈努克多次慷慨解囊,向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包括 2008 年中国南 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2010 年中国部分 省份遭受特大旱灾以及今年 9 月云南、贵州遭遇地震灾害等。 3、刘国江、徐朝清:爱情天梯 刘国江、徐朝清,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20 世纪 50 年代,20 岁的刘国 江爱上了大他 10 岁的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逃奔海拔 1500 米的半 坡头山,自力更生,靠野菜和双手养大 8 个孩子。 半坡头山在高滩村背后,和村子只有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相连。怕老伴出行摔跟 斗,刘国江从上山那年起,便开始在崎岖的山崖上一凿一凿地开造他们的爱情天 梯。 半个世纪的打凿,铁钎凿烂 20 多根,终于完成了 6000 多级台阶
“我心疼,可他总是说,路修好了,我出山就方便了。其实,我一辈子也没出山 几次。”摸着老伴手上的老茧,徐朝清很心疼,眼睛里有了泪水 半个世纪过去了,二老的结婚证早已被虫蛀烂,当年的闲言碎语也烟消云散,但 二老仍不愿下山。 “她年纪大点,我能照顾她多久就多久。”刘国江说,他们二人约好,谁先走 了,另一个就将其葬在山上,然后下山和儿子住,死后要运上山和老伴合葬。“娃 儿大了,除了对方,没得啥放不下的,死了能一起葬在这山上就行 二老的爱情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被评为“2006年首届感动 重庆十大人物”,同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2007年,刘国江老人去世;2012年徐朝清老人去世。遵照她的遗愿,人们把她 葬在刘国江老人身边 4、刘跃进:公安部缉毒局长 刘跃进,男,53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 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迅速锁定糯康武装 贩毒集团,在多次抓捕糯康未果后,果断作出“斩首”与“断肢”并用的策略 20l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 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 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 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 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査、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 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 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 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 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 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 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 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5、李成环、龚大锬:最美夫妇 龚大锬,男,33岁,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执法队协管员。李成环,女,25岁, 兰州代课教师。2012年10月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龚大锬作为志愿者支援玉树。在玉树的20 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萌发了帮助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念头。从此,每一年, 龚大锬都会带着到处募集来的物资,亲自送到玉树孤儿手中。 为了延续这个承诺,2012年去看望玉树的孩子们也变成了迫切愿望,李成环在 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坚持要和丈夫一起到玉树看望灾区孩子。夫妇两人放弃去南 方度蜜月的机会,将婚礼所剩的钱和两人微薄的工资全部捐了出来,当地领导得 知后,立即组织募捐,很快筹集了一笔爱心款。用这些善款,他们购买了700 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
“我心疼,可他总是说,路修好了,我出山就方便了。其实,我一辈子也没出山 几次。”摸着老伴手上的老茧,徐朝清很心疼,眼睛里有了泪水。 半个世纪过去了,二老的结婚证早已被虫蛀烂,当年的闲言碎语也烟消云散,但 二老仍不愿下山。 “她年纪大点,我能照顾她多久就多久。”刘国江说,他们二人约好,谁先走 了,另一个就将其葬在山上,然后下山和儿子住,死后要运上山和老伴合葬。“娃 儿大了,除了对方,没得啥放不下的,死了能一起葬在这山上就行。” 二老的爱情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被评为“2006 年首届感动 重庆十大人物”,同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2007 年,刘国江老人去世;2012 年徐朝清老人去世。遵照她的遗愿,人们把她 葬在刘国江老人身边。 4、刘跃进:公安部缉毒局长 刘跃进,男,53 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 长,湄公河“105 案”专案组组长。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迅速锁定糯康武装 贩毒集团,在多次抓捕糯康未果后,果断作出“斩首”与“断肢”并用的策略。 2011 年 10 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 105 惨案”,杀害 13 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 发地,经过 6 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 抓获。 湄公河“105 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 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 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 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 2 到 4 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 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 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 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12 年 9 月 20 日,“105 案”开庭审理,11 月 6 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 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 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5、李成环、龚大锬:最美夫妇 龚大锬,男,33 岁,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执法队协管员。李成环,女,25 岁, 兰州代课教师。2012 年 10 月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2010 年 4 月 14 日,玉树发生地震后,龚大锬作为志愿者支援玉树。在玉树的 20 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萌发了帮助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念头。从此,每一年, 龚大锬都会带着到处募集来的物资,亲自送到玉树孤儿手中。 为了延续这个承诺,2012 年去看望玉树的孩子们也变成了迫切愿望,李成环在 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坚持要和丈夫一起到玉树看望灾区孩子。夫妇两人放弃去南 方度蜜月的机会,将婚礼所剩的钱和两人微薄的工资全部捐了出来,当地领导得 知后,立即组织募捐,很快筹集了一笔爱心款。用这些善款,他们购买了 700 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
随后,龚大锬夫妇和另外3位爱心人士一起开车前往玉树结古镇。经过20多个 小时、1000多公里的颠簸,他们把棉鞋分发给了玉树州八一孤儿,将温暖送到 了孩子们的手里。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返回兰州途中,他们乘坐的汽车因雪天路滑发生了 车祸,龚大锬和其他三名爱心人士,在车祸中受了轻伤,现已康复。而李成环的 伤情突然恶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们被无数网民称为“真正的志愿者”、李 成环被称为“最美新娘”。“最美夫妇”的事迹就像一股热流,温暖着每个人的 内 6、李文波: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岁时毕业 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 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 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 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 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 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 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 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7、苏丹:捐肝救夫 苏丹,女,32岁,内蒙古鄂尔多斯人。 苏丹和他的丈夫田新丙生活在北京,两人恋爱、结婚,相伴近10年,直到2012 年6月。两人因为对共同经营的公司规划产生了分歧,冲动之下离婚了。 离婚后,两人还居住在一起。8月,田新丙被查出肝硬化中晚期,并伴有新生 小肝癌,需进行肝移植。 苏丹从医生那里知道了情况,并了解到肝源紧缺,眼看着前夫命在旦夕,苏丹回 想起十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作了一个决定,自己去医院做了体检。随后, 苏丹找到医生说:“我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帮助他,肝源那么紧张,时间就是 生命。我要捐我的肝脏” 当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专家探究原因时,苏丹哭着说:“因为我爱他。 在苏丹的印象中,爱情更重要的是内容,并不是一个离婚证或结婚证能说清楚的。 她说:“我们有太多东西牵扯在一起,孩子、父母、家人、感情、彼此的回忆 这已经成为一份亲情了,我要不去做,心里会不踏实的。” 就算只有两三成的希望,她也要陪我来闯一下。我真的很感动。”被劝说了 两个星期后,田新丙最终接受了苏丹的提议。 10月31日,在解放军309医院,苏丹被推进手术室。田新丙己经告诉医生,如 果手术中出现意外,一定要先保住他的妻子。主刀医生杜国胜介绍,医院进行了 多次术前讨论,大到整个手术的规划,小到手术所用针线的选择。“他们感动了 我们所有的人
随后,龚大锬夫妇和另外 3 位爱心人士一起开车前往玉树结古镇。经过 20 多个 小时、1000 多公里的颠簸,他们把棉鞋分发给了玉树州八一孤儿,将温暖送到 了孩子们的手里。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返回兰州途中,他们乘坐的汽车因雪天路滑发生了 车祸,龚大锬和其他三名爱心人士,在车祸中受了轻伤,现已康复。而李成环的 伤情突然恶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们被无数网民称为“真正的志愿者”、李 成环被称为“最美新娘”。“最美夫妇”的事迹就像一股热流,温暖着每个人的 内心。 6、李文波: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男,48 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 21 岁时毕业 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 20 多年来,他先后 29 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 97 个月,向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 140 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 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 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 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 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 5 天后回到南沙,20 多年来,与妻子 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 3 年。2003 年 4 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 亲已经卧病在床 3 年, 2005 年 9 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 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7、苏丹:捐肝救夫 苏丹,女,32 岁,内蒙古鄂尔多斯人。 苏丹和他的丈夫田新丙生活在北京,两人恋爱、结婚,相伴近 10 年,直到 2012 年 6 月。两人因为对共同经营的公司规划产生了分歧,冲动之下离婚了。 离婚后,两人还居住在一起。 8 月,田新丙被查出肝硬化中晚期,并伴有新生 小肝癌,需进行肝移植。 苏丹从医生那里知道了情况,并了解到肝源紧缺,眼看着前夫命在旦夕,苏丹回 想起十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作了一个决定,自己去医院做了体检。随后, 苏丹找到医生说:“我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帮助他,肝源那么紧张,时间就是 生命。我要捐我的肝脏”。 当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专家探究原因时,苏丹哭着说:“因为我爱他。” 在苏丹的印象中,爱情更重要的是内容,并不是一个离婚证或结婚证能说清楚的。 她说:“我们有太多东西牵扯在一起,孩子、父母、家人、感情、彼此的回忆。 这已经成为一份亲情了,我要不去做,心里会不踏实的。” “就算只有两三成的希望,她也要陪我来闯一下。我真的很感动。”被劝说了 两个星期后,田新丙最终接受了苏丹的提议。 10 月 31 日,在解放军 309 医院,苏丹被推进手术室。田新丙已经告诉医生,如 果手术中出现意外,一定要先保住他的妻子。主刀医生杜国胜介绍,医院进行了 多次术前讨论,大到整个手术的规划,小到手术所用针线的选择。“他们感动了 我们所有的人
8、吴良镛:建筑学家两院院士 男,90岁,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居环境科学 开创者,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自梁思成以来,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之路一直是中国建筑师的案头命题。吴良 镛一直从事建筑教育工作,协助梁思成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大批建筑、规划、园 林等方面人才。 在建筑实践中,吴良镛从70年代开始对北京旧城区整治进行研究,并提出的“有 机更新”理论及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构想,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 目,其中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 和世界人居奖 最近20年来,吴良镛一直在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道路而努 力。1989年,吴良镛把数十年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心得, 写成了15万字的专著《广义建筑学》。 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院士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9、何玥:捐献肝肾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9月初,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 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 要的人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査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 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 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 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 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 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査出脑瘤后, 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 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 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 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 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10、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 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 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 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 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8、吴良镛:建筑学家两院院士 男,90 岁,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居环境科学 开创者,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自梁思成以来,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之路一直是中国建筑师的案头命题。吴良 镛一直从事建筑教育工作,协助梁思成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大批建筑、规划、园 林等方面人才。 在建筑实践中,吴良镛从 70 年代开始对北京旧城区整治进行研究,并提出的“有 机更新”理论及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构想,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 目,其中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获 1992 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 和世界人居奖。 最近 20 年来,吴良镛一直在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道路而努 力。1989 年,吴良镛把数十年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心得, 写成了 15 万字的专著《广义建筑学》。 2012 年 2 月 14 日,吴良镛院士获 2011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9、何玥:捐献肝肾女孩 何玥,女,12 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9 月初,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 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 要的人。 2012 年 4 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 行了第一次手术。9 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 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 月 17 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 4 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 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 状。08 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 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 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 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 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 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 月 17 日凌晨零点 10 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 12 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 4 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 181 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 患尿毒症的 18 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10、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女,28 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 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 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 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 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 年 5 月 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 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 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 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 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 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 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 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 刚开始。 11、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 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 作站站长,1968年出生。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 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 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 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 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 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 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 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 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 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 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 “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12、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 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 后每天骑着电动车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 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 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 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 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 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 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 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 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 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 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 28 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 28 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 刚开始。” 11、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 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 作站站长,1968 年出生。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 2007 年 9 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 5 家用工 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 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 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 等情况,陈家顺从 2007 年 9 月起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 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 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 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 180 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 年来,共 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 780 余起,挽回损失 180 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 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 7 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 “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12、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 陈斌强,38 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 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 后每天骑着电动车。 陈斌强,38 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 年,妈妈得了 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 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 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 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 行驶 30 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