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60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65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70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74科学前沿投子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77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78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78酶的作用和本质83二酶的特性.87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88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C人91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一细胞呼吸97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97捕获光能的色索和结构-101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09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10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117121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调亡125第4节细胞的癌变128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医院里的检验师
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邹承鲁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做学问所遵错的基木原则是:务力追求科学真理,避免追求新闻价值,跟踪最新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水平,勤奋工作,永不自满。邹承鲁院士已经80多岁了,但他每天都要工作6一7个小时,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采访了他邹院士的工作与蛋白质有密切关系。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是生物体所特有的生物大分子。天然蛋白质都是生物合成的如果能够人工合成蛋白质,将打破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界限,极大地推进人类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应用,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一一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生胰岛素,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一壮举日载入史册,成为生物科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邹院王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因此我们的采访围绕这话题展开。问:人工合成牛岛素是在1965年成功的,您还记得获得成功的那一刻的情景吗?答:当然记得。最后的实验是在一个房间里进行的,因为房间小所以在里而工作的人不多当时尺允许三个人进那个房间,其他人都在外面等候。实验成功的消息传出来,大家都激动得欢呼准跃起来。问:那一刻,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终于完成了。问:这项课题是1958年确定,1965年完成的。按照当时的国情,实验室设备条件应该是比较简陋的,这给你们造成了很多困难吧?答:条件是很差。就像拿20世纪60年代的北京和现
在的北京比吧。不过这项工作还是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经费等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给子保证。问: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你们是怎么想到做这个高难度的课题的?是其他科学家的工作让你们感觉有一定的把握吗?答:没有,只是凭一股热情。当时大家就是有一个愿望,做出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为祖国发展做贡献。记得当时参加选题讨论的人很多,结品牛胰岛素气氛非常热烈,记不得是我还是别人,提出了“人工合成膜岛素”这个课题,课题一提出,就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因为全世界还没有人做成过,所以说这一课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它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创新思维,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问:蛋白质在生物体内非常多,为什么还要人工合成呢?直接提取不是更方便吗?答:19世纪尿素人工合成的成功,曾被认为打破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之间的界限。但是尿素并没有生物活性。而胰岛素是结构复杂并且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膜岛素的人工合成,才能真正算得上打破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是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一成就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超前的。当然,现在对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已经进展得非常快了。问:您觉得在那样一个年代,取得科研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光是那个年代,现在进行科学研究同样需要铁而不。问:当时在实验室里,你们做了多少次实验?是不是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答:搞科学研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合成岛素的过程中,国为一开始思路就比较正确,我印象里失败的次数不是很多。问:为了保证设计的实验方案尽可能科学,合理,你们事先做了哪些工作?
答:当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了解人家做人工全古成平质贴素过的实验,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是怎么失败的,分析经过六年多的势力,我国科学家缘于成功合成了质乌来,这是人奥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别人失败的原因,然后再制定我们的实验方案,事实成蛋白质,非是春人年向台我生命临出里家一步证明,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避免少走很多弯路。牛国学业人汉气大公号我国在性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我结品牌鸟恶1966年人民日报报道胰岛素合成得以顺利进行,与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分百建一重要研究成采不开的。英国BC电台在黄全时问:您在人工合成胰岛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问广铭了达一消息的研究,以及酶学方面都有许多成就,可以说您的一生都在研究生物大分子。您是不是对生物大分子情有独钟呢?答: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对各种生命现象特别好奇。虽然我在西南联大上大学时念的是化学系,但是我一直对生命科学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找答案,而对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阐明,又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所以我一生都在从事生物大分子的研完。我最想对高中生说的话: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印承鲁2004年1月
1第章走近细胞说到细胞,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它在显微镜下的影像。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吗?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让我们再次走近细胞,更深入地探索它的奥秘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