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平 口环境公平是指在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们对其权利和义务责任、 所得与投入的一种道德评价。 -以地球共享资源或共享跨国界资源而论,“公平使用”就成为了许多国际条约和 环境外交的道德原则。如外层空间资源属人类共同财产应公平使用,国际水道和 水域各国应共同地为和平目的而分享之等,均体现了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原则 《里约宣言》提出了“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实质上是对发达国家 应该负有控制污染的“主要责任”的肯定,环境公平的道德原则无不体现在自然 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 口如从环境公平的经济学解释,经济活动就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凡是能够促进自然资源最有效率开 发、利用才是体现环境公平的,否则是不公平的。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否则,会造成环境资源利用不足或浪费, 这是不经济的,因而是不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最直接经济学解释为环 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16
环境公平 环境公平是指在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过程中, 人们对其权利和义务责任、 所得与投入的一种道德评价。 -以地球共享资源或共享跨国界资源而论,“公平使用” 就成为了许多国际条约和 环境外交的道德原则。如外层空间资源属人类共同财产应公平使用,国际水道和 水域各国应共同地为和平目的而分享之等, 均体现了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原则。 《里约宣言》提出了“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实质上是对发达国家 应该负有控制污染的“主要责任”的肯定, 环境公平的道德原则无不体现在自然 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 如从环境公平的经济学解释,经济活动就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凡是能够促进自然资源最有效率开 发、利用才是体现环境公平的, 否则是不公平的。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否则,会造成环境资源利用不足或浪费, 这是不经济的,因而是不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最直接经济学解释为环 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16
环境冲突与环境群体性事件 口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和环境污染是造成我国群体性事 件的三驾马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单光鼐2009 口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速29%,全国重特 大环境事件高发频发 日2012年全国典型群体性事件中环境维权群体性事件约占 8.9% 口从2000年以来,环境污染是导致万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 主要原因,在所有万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中占50% 《法治蓝皮书(2014)》,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17
环境冲突与环境群体性事件 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和环境污染是造成我国群体性事 件的三驾马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单光鼐2009 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速29%,全国重特 大环境事件高发频发 2012年全国典型群体性事件中环境维权群体性事件约占 8.9% 从2000年以来,环境污染是导致万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 主要原因,在所有万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中占50%—— 《法治蓝皮书(2014)》,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17
环境领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爆炸性增长局面,凸显了我国 当前环境领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我国环境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尤为严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 层之间和国际范围内,都存在权利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 口在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发生 了扭曲: 方面是对环境领域投入不足 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享受环境服务、使用环境资源 和承担环境风险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环境不公平问题与社会不公平、经济不公平叠加在一起,导致处 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受损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
环境领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爆炸性增长局面,凸显了我国 当前环境领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我国环境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尤为严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 层之间和国际范围内,都存在权利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 在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社会公共资源的配臵发生 了扭曲: 一方面是对环境领域投入不足 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享受环境服务、使用环境资源 和承担环境风险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环境不公平问题与社会不公平、经济不公平叠加在一起,导致处 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受损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 18
我国环境公平问题的复杂性 口发展权与环境权孰轻孰重?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口发展受益主体与环境权益受损主体的权益如何平衡? 煤老板与矿区群众,当代人与后代人 口如何打破少数人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格局,如何权衡不同社会阶 层群体的环境意愿? 沉默的大多数人”与“被彰显的精英立场 项目选址及补偿方案,环境公共服务提供 口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是不完善的,中国环境治理的“无规则互 动”恃征 整个过程中,社会的既有规则都被各方主体轻易抛弃 国式循环,由此产生高昂成本,导致政府、公众、企业“三输。 环境群体性事件陷入“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
我国环境公平问题的复杂性 发展权与环境权孰轻孰重?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发展受益主体与环境权益受损主体的权益如何平衡? 煤老板与矿区群众,当代人与后代人 如何打破少数人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格局,如何权衡不同社会阶 层群体的环境意愿? “沉默的大多数人”与“被彰显的精英立场” 项目选址及补偿方案,环境公共服务提供 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是不完善的,中国环境治理的“无规则互 动” 特征 整个过程中,社会的既有规则都被各方主体轻易抛弃。 环境群体性事件陷入“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中 国式循环,由此产生高昂成本,导致政府、公众、企业“三输”。 19
13资源环境问题 国际和国内政治压力 资源环境问题的政治性日益凸显
国际和国内政治压力 1.3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的政治性日益凸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