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复习题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_见 劝学(节选) 者远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1.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2.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虽有槁暴 14.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 15.圣心备焉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_千里 6.吾尝跛_ 而望矣 17.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18.蟹六跪而 二螯 8而闻者彰 1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9.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0.非能水也,而绝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11.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2.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5.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6.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可镂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7.用心 一也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_者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 3.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輮以为轮,其 曲中规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有槁暴,不复挺者 师说 4.輮使之然 也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5.故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利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6.君子博学而_日参省乎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7.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3.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吾尝终日而 思矣 4.吾师 道也 9.不如须臾之_ 所学也 5.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
1 / 11 第一册复习题 劝学(节选)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 3.虽有槁.暴.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6.吾尝跂. 而望矣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8.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10.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11.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1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4.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15.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6.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17.用心.. 一也 1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 2.輮以. 为轮,其. 曲中规 3.虽. 有槁暴,不复挺者 4.輮使之然. 也 5.故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 己 7.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8.吾尝终日而. 思矣 9.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 10.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 者远 11.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4.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15.圣心备焉.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 17.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 18.蟹六跪而. 二螯 1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师说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吾师. 道也 5.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是故无 贵无贱 13.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之不传也久矣 14.巫医乐师百工之 8.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 15.则群聚而 笑之 9.而耻 学于师 1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 10.是故圣 益圣 愚益愚 17.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 11.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 欤 1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18.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 13.或师焉,或不 19.师不必贤于 14.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不拘于 时,学于 余 15.士大夫之 21.作师说以 贻之 16.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7.君子不齿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8.圣人无常 2.或师焉,或不焉 19.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20.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21.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 2.吾从而师之 22.不拘 于时,学于余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3.余嘉 其能行古道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4.作师说以贻 5.而耻学于师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 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生乎 吾前 9.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师不必贤于弟子 5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 吾乎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6.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 师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其皆出于 此乎 而耻 10.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 12.或师焉 或不焉 学于余 2/1
2 / 11 6.是故无. 贵无贱 7.师. 道. 之不传也久矣 8.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 9.而耻. 学于师 10.是故圣. 益圣. ,愚益愚 11.于其身也,则. 耻师. 焉 1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13.或师焉,或不. 焉 14.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士大夫之. 族. 16.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7.君子不齿. 18.圣人无常. 师 19.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20.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21.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 22.不拘. 于时,学于余 23.余嘉. 其能行古道 24.作师说以贻. 之。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 3.生乎. 吾前 4.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5.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 吾乎 6.道之. 所存,师之所. 存也 7.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 师 9.其皆出于. 此乎 10.于. 其身也,则. 耻师焉,惑矣 11.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 12.或师焉. ,或不焉 13.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15.则群聚而. 笑之 1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 17.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 欤 18.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 19.师不必贤于. 弟子 20.不拘于. 时,学于. 余 21.作师说以. 贻之。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2.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而耻.学于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9.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0.师不必贤.于弟子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而耻学于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 7.学于余
《归去来兮辞》 3.家叔以余贫苦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4遂见用于小邑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5.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2.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6.既自以心为形役 3.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7.悟已往之不谏 4.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8.实迷途其未远 5.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9.觉今是而昨非 6.于是怅然慷慨 10.舟遥遥以轻飏 7.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1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8.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12.引壶觞以自酌 9.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13.倚南窗以寄傲 10.悟已往之不谏 14.审容膝之易安 11.觉今是而昨非 15.门虽设而常关 12.舟遥遥以轻飏 16.云无心以出岫 13.恨晨光之熹微 17.复驾言兮焉求 14.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6.眄庭柯以怡颜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7.策扶老以流憩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18.云无心以出岫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9.景翳翳以将入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井释义 20.悦亲戚之情话_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2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2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2.既窈窕以寻壑 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23木欣欣以向荣 4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2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倚南窗以寄傲 2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园日涉以成趣 26.怀良辰以孤往 7.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27.聊乘化以归尽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遂见用于小邑 1.耕植不足以自给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诸侯以惠爱为德 3/1
3 / 11 《归去来兮辞》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3.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4.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5.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6.于是怅然慷慨 .... 7.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8.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9.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10.悟已往之不谏. 11.觉今是.而昨非 12.舟遥遥以轻飏.. 13.恨晨光之熹微.. 14.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6.眄.庭柯以怡颜 17.策扶老以流憩.. 18.云无心以出岫. 19.景翳翳 ...以将入 20.悦.亲戚之情话 2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22.既窈窕..以寻壑 23.木欣欣..以向荣 2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6.怀.良辰以孤往 27.聊乘化..以归尽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耕植不足以.自给 2.诸侯以.惠爱为德 3.家叔以.余贫苦 4.遂见.用于.小邑 5.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悟已往之.不谏 8.实迷途其.未远 9.觉今是而.昨非 10.舟遥遥以.轻飏 1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2.引壶觞以.自酌 13.倚南窗以.寄傲 14.审容膝之.易安 15.门虽设而.常关 16.云无心以.出岫 17.复驾言兮焉.求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2.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4.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5.倚南窗以寄傲. 6.园日.涉以成趣 7.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遂见用于小邑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3.既自以心为形役 6.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4.问征夫以前路 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8.敢以烦执事 6.复驾言兮焉求 9.越国以鄙远 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0.焉用亡郑以陪邻 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1.邻之厚,君之薄也 9.乐夫天命复奚疑!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13.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5.朝济而夕设版焉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6.夫晋,何厌之有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7.又欲肆其西封 4.夜缒而出 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敢以烦执事 19.秦伯说,与郑人盟 6.越国以鄙远 0.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焉用亡郑以陪邻 2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2.失其所与,不知 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3.吾其还也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1.夫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也已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焉用亡郑以陪邻 1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夫晋,何厌之有 15.因人之力而敝之 5.秦伯说,与郑人盟 16.失其所与,不知 6.失其所与,不知 17.以乱易整,不武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且贰于楚也 3.夜缒而出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越国以鄙远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邻之厚,君之薄也 5.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1
4 / 11 3.既自以心为形役 4.问征夫以前路 5.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6.复驾言兮焉求 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9.乐夫天命复奚疑! 《烛之武退秦师》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夜缒.而出 5.敢以烦执事.. 6.越国以鄙.远 7.焉用.亡郑以陪.邻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5.因人之力而敝.之 16.失其所与.,不知 17.以乱易整,不武.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且贰于.楚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8.敢以.烦执事 9.越国以.鄙远 10.焉.用亡郑以陪邻 11.邻之.厚,君之薄也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3.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5.朝济而.夕设版焉 16.夫晋,何厌之.有 17.又欲肆其.西封 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9.秦伯说,与.郑人盟 20.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2.失其所.与,不知 23.吾其.还也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夫晋,何厌之有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知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夜.缒而出 4.越国以鄙远..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7.朝济而夕设版焉 13.行将为人所并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6.今操芟夷大难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7.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8.何不按兵束甲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9.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4.是寡人之过也 20.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6.敢以烦执事 22.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7.焉用亡郑以陪邻 23.曰‘必蹶上将军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4.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9.夫晋,何厌之有 25.鼎足之形成矣一 10.失其所与,不知 26.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六、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27.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9.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0.向察众人之议 《赤壁之战》 3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32.乘犊车,从吏卒 1.鲁肃闻刘表卒 33.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2.士民殷富 4.兼仗父兄之烈 3.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35.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4.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36.为汉家除残去秽 5.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37.而操舍鞍马,仗舟楫 6.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38.而操皆冒行之 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39.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40.因拔刀斫前秦案 9.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41 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10.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42.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1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43.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12.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44.五万兵难卒合 5/1
5 / 11 7.朝.济而夕.设版焉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是寡人之过也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敢以烦执事 7.焉用亡郑以陪邻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9.夫晋,何厌之有 10.失其所与,不知 六、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赤壁之战》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鲁肃闻刘表卒. 2.士民殷.富 3.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4.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5.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6.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9.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0.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1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12.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3.行将..为人所并. 14.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15.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16.今操芟夷..大难 17.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18.何不按兵束甲.. 19.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20.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2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22.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23.曰‘必蹶.上将军’ 24.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25.鼎足之形成..矣 26.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27.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2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 29.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0.向察.众人之议 3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32.乘犊车,从.吏卒 33.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34.兼仗父兄之烈. 35.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36.为汉家除残.去秽. 37.而操舍鞍马,仗.舟楫 38.而操皆冒.行之 39.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40.因拔刀斫.前秦案 41.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42.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43.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44.五万兵难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