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 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不同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b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反射弧的五个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D.Ⅱ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解析份析题图可知,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I是突触前膜,Ⅱ是突触后膜。兴奋在 b(传出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神经中枢)中有突触,突触部位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化,因此,兴奋在b上的传导速度比在C的传导速度快,A项正确。兴奋在反射 孤中只能单向传递,B项正确。反射孤的五个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C项正确。Ⅱ是 突触后膜,Ⅱ处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 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 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 ②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答案D 解析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则a点先兴奋,电位变化如题图②所示情况,b点后 兴奋,电位变化如题图③所示情况.因此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D项错误。 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A 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能量 的产生,A项错误
第 3 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后· 基础巩固 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 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 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上的传导速度不同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 b 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反射弧的五个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D.Ⅱ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b 表示传出神经,c 表示神经中枢,Ⅰ是突触前膜,Ⅱ是突触后膜。兴奋在 b(传出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神经中枢)中有突触,突触部位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化,因此,兴奋在 b 上的传导速度比在 c 的传导速度快,A 项正确。兴奋在反射 弧中只能单向传递,B 项正确。反射弧的五个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C 项正确。Ⅱ是 突触后膜,Ⅱ处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 项错误。 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 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 a 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 B.在 b 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C.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 D.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答案 D 解析如果刺激点在 a、b 两点的中央偏左,则 a 点先兴奋,电位变化如题图②所示情况,b 点后 兴奋,电位变化如题图③所示情况,因此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D 项错误。 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 A 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能量 的产生,A 项错误
4.图1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图2为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b区 间接入一个电表后,刺激某一位置后电表的变化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 1 图2 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结构。 A.根据图2结果可判断刺激位点可能在b点右边 B.在蛙坐骨神经上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便会产生收缩反射 C.若给予腓肠肌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会收缩且电表会发生2次反向偏转 D.若将图2中a处的电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没有刺激发生),电表指针可能马上发生偏 转 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题图2中电表指针先向 左偏后向右偏,说明刺激位点可能在点左侧,A项错误。在蛙坐骨神经上给予一个适宜刺 激,腓肠肌便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孤,所以不能称为反射,B项错误。若给腓 肠肌一个适宜刺激,则腓肠肌会收缩,由于兴奋不能从腓肠肌传递给坐骨神经,所以电表指针 不会偏转,C项错误。若将题图2中处的电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没有刺激发生),由于 腓肠肌细胞和神经细胞膜上的正电位大小可能不同,即两电极之间存在电位差,所以电表指针 可能马上发生偏转,D项正确。 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B.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 C.兴奋由c向b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 D.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 答案D 解桐反射孤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 和效应器不一定是神经元,A项错误。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 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b位于传入 神经上,因此兴奋只能由b向C传导,不能由c向b传导,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会诱导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的打开,相邻未兴奋部位的Na快速 内流,使得电位出现反转形成动作电位,并依次进行,形成局部电流.此过程中Na通道按顺序 打开,D项正确
4.图 1 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 2 为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 ab 区 间接入一个电表后,刺激某一位置后电表的变化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 图 2 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结构。 A.根据图 2 结果可判断刺激位点可能在 b 点右边 B.在蛙坐骨神经上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便会产生收缩反射 C.若给予腓肠肌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会收缩且电表会发生 2 次反向偏转 D.若将图 2 中 a 处的电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没有刺激发生),电表指针可能马上发生偏 转 答案 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题图 2 中电表指针先向 左偏后向右偏,说明刺激位点可能在 a 点左侧,A 项错误。在蛙坐骨神经上给予一个适宜刺 激,腓肠肌便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B 项错误。若给腓 肠肌一个适宜刺激,则腓肠肌会收缩,由于兴奋不能从腓肠肌传递给坐骨神经,所以电表指针 不会偏转,C 项错误。若将题图 2 中 a 处的电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没有刺激发生),由于 腓肠肌细胞和神经细胞膜上的正电位大小可能不同,即两电极之间存在电位差,所以电表指针 可能马上发生偏转,D 项正确。 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B.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 C.兴奋由 c 向 b 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 D.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 Na+通道的顺序打开 答案 D 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 和效应器不一定是神经元,A 项错误。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 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b 位于传入 神经上,因此兴奋只能由 b 向 c 传导,不能由 c 向 b 传导,C 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会诱导相邻未兴奋部位 Na+通道的打开,相邻未兴奋部位的 Na+快速 内流,使得电位出现反转形成动作电位,并依次进行,形成局部电流,此过程中 Na+通道按顺序 打开,D 项正确
6.下列关于突触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B 解桐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A项正确。神经递质的合成、分 沁都需要消耗ATP,但神经递质向突触后膜转移为扩散作用,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神 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C项正确。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 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会变为外负内正,D项正确。 7.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不可能的原 因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 B.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D.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答案 解析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由此推断,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是缺少 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若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则不会储存神经递质, 无法传递神经冲动,A项不符合题意。若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通质,则无法传递神经冲动B 项不符合题意。若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则会导致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但不 影响信息传递,C项符合題意。若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神经递质无法发挥作用,D项 不符合题意。 8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 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后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若人体缺少多巴胺的受体,可能影响到兴奋的传递 D.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只和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答案 解析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突触前膜释放多巴 胺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错误。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 学信号的转变,B项错误。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和基因有关,也受人的生活方式影响,D项错 误。 9.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下列关于突触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 ATP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 B 解析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A 项正确。神经递质的合成、分 泌都需要消耗 ATP,但神经递质向突触后膜转移为扩散作用,不需要消耗 ATP,B 项错误。神 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C 项正确。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 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会变为外负内正,D 项正确。 7.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不可能的原 因是( ) A.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 B.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D.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答案 C 解析“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由此推断,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是缺少 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若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则不会储存神经递质, 无法传递神经冲动,A 项不符合题意。若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则无法传递神经冲动,B 项不符合题意。若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则会导致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但不 影响信息传递,C 项符合题意。若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神经递质无法发挥作用,D 项 不符合题意。 8.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 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若人体缺少多巴胺的受体,可能影响到兴奋的传递 D.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只和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答案 C 解析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突触前膜释放多巴 胺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 项错误。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 学信号的转变,B 项错误。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和基因有关,也受人的生活方式影响,D 项错 误。 9.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线粒体 E B 突触 小泡 A-C 突触前膜 D酶 A-C A (突触后膜 受体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 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 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答案1)C能 (2)胞吐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1)由题图可知突触小泡内释放的A-C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分解为A和C,C 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小体内被重复利用。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氨也能作为神经递 质。(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3)图中 A-C表示乙酰胆碱,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在D酶的作用下分解,若D酶 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10.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 经和骨骼肌:℃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 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受 口骨骼肌
(1)图中 A- 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 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 C 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 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1)由题图可知突触小泡内释放的 A-C 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分解为 A 和 C,C 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小体内被重复利用。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 质。(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3)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在 D 酶的作用下分解,若 D 酶 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10.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 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 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③ 0 ③ ④ 时间 乙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填“属于或“不属于)反 射。 (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图乙。膜电位从③变化到④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 是 (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 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案。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 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 则要继续 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 则说明部 位d受损:如果 则说明骨骼肌受损。 答案1)不属于 (2)钾离子通道 (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 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 解析)刺激传出神经引起骨骼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孤来实现。 (2)题图乙中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外流。(3)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a处,c处 不能测得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 拓展提高 1.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下图中A、B为神经元 膜外侧的两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刺激 5 神经元任氏液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 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两处均不能产生兴奋 答案D
乙 (1)用 a 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 射。 (2)用 a 刺激神经,c 测到的电位变化如图乙。膜电位从③变化到④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 是 。 (3)正常时,分别用 a、b 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 a 刺激神经,发现骨 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案。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 第一步,用 a 刺激神经,观察 c 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 , 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 ,则要继续 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 b 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 ,则说明部 位 d 受损;如果 ,则说明骨骼肌受损。 答案(1)不属于 (2)钾离子通道 (3)在 c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在 c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骨 骼肌收缩 骨骼肌不收缩 解析(1)刺激传出神经引起骨骼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题图乙中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 K+外流。(3)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 a 处,c 处 不能测得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 b 处,骨骼肌不收缩。 拓展提高 1.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下图中 A、B 为神经元 膜外侧的两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 A、B 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 C.B 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 Na+浓度高 D.若阻断 Na+内流,刺激后,A、B 两处均不能产生兴奋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