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真核细胞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 C细胞的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通常也不相同 D.一个新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 主要方式,A项正确。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酶有最适温度;若 温度过高,则细胞周期变长,甚至细胞不能进行分裂,B项错误。细胞的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 长短通常也不相同,C项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D项正确。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DNA分子的复制 B.蛋白质的合成 C染色单体的形成 D.纺锤体的出现 答案D 解析伤锤体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3.含有20条染色体的玉米体细胞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和细胞内染色体数 分别是() A.6个20条 B.6个,80条 C.8个,20条 D.8个,80条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含有20条染色体的玉米体 细胞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仍为20条,1次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3 次分裂形成8个子细胞。 4.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时期 时期 知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及题图可判断,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图乙表示染 色体数目的变化,A项正确。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D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B 项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正确。图甲中的CD段和 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D项正确
第 6 章过关检测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真核细胞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 C.细胞的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通常也不相同 D.一个新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 B 解析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 主要方式,A 项正确。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酶有最适温度;若 温度过高,则细胞周期变长,甚至细胞不能进行分裂,B 项错误。细胞的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 长短通常也不相同,C 项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D 项正确。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 A.DNA 分子的复制 B.蛋白质的合成 C.染色单体的形成 D.纺锤体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纺锤体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3.含有 20 条染色体的玉米体细胞连续进行 3 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和细胞内染色体数 分别是( ) A.6 个,20 条 B.6 个,80 条 C.8 个,20 条 D.8 个,80 条 答案 C 解析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含有 20 条染色体的玉米体 细胞连续进行 3 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仍为 20 条,1 次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3 次分裂形成 8 个子细胞。 4.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 DNA 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 AC 段过程和图乙中 AC 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 B 点到 C 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 CD 段和图乙中的 DE 段表示的是同一个时期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及题图可判断,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目的变化,图乙表示染 色体数目的变化,A 项正确。图甲中 AC 段和图乙中 AD 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B 项错误。图乙中 B 点到 C 点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 项正确。图甲中的 CD 段和 图乙中的 DE 段表示的是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D 项正确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后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区别之一 是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 物细胞是在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大量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6.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 C.间期 D.间期、末期 答案B 解析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在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2条姐妹 染色单体,一直到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7.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开,成为一层 B.制片时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后,要滴加一滴清水,清水可以用盐酸代替 C.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属于碱性染料,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辨认染色体 D.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B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制片时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后,要滴加一滴清水,清水 不能用盐酸代替。 8.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 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是能产生A抗体的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十胰岛素基因 十ATP合成酶基因 A抗体基因。 A其中有一个基因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一个基因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C.【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均处于活动状态 D.三个基因都处于活动状态 答案B 解析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A抗体基因只在能产生A抗体的细胞中表达,ATP 合成酶基因属于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在活细胞中都可表达,故ATP合成酶基因在 该细胞中处于活动状态。 9.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干细胞 分裂 自我更新 分化 干细胞凋亡细胞,亡组织细胞 老衰老细胞 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后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 B 解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区别之一 是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 物细胞是在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大量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6.玉米体细胞中含有 20 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 40 条时,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 ( )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 C.间期 D.间期、末期 答案 B 解析玉米体细胞中含有 20 条染色体,在分裂间期 DNA 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 2 条姐妹 染色单体,一直到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7.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开,成为一层 B.制片时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后,要滴加一滴清水,清水可以用盐酸代替 C.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属于碱性染料,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辨认染色体 D.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 B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制片时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后,要滴加一滴清水,清水 不能用盐酸代替。 8.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 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是能产生 A 抗体的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一个基因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即 A 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一个基因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即 ATP 合成酶基因 C.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均处于活动状态 D.三个基因都处于活动状态 答案 B 解析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 B 细胞中表达,A 抗体基因只在能产生 A 抗体的细胞中表达,ATP 合成酶基因属于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在活细胞中都可表达,故 ATP 合成酶基因在 该细胞中处于活动状态。 9.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组织细胞的调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A项正确。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 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项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细胞调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D项错误。 10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粒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B.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DNA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D 解析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染色体数目 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间期: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 前期;DNA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 11.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 彩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乙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应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上,A项 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平分,移向细胞两极,保证了亲子代细胞 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B项正确。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的2倍,C项错误。统计处 于各时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但不能计算细胞周 期的长短D项错误。 12.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 胞,~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⑤上皮细胞 一衰老、死亡 ① ④ ⑥骨骼肌细胞 A.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强 B.③④细胞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同 C.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⑤⑥代表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C 解析细胞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项错误。③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项错 误。⑤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D项错误。 13.下图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答案 A 解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A 项正确。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 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项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C 项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D 项错误。 10.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粒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B.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DNA 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 D 解析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染色体数目 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间期;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 前期;DNA 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 11.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乙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 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答案 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应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上,A 项 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平分,移向细胞两极,保证了亲子代细胞 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B 项正确。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的 2 倍,C 项错误。统计处 于各时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但不能计算细胞周 期的长短,D 项错误。 12.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 胞,a~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强 B.③④细胞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同 C.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⑤⑥代表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 C 解析细胞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 项错误。③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 项错 误。⑤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D 项错误。 13.下图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习 A.没有DNA分子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D.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 答案B 解析由无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遗传特性与亲代细胞一样,所以在分裂时也有DNA分子和 染色体的复制,只是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包括无 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4.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的造血千细胞是已经分化的多能干细胞。 15.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 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 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调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神经细胞可以实现快速自我更新 C.神经元调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D.神经元调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答案D 解析细胞调亡贯穿于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A项错误。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 殖,也就不能实现快速自我更新,B项错误。神经元调亡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将某动物细胞(2=16)放在含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 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取样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部分结果如 下表所示。 取样时间序号 取样时间h 被标记细胞 细胞核开始被标记 观察到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 6 细胞X的着丝粒开始分裂 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 13 被标记细胞第二次开始进入分裂期 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 100 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0h,其中分裂间期占3h
A.没有 DNA 分子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D.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 答案 B 解析由无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遗传特性与亲代细胞一样,所以在分裂时也有 DNA 分子和 染色体的复制,只是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包括无 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4.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 B 解析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多能干细胞。 15.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 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 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神经细胞可以实现快速自我更新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答案 D 解析细胞凋亡贯穿于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A 项错误。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 殖,也就不能实现快速自我更新,B 项错误。神经元凋亡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 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将某动物细胞(2n=16)放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 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取样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部分结果如 下表所示。 取样时间序号 取样时间/h 被标记细胞 A 0 细胞核开始被标记 B 3 观察到一个被标记细胞 X 开始进入分裂期 C 5 细胞 X 的着丝粒开始分裂 D 6 细胞 X 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 E 13 被标记细胞第二次开始进入分裂期 F …… 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 G 100 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为 10 h,其中分裂间期占 3 h
B.B时细胞X中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D时被标记的细胞占50% D.G时被标记细胞数目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被标记细胞发生细胞调亡 答案AC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取样的第3小时观察到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第13小时被 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两次时间间隔为一个细胞周期.即一个细胞周期为10h。根据表 格分析,B时开始进入分裂期,D时分裂完成,可以计算出分裂期为6-3=3),分裂间期为10- 3=7),A项错误。B时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核膜、核仁消失,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 项正确。D时取样,被标记的细胞占100%,C项错误。G时被标记的细胞数目减少可能是被 标记细胞发生细胞调亡导致的D项正确。 17.PLK1是一种对细胞周期有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激酶,可以催化磷酸基团转移到不同的特 异性底物上,在促进纺锤体两极分配、染色体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PLK1活性较高 B.PLK1在细胞分裂间期大量合成且达到最大活性 C.通过阻断PLK1的表达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D.PLK1发挥作用时可能伴随着ATP的水解 客案cD 解析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在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可能无PLK1,A项 不合理。PLK1主要在分裂期发挥作用.其在分裂期的活性最大B项不合理。PLK1对细胞 周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阻断PLK1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项合理。染色体的运动 等需要消耗ATP,故PLK1发挥作用时可能伴随着ATP的水解,D项合理。 18.下图是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调亡使得五指分开 B.此时手的组成细胞中不存在衰老的细胞 C.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自噬 D.此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分化 答案ACD 解析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衰老的细胞。 19.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假说。下图是自由基学 说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产生更多 萼网脂。 ⑤产生自由基 击蛋白质一→活性下降 ③ 查DNA一→碱基对缺失、替换等 ④ A.过程①②的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 B.过程③会引起细胞核合成的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C.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D.⑤可来自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 答案AB 解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 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故过程①②的 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属于正反馈调节,A项错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 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不是细胞核,B项错误。过程④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 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C项正确。细 胞内的氧化反应、辐射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都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D项正确
B.B 时细胞 X 中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D 时被标记的细胞占 50% D.G 时被标记细胞数目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被标记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答案 AC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取样的第 3 小时观察到一个被标记细胞 X 开始进入分裂期,第 13 小时被 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两次时间间隔为一个细胞周期,即一个细胞周期为 10 h。根据表 格分析,B 时开始进入分裂期,D 时分裂完成;可以计算出分裂期为 6-3=3(h),分裂间期为 10- 3=7(h),A 项错误。B 时细胞 X 开始进入分裂期,核膜、核仁消失,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 项正确。D 时取样,被标记的细胞占 100%,C 项错误。G 时被标记的细胞数目减少可能是被 标记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导致的,D 项正确。 17.PLK1 是一种对细胞周期有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激酶,可以催化磷酸基团转移到不同的特 异性底物上,在促进纺锤体两极分配、染色体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 PLK1 活性较高 B.PLK1 在细胞分裂间期大量合成且达到最大活性 C.通过阻断 PLK1 的表达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D.PLK1 发挥作用时可能伴随着 ATP 的水解 答案 CD 解析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在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可能无 PLK1,A 项 不合理。PLK1 主要在分裂期发挥作用,其在分裂期的活性最大,B 项不合理。PLK1 对细胞 周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阻断 PLK1 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 项合理。染色体的运动 等需要消耗 ATP,故 PLK1 发挥作用时可能伴随着 ATP 的水解,D 项合理。 18.下图是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凋亡使得五指分开 B.此时手的组成细胞中不存在衰老的细胞 C.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自噬 D.此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分化 答案 ACD 解析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衰老的细胞。 19.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假说。下图是自由基学 说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的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 B.过程③会引起细胞核合成的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C.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D.⑤可来自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 答案 AB 解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 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故过程①②的 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属于正反馈调节,A 项错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 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不是细胞核,B 项错误。过程④自由基攻击 DNA,可能引起基因突 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C 项正确。细 胞内的氧化反应、辐射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都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