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论 第一节民用建筑分类与分级 本章应着重掌握: 1.建筑的基本概念,分清什么是建筑物、构筑物。 2.按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来划分的耐火等级,理解耐火极 限的具体判断条件。 3.掌握建筑模数的定义,掌握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数值及其 适用范围。 本章主要了解: 1.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2.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概述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四大问题,住就离不开房屋,建筑房屋是人类最早 的生产活动之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避风雨、防止野兽的袭击,需要一个赖于生存的场所一一空 间,他们用树枝、石块构筑巢穴,这就是建筑的起源。随着人类产生建筑就产生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有简单向复杂发展,类型由单一的居住日益丰富。 1、建筑一人们为满足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居住、工作和学习等), 在规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和改善 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它在创造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 一个不同于原来的外部空间。 2、建筑的范围:建筑物 城市规划一一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城市的建设和个体建筑 物的设计在许多方面基本道理是相通的,它实际上是在更大的 范围内为人们创造各种必需的环境,这种工作称为城市规划, 也是属于建筑的范畴。 构筑物一一它们实际上是一件庞大的纪念品或装饰品,但也用建筑的方法去 建造,用建筑艺术的手法去处理,它们可能没有供人使用的内部 空间,但却为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室外环境
1 第一章 建筑设计概论 第一节 民用建筑分类与分级 本章应着重掌握: 1.建筑的基本概念,分清什么是建筑物、构筑物。 2.按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来划分的耐火等级,理解耐火极 限的具体判断条件。 3.掌握建筑模数的定义,掌握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数值及其 适用范围。 本章主要了解: 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2.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概述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四大问题,住就离不开房屋,建筑房屋是人类最早 的生产活动之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避风雨、防止野兽的袭击,需要一个赖于生存的场所——空 间,他们用树枝、石块构筑巢穴,这就是建筑的起源。随着人类产生建筑就产生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有简单向复杂发展,类型由单一的居住日益丰富。 1、建筑——人们为满足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居住、工作和学习等), 在规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和改善 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它在创造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 一个不同于原来的外部空间。 2、建筑的范围:建筑物 城市规划——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城市的建设和个体建筑 物的设计在许多方面基本道理是相通的,它实际上是在更大的 范围内为人们创造各种必需的环境,这种工作称为城市规划, 也是属于建筑的范畴。 构筑物——它们实际上是一件庞大的纪念品或装饰品,但也用建筑的方法去 建造,用建筑艺术的手法去处理,它们可能没有供人使用的内部 空间,但却为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室外环境
在大自然中,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取得适合于自己需要 的空间。如雨中同行、野餐、户外演讲等。 建筑空间一建筑结构体围和而成,在产生内部空间的同时带来外部空间。它是 一种人为的空间。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 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水面、山峦、 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3、建筑的三要素 很久以前,一对穿树叶服的夫妻有段对话。丈夫说:“造个屋吧!防御虎豹 遮蔽风雨。”妻子说:“造好点、漂亮点,看着高兴、住着舒服。” 这便赋予了建筑两个属性一一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既要实用又要美观。当然, 造屋需用石材和木材,营造时又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手 段,由此可见,建筑还有一个技术的属性。早在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师维特鲁 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最先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从古 到今,不管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建筑,还是最现代、最复杂的建筑,从根本上看, 都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建筑功能: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个性,建筑形式千变万化,建筑功能在其中 起着决定作用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把图纸变成实物的保证,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 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壳,而是空间本身,那么这种建筑空间与体型的形式,是 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为手段的。主要是指用什么建造和怎样建造的问题。它 一般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中的各种设备等。 3.建筑的艺术形象:反映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特色、文化色彩 二、建筑的分类 (一)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分类 生产性建筑:工艺建筑、农业建筑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的分类 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1、居住建筑一一住宅、集体宿舍等。 2、公共建筑一一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 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园林建筑、纪 念建筑等 (二)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2 在大自然中,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取得适合于自己需要 的空间。如雨中同行、野餐、户外演讲等。 建筑空间——建筑结构体围和而成,在产生内部空间的同时带来外部空间。它是 一种人为的空间。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 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水面、山峦、 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3、建筑的三要素 很久以前,一对穿树叶服的夫妻有段对话。丈夫说:“造个屋吧!防御虎豹、 遮蔽风雨。”妻子说:“造好点、漂亮点,看着高兴、住着舒服。” 这便赋予了建筑两个属性——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既要实用又要美观。当然, 造屋需用石材和木材,营造时又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手 段,由此可见,建筑还有一个技术的属性。 早在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师维特鲁 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最先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从古 到今,不管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建筑,还是最现代、最复杂的建筑,从根本上看, 都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建筑功能: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个性,建筑形式千变万化,建筑功能在其中 起着决定作用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把图纸变成实物的保证,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 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壳,而是空间本身,那么这种建筑空间与体型的形式,是 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为手段的。主要是指用什么建造和怎样建造的问题。它 一般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中的各种设备等。 3.建筑的艺术形象:反映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特色、文化色彩 二、建筑的分类 (一)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分类 生产性建筑:工艺建筑、农业建筑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的分类 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1、居住建筑——住宅、集体宿舍等。 2、公共建筑——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 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园林建筑、纪 念建筑等 (二)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1、大量性建筑:这类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等。 2、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 (三)按建筑层数分类: 1、低层建筑:13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46层的建筑: 3、中高层建筑:79层的建筑: 4、高层建筑:住宅一一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一一高度超过24米者,为高层建筑:但为 单层者,不属于高层建筑。 5、超高层建筑:无论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均为超高 层建筑。 三.民用建筑的分级 (一)、按建筑的耐火等级分:分四级 一、二级耐火等级:适用于性质重要或规模宏大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二、三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 四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很次要的或临时建筑。 (二人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 ◇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二节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方面,一般是由建筑师来完 成。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 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一般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3、设 备设计 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 设计,由有关的设备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3 1、大量性建筑:这类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等。 2、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 (三)按建筑层数分类: 1、低层建筑:1~3 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4~6 层的建筑; 3、中高层建筑:7~9 层的建筑; 4、高层建筑:住宅——10 层及 10 层以上为高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 24 米者,为高层建筑;但为 单层者,不属于高层建筑。 5、超高层建筑:无论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 米时均为超高 层建筑。 三.民用建筑的分级 (一)、按建筑的耐火等级分:分四级 一、二级耐火等级:适用于性质重要或规模宏大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二、三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 四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很次要的或临时建筑。 (二)、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 ◇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100 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50~100 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25~50 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15 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二节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方面,一般是由建筑师来完 成。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 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一般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3、设 备设计 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 设计,由有关的设备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落实设计任务 2、熟悉设计任务书 ◇建设项目总的要求、用途、规模及一般说明。 ◇建设项目的组成,单项工程的面积,房间组成,面积分配及使用要求。 ◇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单方造价,土建设备及室外工程的投资分配。 ◇建设基地大小、形状、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现状,并附地形测量图 ◇供电、供水、采暖、空调通风、电讯、消防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有水源 电源的接用许可文件。 ◇设计期限及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要求。 3、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访问使用单位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调查同类建筑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通 过分析和总结,全面掌握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 ◇了解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如地方材料的种类、规格、价格,施 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构件预制能力,起重运输设备等条件 ◇现场踏勘,对照地形测量图深入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貌、周围环境,考虑拟建房 屋的位置和总平面布局的可能性。 ◇了解当地传统经验、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及风土人情等。 (二)、设计阶段的划分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工程或技术 复杂的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初步设计 阶段 (1)任务与要求 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即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收集到的必要基础资 料,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对建筑总体布 置、空间组合进行可能与合理的安排,提出二个或多个方案供建设单位选择。 (2)初步设计的图纸和文件 1)设计总说明 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设计意图及方案特点,建筑结构方案及构造特点,建 筑材料及装修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结构、设备等系统的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比例1:500、1:1000,应表示用地范围,建筑物位置、大小、层数及设计标高 4
4 1、落实设计任务 2、熟悉设计任务书 ◇ 建设项目总的要求、用途、规模及一般说明。 ◇ 建设项目的组成,单项工程的面积,房间组成,面积分配及使用要求。 ◇ 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单方造价,土建设备及室外工程的投资分配。 ◇ 建设基地大小、形状、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现状,并附地形测量图。 ◇ 供电、供水、采暖、空调通风、电讯、消防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有水源 电源的接用许可文件。 ◇ 设计期限及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要求。 3、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 访问使用单位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调查同类建筑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通 过分析和总结,全面掌握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 ◇ 了解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如地方材料的种类、规格、价格,施 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构件预制能力,起重运输设备等条件 ◇ 现场踏勘,对照地形测量图深入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貌、周围环境,考虑拟建房 屋的位置和总平面布局的可能性。 ◇ 了解当地传统经验、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及风土人情等。 (二)、设计阶段的划分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 计两个阶段。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工程或技术 复杂的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初步设计 阶段 (1)任务与要求 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即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收集到的必要基础资 料,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对建筑总体布 置、空间组合进行可能与合理的安排,提出二个或多个方案供建设单位选择。 (2)初步设计的图纸和文件 1)设计总说明 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设计意图及方案特点,建筑结构方案及构造特点,建 筑材料及装修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结构、设备等系统的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比例 1:500、1:1000,应表示用地范围,建筑物位置、大小、层数及设计标高
道路及绿化布置,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复杂时,应表示粗略的竖向设计意图。 3)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比例1:100、1:200,应表示建筑物各主要控制尺寸,如总尺寸、开间、进深 层高等,同时应表示标高,门窗位置,室内固定设备及有特殊要求的厅、室的具 体布置,立面处理,结构方案及材料选用等。 (4)工程概算书 建筑物投资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单位消耗量。 (5)透视图、鸟瞰图或制作模型2、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是三阶段设计的中间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 步确定房屋各工种之间的技术问题。技术设计的内容为各工种相互提供资料、提 出要求,并共同研究和协调编制拟建工程各工种的图纸和说明书,为各工种编制 施工图打下基础。经批准后的技术图纸和说明书即为编制施工图、主要材料设备 定货以及基建拨款的依据文件。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和文件 (1)建筑总平面图 比例1:500、1:1000、1:2000。应表明建筑用地范围,建筑物及室外工程 (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等)位置,尺寸、标高、建筑小品,绿化美化设 施的布置,并附必要的说明及详图,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及工程复杂时应绘制 竖向设计图。 (2)建筑物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比例1:50、1:100、1:200。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内容以外,还应详 细标出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必要的细部尺寸、详图索引。 (3)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如基础平面图、结构布置图、钢筋混凝土构 件详图,水电平面图及系统图,建筑防雷接地平面图等。 (4)建筑构造详图 建筑构造详图包括平面节点、檐口、墙身、阳台、楼梯、门窗、室内装修、立 面装修等详图。应详细表示各部份构件关系、材料尺寸及做法、必要的文字说 明。根据节点需要,比例可分别选用1:20、1:10、1:5、1:2、1:1等。 (5)设计说明书 包括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规模,面积,标高定位,用料说明等。 5
5 道路及绿化布置,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复杂时,应表示粗略的竖向设计意图。 3)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比例 1:100、1:200,应表示建筑物各主要控制尺寸,如总尺寸、开间、进深、 层高等,同时应表示标高,门窗位置,室内固定设备及有特殊要求的厅、室的具 体布置,立面处理,结构方案及材料选用等。 (4)工程概算书 建筑物投资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单位消耗量。 (5)透视图、鸟瞰图或制作模型 2、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是三阶段设计的中间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 步确定房屋各工种之间的技术问题。技术设计的内容为各工种相互提供资料、提 出要求,并共同研究和协调编制拟建工程各工种的图纸和说明书,为各工种编制 施工图打下基础。经批准后的技术图纸和说明书即为编制施工图、主要材料设备 定货以及基建拨款的依据文件。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和文件 (1)建筑总平面图 比例 1:500、1:1000、1:2000。应表明建筑用地范围,建筑物及室外工程 (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等)位置,尺寸、标高、建筑小品,绿化美化设 施的布置,并附必要的说明及详图,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及工程复杂时应绘制 竖向设计图。 (2)建筑物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比例 1:50、1:100、1:200。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内容以外,还应详 细标出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必要的细部尺寸、详图索引。 (3)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如基础平面图、结构布置图、钢筋混凝土构 件详图,水电平面图及系统图,建筑防雷接地平面图等。 (4)建筑构造详图 建筑构造详图包括平面节点、檐口、墙身、阳台、楼梯、门窗、室内装修、立 面装修等详图。应详细表示各部份构件关系、材料尺寸及做法、必要的文字说 明。根据节点需要,比例可分别选用 1:20、1:10、1:5、1:2、1:1 等。 (5)设计说明书 包括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规 模,面积,标高定位,用料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