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答 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的序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本卷共11题,共30分 、(本大题共11小题,1~3小题,每题2分:4~11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胚芽pei 慰藉jie影影绰绰chuo B.腌臢naza骸骨hai奄奄一息yon C.荫庇yin 倒坍ta 引颈受戮jing D.沉湎mian涟漪yi周道如砥di 2.填入下面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的茶 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 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歇息 B.环绕荡漾栖息 C.环绕飘扬歇息 D.缭绕飘扬栖息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 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4.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津市武清区 2014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 间 12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答 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的序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本卷共 11 题,共 30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1~3 小题,每题 2 分;4~11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胚.芽 pēi 慰藉.jiè 影影绰.绰 chuō B.腌臜..nāzɑ 骸.骨 hái 奄.奄一息 yān C.荫.庇 yìn 倒坍.tā 引颈.受戮 jìng D.沉湎.miǎn 涟漪.yī 周道如砥.dǐ 2.填入下面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 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 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 H7N9 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4.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比喻,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 形象鲜明生动。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设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 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D.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 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5下面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小薇说:“老师,我的作文你怎么还不给我批改,太拖沓了吧!” 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句式整 齐,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了夕阳西下的 落寞与不甘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A.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比喻,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 形象鲜明生动。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设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 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D.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 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5.下面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小薇说:“老师,我的作文你怎么还不给我批改,太拖沓了吧!” 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句式整 齐,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了夕阳西下的 落寞与不甘。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 主题。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7~8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 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 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 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 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 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 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 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 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 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 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 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7本文段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A.“苦乐”的根源在客观的事,不在主观的心 B.只有精明的人,才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C.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D.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8.“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用以下的话解释明显不当的一项是 A.在工作中观察和了解职业的复杂性是有趣快乐的。 B.在工作中奋斗而获得成就感是有趣而快乐的 C.在行业竞争中获胜是有趣而快乐的
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 主题。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 7~8 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 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 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 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 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 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 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 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 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 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 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 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7.本文段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A.“苦乐”的根源在客观的事,不在主观的心。 B.只有精明的人,才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C.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D.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8.“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用以下的话解释明显不当的一项是 A.在工作中观察和了解职业的复杂性是有趣快乐的。 B.在工作中奋斗而获得成就感是有趣而快乐的。 C.在行业竞争中获胜是有趣而快乐的
D.在工作中可以思考各行各业的问题是有趣而快乐的。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来 源:www.shuli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师伐我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①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①忠之属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0.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彼竭我盈,故克之②望其旗靡,故逐之 B.①乃入见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何以战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 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 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 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在工作中可以思考各行各业的问题是有趣而快乐的。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 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 之。 夫大 国难 测也 ,惧 有伏 焉。 吾视 其辙 乱, 望其 旗靡 ,故 逐之 。” [来 源:www.shulihua.net]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师伐.我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①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 ①忠之属.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0.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望其旗靡,故逐之. B.①乃.入见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何以.战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 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 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 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 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来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练习(一) 九年级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4题,共90分。 、(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6)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沈复《童趣》) (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 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 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 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 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 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来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练习(一) 九年级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4 题,共 90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 (6)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沈复《童趣》)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15 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 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 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 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 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 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