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 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卷 、(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1~3小题,每题2分;4~11小题,每题3分)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焦灼(zhuo)恣雎(su)拮据(jie) 惟妙惟肖(xido) B.顷刻(qIng)阻遏(e) 栈桥(jibn)前仆后继(pa) C.伎俩(zh)旁骛(w)伫立(zh)吹毛求疵(c) D.狼籍(j1) 诘问(je)潜行(qin)根深蒂固(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错拥相衔 ②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 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的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①轻巧②熏染③充溢 B.①轻盈②熏陶③充斥 C.①轻巧②熏陶③充溢 D.①轻盈②熏染③充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日益凸显出来 B.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就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C.由于食品卫生问题不断发生,使大家对入口食物多几分顾虑,不敢放心食用。 D.李克强强调,要相信市场,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遣力。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4,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方格内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囗它何以有色彩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练纷,让沿泽也有了灿烂 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囗傅白鸶通体那如雪的 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这里被喻为“岛类的国际机 Ac 5.擅长书法的王临风老先生写好了一些条幅以便随时相赠。小孙女无意之中弄乱了顺序, 以下宜传用语所用地点不适宜的一项是 A.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 B.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室 D.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 餐厅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这两句诗写出作者心底的愿望:登泰山之顶,攀人生高峰。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早就知道边塞的秋天寒冷,所以连大雁南飞也不会放在心上。 C.枯籐老树昏槁,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 苦之情。 D.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约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文明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流沙河《理想》) 理想有时代性,有阶级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7-8题。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宇。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 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 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 也没有办法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勺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 不吃饭.”他毎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 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木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 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讧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別人勤劳结果 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 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 度 7.对选段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对职业应该采取“敬”和“乐”的态度。 B.大儒和高僧都是重视劳动的人 C.人人都应该有职业,应该有事可做 D.对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 8.以下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演讲是针对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而作的。 B.孔子的话、百丈禅师的例子是用来引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懶为首”的结论的 C.演讲者语言通俗,如话家常,是充分考虑听众的需要,是演讲特色的体现 D.作者用设问的方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引起听众注意和思考。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9~11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泉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峬多生怪柏,悬泉派布,飞湫其间.清泶峻茂 良多趋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巳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夏水饔陵襄:漫上 C.虽乘奔御风奔:飞奔 D.属引凄异引:延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B.沿溯阻绝 溯泪从之(《蒹葭》) C.有时朝发白帝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属引凄异 属子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1.下面关于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人,本文先写山的高耸连绵,后写水的清澈紆缓,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重点表现水流溢急之势 C.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辞来表现山猿哀鸣,反映了古代劳动者生活的悲苦 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 第Ⅱ卷 (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允完整。(8分) ①昃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海日生残夜 (王湾北固山下》) ③几处早争暖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 ⑤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國春·》 ⑦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邓艾宇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颜川,读故太丘长陈蹇“碑文,言“文为世范 为士則”,艾遂自名范,宇士,后宗族冇与同者,畝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甚 艾初π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别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瓠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九年级语文(-)第4贞(共8页)
【注释】①陈寔(shi):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因任太丘长官,也被称为陈太丘 ②规度:规划测度。 ③迁:调动官职 ④计吏:意职名。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艾遂自名范名: ②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昔 14.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 5.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 选文中,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 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 国道的,是我等少效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 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兒到它的踪彩,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 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顾色还不是 金賁色的,很多都是祖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 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 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 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頓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 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 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热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一苇!起允我 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找 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九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