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7.1概述 72种内关系 7.3种间关系
2 第七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7.1 概述 7.2 种内关系 7.3 种间关系
7.1概述 711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712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713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种类 竞争 捕食、自相残杀 互利共生 寄生
3 7.1 概述 7.1.1 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7.1.2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7.1.3 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种类 – 竞争 – 捕食、自相残杀 – 互利共生 – 寄生
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 相互作用型 物种1‖物种2 相关作用的一般特征 中性作用 O匚。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竞争:直接干扰型 ‖每一种群直接抑制另一个 竞争:资源利用型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偏害作用 ○‖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 寄生作用 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 捕食作用 偏利作用 原始合作 十+++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 ‖种群1偏利者,而宿主2无影响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互利共生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必然有利
4 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 相互作用型 物种 1 物种 2 相关作用的一般特征 中性作用 ○ ○ 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竞争:直接干扰型 - - 每一种群直接抑制另一个 竞争:资源利用型 - -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偏害作用 - ○ 种群 1 受抑制,种群 2 无影响 寄生作用 + - 种群 1 寄生者,通常较宿主 2 的个体小 捕食作用 + - 种群 1 捕食者,通常较猎物 2 的个体大 偏利作用 + ○ 种群 1 偏利者,而宿主 2 无影响 原始合作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互利共生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必然有利
7.2种内关系 721密度效应 722性别关系 723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724他感作用
5 7.2 种内关系 7.2.1 密度效应 7.2.2 性别关系 7.2.3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7.2.4 他感作用
7.2.1密度效应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 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 影响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3/2自疏法则
6 7.2.1 密度效应 •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 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 影响 •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 -3/2自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