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处,不足尽凭。 石经考文提要乾隆五十六年命刊立石经,工部尚书彭元瑞因著此书。 其所据自通行各本外,有宋本九经,南宋巾箱本、宋本(附释音尚书注疏》、宋本《纂 图互注尚书)、岳珂本、元本(尚书注疏)、至善堂九经本。 九经误字顾炎武撰,以唐石经正监本之误。又《金石文字记》举唐石经误 字。 七经孟子考文山井鼎撰《物魂·补遗),以古本、宋板校明刻之讹,间有辨 论,别为(古文考》一卷,列《尚书》之前,殊嫌肬赞。 十三经正字嘉普浦筐撰。 群书拾补余姚卢文招辑
录 目 录 软定四库全书总目尚书正义 五子之歌第三 .175 二十卷. 胤征第四.180 尚书正义序 2 尚书注疏校勘记序 卷第八 4 引据各本目录 . 5 汤誓第 . 189 卷第一 仲虺之诰第二.195 汤诰第三.199 尚书序 伊训第四 。 202 卷第二 太甲上第五.207 尧典第一.19 太甲中第六.210 太甲下第七.213 卷第三 咸有一德第八.214 舜典第二.50 卷第九 卷第四 盘庚上第九.223 大禹谟第三.85 盘庚中第十.235 皋陶谟第四.102 盘庚下第十 . 242 卷第五 卷第十 益稷第五.112 说命上第十二.246 卷第六 说命中第十三. 249 禹贡第一.132 说命下第十四. 252 高宗彤日第十五.254 卷第七 西伯戡黎第十六.258 甘誓第二 172 微子第十七. 260
2 尚书正义 卷第十一 无遂第十七.429 君奭第十八.438 泰暂上第一.267 泰誓中第二 274 卷第十七 泰誓下第三 278 蔡仲之命第十九 451 牧誓第四. 281 多方第二十. 455 武成第五 . 287 立政第二十一.467 卷第十二 卷第十八 洪范第六.296 周官第二十二.480 卷第十三 君陈第二十三.490 顾命第二十四.494 旅獒第七. 326 金腺第八. 331 卷第十九 大诰第九.341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516 微子之命第十.352 毕命第二十六.521 卷第十四 君牙第二十七.527 同命第二十八.530 康诰第十一 . 357 吕刑第二十九.533 酒浩第十二. 372 梓材第十三 383 卷第二十 卷第十五 文侯之命第三十.555 费誓第三十一 .561 召诰第十四.389 秦誓第三十二.567 洛浩第十五.403 卷第十六 多士第十六.421
卷第 尚书注琉卷第一 尚书序 尚书序○《释文):“此孔氏所作,述(尚书》起之时代,并叙为注之由。故 相承讲之,今依旧为音。”【疏】正义日:道本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 名举,则凡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著,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群 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日“书”。后人见其久远,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 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日“尚书”。且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是故存言以声意,立 书以记言。故《易》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书者,舒也。《书纬·噬现钤》云:“书者,如也。”则书者,写其言,如其意,情得展舒 也。又刘熙《释名》云:“书者,庶也,以记庶物。又为著。”言事得彰著。五经六籍 皆是笔书,此独称“书”者,以彼五经者非是君口出言,即书为法,所书之事,各有云 为,遂以所为别立其称。称以事立,故不名“书”。至于此书者,本书君事,事虽有 别,正是君言,言而见书,因而立号,以此之故,名异诸部。但诸部之书,随事立名, 名以事举,要名立之后,亦是笔书,故百氏六经总日“书”也。《论谶》所谓“题意别 名,各自载耳”。昭二年《左传》日,晋韩起适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 秋)”。此总名“书”也。“序”者,言序述(尚书》起讫、存亡注说之由,序为《尚书》 而作,故日“尚书序”。《周颂》日:“继序思不忘。”《毛传》云:“序者,绪也。”则绪述 其事,使理相胤续,若茧之抽绪。但(易》有〈序卦》,子豆作(诗序),孔子亦作(尚书 序),故孔君因此作序名也。郑玄谓之“赞”者,以序不分散,避其序名,故谓之 “赞”。赞者,明也,佐也。佐成序义,明以注解放也。安国以孔子之序分附篇端、 故己之总述亦谓之“序”。事不烦重,义无所嫌故也。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 ①“尚书序”,足利古本作“古文尚书序”。 ②“讫”字原无,按阮校:“宋本‘起下有‘记’宇。浦镗云,‘记’疑‘讫’字误。按 ·讫’字是也。”据朴
2 尚书正义 政,由是文籍生焉。O伏牺氏,伏古作感,牺本又作载,亦作戏,辞皮反。 《说文》云,贾侍中说此牺非古字。张揖《字诂》云:“装古字,戏今字。”一号包羲氏。 三皇之最先,风姓,母日华背,以木德王,即太皞也。王,于况反。画,乎麦反。卦, 俱卖反。契,苦计反。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日“书契”也。一云以书 契约其事也。郑玄云:“以书书木边,言其事,刻其木,谓之书契也。”结绳,(易·系 辞》云①:“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文字也。籍,籍书。【疏】 “古者”至“生焉”○正义日:“代结绳”者,言前世之政用结绳,今有书契以代之。 则伏牺时始有文字以书事,故日“由是文籍生焉”。自今本昔日“古”。古者以圣德 伏物教人取牺牲,故日“伏牺”。字或作宓牺,音亦同。(律历志》日:“结作网罟,以 取牺性,故日伏牺。”或日包牺,言取牺而包之。顾氏读包为庖,取其牺性以供庖 厨。顾氏又引《帝王世纪》云:“伏牺母日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 之,有振,生伏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月令》云:“其帝太吴。”《系辞》云:“古者包栖 氏之王天下也。”是直变“包”言“伏”耳。则伏牺是皇,言“王天下“者,以皇与帝、王 据迹为优劣,通亦为王。故《礼运》云“营者先主”,亦谓上代为王。但自下言之,则 以上身为王,据王身于下,谓之“王天下”也。知伏牺“始画八卦”者,以《系辞》云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后乃云“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方物之情”,故知之 也。知时“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者,亦以(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 以书契,盖取诸央”,是造书契可以代结绳也。彼直言“后世圣人”,知是伏牺者,以 理比况而知。何则?八卦画万物之象,文字书百事之名,故《系辞》日:“仰则视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是万 象见于卦。然酒亦书也,与卦相类,故知书契亦伏牺时也。由此孔意正欲须言伏 牺时有书奖,本不取于八卦。今云“八卦”者,明书,卦相类,据《系辞)有画八卦之 成文而言,明伏牺造书哭也。言“结绳”者,当如郑注云:“为约,事大大其绳,事小 小其绳。”王肃亦日“结绳,识其政事”是也。言“书契”者,郑云:“书之于木,刻其侧 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若结绳之为治。”孔无明说,义或当然。《说文)云: “文者,物象之本也。”“籍”者,借也,借此简书以记录政事,故日“籍”。“盖取诸 丸”,“央”者,决也,言文籍所以决断,宣扬王政,是以央。《繇)日:“扬于王庭。“(系 辞)云“包牺氏之王天下”,又云“作结绳而为罔“罟,盖取诸离”。彼谓结罔罟之 绳,与结为政之绳异也。若然,《尚书纬)及(孝经》告云三皇无文字,又班固、马 ①“云”原作“上”,阮校:“按‘上'当作‘云'。”据改。 ©“阅”,闽本、北监本同,宋本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