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 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 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 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 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 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树:大茂盛奇特美丽 板书 鸟的天堂 赞美 鸟:多欢快壮观 4*,火烧云 、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 然的兴趣。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1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 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 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 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 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 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板书: 4* .火烧云 一、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 4 个字的词或词组 12 个和 3 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 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 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 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 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 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一下去了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 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 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12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 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 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 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 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 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 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二、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三、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 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 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 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 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 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 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13 二、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三、时间安排: 5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 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 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 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 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 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 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14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 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 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15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 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 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