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吸作用释放 CO2来源,糖酵解中是不产生 CO2的,只有 TCA 中才产生 CO2。 (4)在 TCA 中,有五次脱氢过程,产生 4 分子 NADH2,分子 FADH2,进入呼吸链, 么放出能量,H 与氧结合,生成 H2O (5)糖,脂肪,蛋白质,核酸可以通过 TCA 发生代谢上的联系,成为植物体内 各种物质相互转变的枢扭 (6)能量的产生 一分子丙酮酸在 TCA 中产生 4 分子 NADH2→12 个 ATP。 一分子 FADH2→2 个 ATP+GTP,共 15 个 ATP 一分子葡萄糖产生的 ATP 152+8=38 个 ATP。但实际只有 36 个 ATP,因为糖酵解产生的 NADH 进入线粒 体消耗 2 个 ATP。 TCA 的生理意义: 提供了大量的能量(物质),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是三大代谢的中心枢, 成为一个代谢磨,可以说是所有物质的主要氧化途径。产生的 CO2,一部分供有 机体生物合成,一部分排出体外。 提供有机物合成的碳骨架。 TCA 的调控: 柠檬酸合成酶 乙酰 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ATP 是变构抑制剂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酮戍二酸 ADP 促进酶与底物亲和力 -酮戊二酸脱 H 酶复合体 -酮戍二酸 — — — — — — — — —琥珀酰 COA 琥珀酰 CoA、NADH 抑制 丙酮酸脱氢酶(pyruvic acid dehydrogenase) 是一多酶复合体,呈圆球形,三种酶的多个亚单位组成,还有六种辅助因子, 在完成丙酮酸氧化脱羧的约五步反应中,还有二种酶起调节作用。 Model of the PDHC from E. coli(4600KD)60 个多肽链,D=300A E1: 丙酮酸脱氢酶,24 条,辅基 TPP 、Mg 2+ 单体 96KD。氧化脱羧。 E2: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24 条,单体 70KD 辅基硫辛酸 COA Mg 2+ 转移乙酰基到 COA E3:双氢硫辛酸脱氢酶单体 56KD 辅基 NAD、 FAD、 Mg 2+ 氧化型硫辛酰胺再生
6 吸作用释放 CO2来源,糖酵解中是不产生 CO2的,只有 TCA 中才产生 CO2。 (4)在 TCA 中,有五次脱氢过程,产生 4 分子 NADH2,分子 FADH2,进入呼吸链, 么放出能量,H 与氧结合,生成 H2O (5)糖,脂肪,蛋白质,核酸可以通过 TCA 发生代谢上的联系,成为植物体内 各种物质相互转变的枢扭 (6)能量的产生 一分子丙酮酸在 TCA 中产生 4 分子 NADH2→12 个 ATP。 一分子 FADH2→2 个 ATP+GTP,共 15 个 ATP 一分子葡萄糖产生的 ATP 152+8=38 个 ATP。但实际只有 36 个 ATP,因为糖酵解产生的 NADH 进入线粒 体消耗 2 个 ATP。 TCA 的生理意义: 提供了大量的能量(物质),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是三大代谢的中心枢, 成为一个代谢磨,可以说是所有物质的主要氧化途径。产生的 CO2,一部分供有 机体生物合成,一部分排出体外。 提供有机物合成的碳骨架。 TCA 的调控: 柠檬酸合成酶 乙酰 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ATP 是变构抑制剂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酮戍二酸 ADP 促进酶与底物亲和力 -酮戊二酸脱 H 酶复合体 -酮戍二酸 — — — — — — — — —琥珀酰 COA 琥珀酰 CoA、NADH 抑制 丙酮酸脱氢酶(pyruvic acid dehydrogenase) 是一多酶复合体,呈圆球形,三种酶的多个亚单位组成,还有六种辅助因子, 在完成丙酮酸氧化脱羧的约五步反应中,还有二种酶起调节作用。 Model of the PDHC from E. coli(4600KD)60 个多肽链,D=300A E1: 丙酮酸脱氢酶,24 条,辅基 TPP 、Mg 2+ 单体 96KD。氧化脱羧。 E2: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24 条,单体 70KD 辅基硫辛酸 COA Mg 2+ 转移乙酰基到 COA E3:双氢硫辛酸脱氢酶单体 56KD 辅基 NAD、 FAD、 Mg 2+ 氧化型硫辛酰胺再生
7 两种调节酶:Kinase 激酶,Phosphatase 磷酸酯酶。存在可逆的磷酸化和去 磷酸化的调节。在线粒体高 ATP/ADP,高乙酰 CoA/CoA,高 NADH/NAD 情况 下,Kinase 利用 ATP 使酶复合体上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使复合体钝化,丙酮 酸氧化速度减慢,TCA Cycle 运转也慢。 相反 CoA,NAD+,AMP 使磷酸酯酶活化,从苏 aa 残基上水解磷酸,另外 高 Ca 2+,胰岛素也促进去磷酸化,使酶复合体活化,TCA Cycle 加速运转。 同时,脱氢酶复合体磷酸化与否的一个重要因子是线粒体中 Pyr 浓度,当 Pyr 浓度高时,可以部分克服由 ATP 高引起的抑制,使线粒呼吸继续正常进行。 三、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HMP) 在高等植物中,还有可以不经过糖酵解而进行有氧呼吸途径,即葡萄糖可以 直接氧化脱氢,成为 6-磷酸葡萄糖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在 NADP+ 的参与下, 6-磷酸葡萄糖酸氧化为 5-P-核酮糖,放出 CO2,所以叫磷酸戊糖途径。 产生的五碳糖经一系列转酮转醛作用,分子内部基团交换,重新排组生成三、 四、五、六、七碳糖。 总方程式是: C6H12O6+12NADP+→6CO2+12NADPH2(循环六次) 6 G-6-P + 12NADP+ + 7H2O→ 6CO2 + 12 NADPH2 + 5 G-6-P + Pi 特点: (1)不经糖酵解,葡萄糖直接脱羧,脱氢。 (2)(是非氧化的)分子间基因转移,重排 (3)所有的酶都在细胞浆中,所以 PPP 在细胞浆中进行 (4)葡萄糖循环一次放出一分子 CO2,产生 2 分子 NADPH2,所以一个葡萄糖 分子彻底氧化经 6 次循环产生 6 分子 CO2,12 分子 NADPH2。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这个途径产生的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中十分活跃,沟通各个代谢反应,与 光合、呼吸连系。 如 5-P-核酮糖和 5-P-核糖是核酸的原料,3-P-甘油醛与糖酵介相沟通。磷酸 果糖,7-P-景天庚酮糖使呼吸与光合作用连系。 (2)给合成反应提供 NADPH2,特别是脂肪合成需要 NADPH2 供给,NADPH 能被植物线粒体氧化形成 ATP。 (3)与抗病有关: 4-P-赤藓糖和 3-磷酸甘油醛可以合成莽草酸,它是多种具抗病作用和异株先 生作用的多酚物质的前体。如木质素,花菁苷等。 各组织中 EMP 与 PPP 途径各占比例不同,用标记实验中的 C6/C1 来衡量。 C6 标记 C6-G 释放的 14CO2 —— = ———————————— (PPP 中的 CO2 来自 C1) C1 标记 C1-G 释放的 14CO2 多数组织的比值在 0.5-0.75 之间,但如胡萝卜只有 0.36,玉米根尖则为 0.91
7 两种调节酶:Kinase 激酶,Phosphatase 磷酸酯酶。存在可逆的磷酸化和去 磷酸化的调节。在线粒体高 ATP/ADP,高乙酰 CoA/CoA,高 NADH/NAD 情况 下,Kinase 利用 ATP 使酶复合体上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使复合体钝化,丙酮 酸氧化速度减慢,TCA Cycle 运转也慢。 相反 CoA,NAD+,AMP 使磷酸酯酶活化,从苏 aa 残基上水解磷酸,另外 高 Ca 2+,胰岛素也促进去磷酸化,使酶复合体活化,TCA Cycle 加速运转。 同时,脱氢酶复合体磷酸化与否的一个重要因子是线粒体中 Pyr 浓度,当 Pyr 浓度高时,可以部分克服由 ATP 高引起的抑制,使线粒呼吸继续正常进行。 三、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HMP) 在高等植物中,还有可以不经过糖酵解而进行有氧呼吸途径,即葡萄糖可以 直接氧化脱氢,成为 6-磷酸葡萄糖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在 NADP+ 的参与下, 6-磷酸葡萄糖酸氧化为 5-P-核酮糖,放出 CO2,所以叫磷酸戊糖途径。 产生的五碳糖经一系列转酮转醛作用,分子内部基团交换,重新排组生成三、 四、五、六、七碳糖。 总方程式是: C6H12O6+12NADP+→6CO2+12NADPH2(循环六次) 6 G-6-P + 12NADP+ + 7H2O→ 6CO2 + 12 NADPH2 + 5 G-6-P + Pi 特点: (1)不经糖酵解,葡萄糖直接脱羧,脱氢。 (2)(是非氧化的)分子间基因转移,重排 (3)所有的酶都在细胞浆中,所以 PPP 在细胞浆中进行 (4)葡萄糖循环一次放出一分子 CO2,产生 2 分子 NADPH2,所以一个葡萄糖 分子彻底氧化经 6 次循环产生 6 分子 CO2,12 分子 NADPH2。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这个途径产生的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中十分活跃,沟通各个代谢反应,与 光合、呼吸连系。 如 5-P-核酮糖和 5-P-核糖是核酸的原料,3-P-甘油醛与糖酵介相沟通。磷酸 果糖,7-P-景天庚酮糖使呼吸与光合作用连系。 (2)给合成反应提供 NADPH2,特别是脂肪合成需要 NADPH2 供给,NADPH 能被植物线粒体氧化形成 ATP。 (3)与抗病有关: 4-P-赤藓糖和 3-磷酸甘油醛可以合成莽草酸,它是多种具抗病作用和异株先 生作用的多酚物质的前体。如木质素,花菁苷等。 各组织中 EMP 与 PPP 途径各占比例不同,用标记实验中的 C6/C1 来衡量。 C6 标记 C6-G 释放的 14CO2 —— = ———————————— (PPP 中的 CO2 来自 C1) C1 标记 C1-G 释放的 14CO2 多数组织的比值在 0.5-0.75 之间,但如胡萝卜只有 0.36,玉米根尖则为 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