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刘备是曹操一样是杰出的政治家,却有着截然不 同的政治品质、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正如刘备自己所说:“今 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纵观全书,两仁 确实表现出一种根本性质的对立。 刘备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却已落魄为“织席贩履 之夫"。他已开始就以宽厚仁爱的面目出现在书中:做安喜县尉 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督邮来县勒索,他宁愿丢掉官职, 也不干搜刮民财、贿赂上司之事。做新野县牧,政绩卓著,受 到百姓颂扬。曹操大军南下,荆州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拖儿 带女跟随他。有人劝他抛弃难民,轻装逃难,他于心不忍,宁 愿自己妻离子散。不仅对百姓如此,处理一般人际关系,他也 遵循仁爱的原则。“的卢”马“妨主”,徐庶劝他送给有仇的人, 他“闻言色变”,表示自己绝不做此等“利己妨人”之事。曹操 囚禁徐庶之母迫其归附,孙乾暗地对刘备说:徐庶“天下奇才, 久在新野,尽知我军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 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徐庶字)不去,必 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刘备当即驳 斥了这个建议:“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
11 小说中的刘备是曹操一样是杰出的政治家,却有着截然不 同的政治品质、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正如刘备自己所说:“今 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纵观全书,两仁 确实表现出一种根本性质的对立。 刘备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却已落魄为“织席贩履 之夫”。他已开始就以宽厚仁爱的面目出现在书中:做安喜县尉, “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督邮来县勒索,他宁愿丢掉官职, 也不干搜刮民财、贿赂上司之事。做新野县牧,政绩卓著,受 到百姓颂扬。曹操大军南下,荆州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拖儿 带女跟随他。有人劝他抛弃难民,轻装逃难,他于心不忍,宁 愿自己妻离子散。不仅对百姓如此,处理一般人际关系,他也 遵循仁爱的原则。“的卢”马“妨主”,徐庶劝他送给有仇的人, 他“闻言色变”,表示自己绝不做此等“利己妨人”之事。曹操 囚禁徐庶之母迫其归附,孙乾暗地对刘备说:徐庶“天下奇才, 久在新野,尽知我军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 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徐庶字)不去,必 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刘备当即驳 斥了这个建议:“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
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 之事。"(第36回P313)可谓掷地有声,毅然给徐庶饯行。 刘备还是忠义的典范。他头上有“汉室宗亲”的光环,但 他出来没有自立为王的念头,但汉献帝竭尽忠诚。对待兄弟和 部下,更是以信义为重,交之以心,待之以诚,荣辱与共,肝 胆相照。长坂坡大战,有人报告说赵云投曹操去也,他断然否 认:“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日:“他今见我等势穷 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 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第41回P356)当赵云 从百万军中救得阿斗交给他时,“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 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使赵云非常感动,“泣拜日:云 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第42回P361)对于结义兄弟关羽 张飞,刘备更是义重如山,与诸葛亮也是君臣而兼师友的关系, 从三顾茅庐起就表示了极大的信任,全权委托,言听计从。白 帝托孤更把这种关系推向了高潮,开创了封建时代从未有过的 坦诚托付后事的范例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 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 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
12 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 之事。”(第 36 回 P313)可谓掷地有声,毅然给徐庶饯行。 刘备还是忠义的典范。他头上有“汉室宗亲”的光环,但 他出来没有自立为王的念头,但汉献帝竭尽忠诚。对待兄弟和 部下,更是以信义为重,交之以心,待之以诚,荣辱与共,肝 胆相照。长坂坡大战,有人报告说赵云投曹操去也,他断然否 认:“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 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 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第 41 回 P356)当赵云 从百万军中救得阿斗交给他时,“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 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使赵云非常感动,“泣拜曰:‘云 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第 42 回 P361)对于结义兄弟关羽 张飞,刘备更是义重如山,与诸葛亮也是君臣而兼师友的关系, 从三顾茅庐起就表示了极大的信任,全权委托,言听计从。白 帝托孤更把这种关系推向了高潮,开创了封建时代从未有过的 坦诚托付后事的范例: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 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 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
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 之主。”孔明听毕,汘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日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 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日:“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 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 二王通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日:“臣虽肝脑涂地, 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 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第85回P719~720) 开明、坦诚到如此地步,完全超越了封建帝王的常情常态,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作者纯粹是以歌颂的态度来描写的,不 含有任何的贬意。所以,小说中的刘备实际上是宽厚仁爱、重 义轻利、谦恭礼让的贤明君王的化身。于是乎,《三国演义》中 的曹操和刘备,也就成了作者表现反对和歌颂、憎恶与喜爱的 两个艺术典型。“拥刘反曹”思想的实质,还是尊崇仁爱、贬斥 残暴,尊崇忠义、贬斥奸诈。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当今, 都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倾向
13 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 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 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 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 二王通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 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 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第 85 回 P719~720) 开明、坦诚到如此地步,完全超越了封建帝王的常情常态,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作者纯粹是以歌颂的态度来描写的,不 含有任何的贬意。所以,小说中的刘备实际上是宽厚仁爱、重 义轻利、谦恭礼让的贤明君王的化身。于是乎,《三国演义》中 的曹操和刘备,也就成了作者表现反对和歌颂、憎恶与喜爱的 两个艺术典型。“拥刘反曹”思想的实质,还是尊崇仁爱、贬斥 残暴,尊崇忠义、贬斥奸诈。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当今, 都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倾向
四.《三国演义》经典人物论 毛宗岗《三国志读法》有一妙论:《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有 三绝”,即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 1.曹操:“奷绝”——奸诈、残忍的典型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 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但《三国演义》却主要 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心目中造成一种错觉,如鲁迅所说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 台上那已位花面的奷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同 上)鲁迅的意思是要把小说中的形象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区别 开来,因为小说的曹操形象,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早已脱离 了真人真事,被创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着力把曹操表现为一个“托名 汉相,其实汉贼”的“乱臣贼子”,通过许田打围,加九锡,封 魏王,杀董承、董妃、伏完、伏后,镇压耿纪、韦晃等一系列 情节,谴责他“窃国弄权”、“欺君罔上"。但这些概括不了曹操 性格的主要特征,他的性格要复杂得多。曹操形象的最大特点 就是“奸雄”而字:
14 四.《三国演义》经典人物论 毛宗岗《三国志读法》有一妙论:《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有 “三绝”,即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 1.曹操:“奸绝”——奸诈、残忍的典型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 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但《三国演义》却主要 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心目中造成一种错觉,如鲁迅所说: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 台上那已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同 上)鲁迅的意思是要把小说中的形象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区别 开来,因为小说的曹操形象,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早已脱离 了真人真事,被创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着力把曹操表现为一个“托名 汉相,其实汉贼”的“乱臣贼子”,通过许田打围,加九锡,封 魏王,杀董承、董妃、伏完、伏后,镇压耿纪、韦晃等一系列 情节,谴责他“窃国弄权”、“欺君罔上”。但这些概括不了曹操 性格的主要特征,他的性格要复杂得多。曹操形象的最大特点 就是“奸雄”而字: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日:“我何 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第1回P8) 所谓“雄″,就是说曹操雄才大略,知人善仼,髙瞻远瞩, 善于审时度势,而且永远不屈服于逆境。在“青梅煮酒论英雄 节,他认为只有自己何刘备才能担当英雄的称号:“今天下英 雄,惟使君与操耳!所谓英雄,按他的定义,乃是:“夫英雄 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也。”(第21回P184)综观曹操一生的所作所为,这确实是他 终生不替的信条。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他是发起人,但那时 他兵微将寡,只得推袁绍为盟主,然而从气度、谋略何作用来 看,他都要毕袁绍强得多。他善于识人、用人,因而网罗的人 才也特别多。对于关羽,他也十分爱慕,想方设法要留住他, 送战袍,赠赤兔马,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后来关羽不辞 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他都不下令追击,赞赏的是关羽对故主 的忠心。这种爱惜人才的策略,使曹操手下兵多将广,谋土如 云。他还善于伪装,表示宽宏大量。官渡一战,摧跨了袁绍,“于 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 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
15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 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第 1 回 P8) 所谓“雄”,就是说曹操雄才大略,知人善任,高瞻远瞩, 善于审时度势,而且永远不屈服于逆境。在“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节,他认为只有自己何刘备才能担当英雄的称号:“今天下英 雄,惟使君与操耳!”所谓英雄,按他的定义,乃是:“夫英雄 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也。”(第 21 回 P184)综观曹操一生的所作所为,这确实是他 终生不替的信条。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他是发起人,但那时 他兵微将寡,只得推袁绍为盟主,然而从气度、谋略何作用来 看,他都要毕袁绍强得多。他善于识人、用人,因而网罗的人 才也特别多。对于关羽,他也十分爱慕,想方设法要留住他, 送战袍,赠赤兔马,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后来关羽不辞 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他都不下令追击,赞赏的是关羽对故主 的忠心。这种爱惜人才的策略,使曹操手下兵多将广,谋士如 云。他还善于伪装,表示宽宏大量。官渡一战,摧跨了袁绍,“于 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 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