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拔角放线定交点 拔角放线定交点,反算出有关测设数据,按坐标法、角度交会 法或距离交会法测设出交点。根据导线点6、7和JD1三点的坐标, 反算出方位角和6点到JD1之间的距离D,按极坐标法测设JD 按上述方法依次测设各交点时,由于测量和绘图都带有误差, 测设交点越多,距离越远,误差积累就越大。因此,在测设一定 里程后,应和附近导线点联测。联测闭合差限差与初测导线相同。 限差符合要求后,应进行闭合差的调整。 6 JD2 图12-5根据导线点测设交点
12.1.2 拔角放线定交点 拔角放线定交点,反算出有关测设数据,按坐标法、角度交会 法或距离交会法测设出交点。根据 导线点6、7和JD1三点的坐标, 反算出方位角和6点到JD1之间的距离D,按极坐标法测设JDl。 按上述方法依次测设各交点时,由于测量和绘图都带有误差, 测设交点越多,距离越远,误差积累就越大。因此,在测设一定 里程后,应和附近导线点联测。联测闭合差限差与初测导线相同。 限差符合要求后,应进行闭合差的调整
B2 图12-6极坐标法放点 l, 15 图12-7支距法放点
B P P 图12-8穿线 图12-9交点
(1)两交点间设转点 JD5和JD6为相邻而互不通视的两个交点,ZD为初定转点。欲 检查ZD是否在两交点的连线上,可将经纬仪安置在ZD上,用正 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0s-2Df至t0;,与JD6的偏差为人用视距 法测定a,b,则zd应移动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将ZD按值移至ZD。在ZD上安置经纬仪,按上述方法逐渐趋近,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JD JD JD ZD 图12-10两交点间设转点
(1) 两交点间设转点 JD5和JD6为相邻而互不通视的两个交点, ZD为初定转点。欲 检查ZD是否在两交点的连线上,可将经纬仪安置在ZD上,用正 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0s-2Df至tJ0;,与JD6的偏差为人用视距 法测定a,b,则Zd应移动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将ZD'按'值移至ZD。在ZD上安置经纬仪,按上述方法逐渐趋近,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延长线上设转点延长线上设转点 在图1211中,JD8、JD9,互不通视,可在其延长线上初定转 点ZDf。在ZD上安置经纬仪,用正倒镜照准JD8,固紧水平制动 螺旋俯视JD9,两次取中得到中点JD9。若JD9与JD9。重合或偏 差值f容许范围内,即可将Jd9作为转点,否则应重设转点。用 视距法定出a、6,则zD应横向移动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将 z0“按’值移至zD。 重复上述方法, A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JD b 图12-11c长线上设转点
2) 延长线上设转点延长线上设转点 在图12-11中,JD8、JD9,互不通视,可在其延长线上初定转 点ZDf。在ZDf上安置经纬仪,用正倒镜照准JD8,固紧水平制动 螺旋俯视JD9,两次取中得到中点JD9。若JD9与JD9。重合或偏 差值f在容许范围内,即可将Jd9作为转点,否则应重设转点。用 视距法定出a、6,则ZD应横向移动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将 Z0“按’值移至ZD。 重复上述方法,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