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各自权力地位的不同,弱势群体和组织涣散的团体的要求可能得不到体现。“所以,政府 作为社会公共部门,有责任承担起维护公平和正义的任务,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其次,渐 进主义容易忽视基本的社会创新,因为它只关注于短期,寻求的只是同以往政策有限差别的 结果。这样一种倾向于保守的政策取向,固然可以为一项政策赢得更好的政治支持。再次, 这种模式可能比较适合于变动节奏较慢的社会环境如果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那么 援引旧例便会导致政策的失败。而且,在进行社会系统改造的过程中,长远的目光对于政策 制定者相当重要,渐进主义者似乎低估了他们对政策制定者的冲击。© 由此可见,在新进主义那里,理性的分析(决策的料学化、形式化、定量化分析等)的作 用及地位是有限的。林德布洛姆认为,理性分析不应被用来寻求政策方案的重大革新,而应 为寻求其边际的或弥补性的变化服务:理性分析更多地是一种帮助决策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手 段,而不是为他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而做出决策。因此,他断言,政策研究或政策分析所要考 察的是那些渐进地不同于现行的政策和渐进地彼此不同的替代方案,要做更多的理性分析 (定性定量工作)也只能是浪费精力,徒劳无功。显然,渐进主义看到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 治、价值等因素的作用,注意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但是,它低估甚至否定了理性 分析在政策研究过程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三、理性分析方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理性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是当代政策分析的主流。政策分析不能单凭经验、想象、臆断 或直觉,在许多情况下,必须有准确可靠的数字资料的分析作为依据。定性分析以及创造性 思维方法只能是单测度的,其结果只能指出大致的方向或区间范围,无法得出精确的结论。 这个工作必须靠理性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来完成。现代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奠基者们为了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可靠性,从一开始就从运筹学、系统分析、统计学、数学、计 量经济学等定量化学科中借鉴和发展出一些适应于政策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和工具。尤其是 60年代以后,系统分析方法在政策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定量化(分析)成 为现代政策研究中重要标志, 定量分析方法在现代政策研究中占有举是轻重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定 量方法能使有关的知识条理化、专门化,能比较一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将这些变量和 其他特殊的变量加以比较。模式化、定量化的研究方式使我们能够使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手 段,并通过信息子系统积累、贮存和处理信总。 其次,定量分析使公共决策所面临的复杂而又不确定的问题的表述更容易把握,它为规 定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判断标准。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将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以使复查 评估、比较以及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检验:利用定量分析的报告、定量表达的关系式以及随时 间变动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设计出反锁机制来帮助控制和决策:定量分析使仿真模拟成为 可能,因为这些具备结构化的、合理的、可重复的处理手段,能够通过调整数量表示的自变 量对不同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推导出来的递归函数,能够 看出各种有用的关系。 D Amitai Etzioni,Mixed Scanning:a "third approach to dicision-making.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 m ioni.Mised scanning:thid o dision-makinir 6
6 着各自权力地位的不同,弱势群体和组织涣散的团体的要求可能得不到体现。①所以,政府 作为社会公共部门,有责任承担起维护公平和正义的任务,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其次,渐 进主义容易忽视基本的社会创新,因为它只关注于短期,寻求的只是同以往政策有限差别的 结果。②这样一种倾向于保守的政策取向,固然可以为一项政策赢得更好的政治支持。再次, 这种模式可能比较适合于变动节奏较慢的社会环境。如果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那么, 援引旧例便会导致政策的失败。而且,在进行社会系统改造的过程中,长远的目光对于政策 制定者相当重要,渐进主义者似乎低估了他们对政策制定者的冲击。③ 由此可见,在渐进主义那里,理性的分析(决策的科学化、形式化、定量化分析等)的作 用及地位是有限的。林德布洛姆认为,理性分析不应被用来寻求政策方案的重大革新,而应 为寻求其边际的或弥补性的变化服务;理性分析更多地是一种帮助决策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手 段,而不是为他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而做出决策。因此,他断言,政策研究或政策分析所要考 察的是那些渐进地不同于现行的政策和渐进地彼此不同的替代方案,要做更多的理性分析 (定性定量工作)也只能是浪费精力,徒劳无功。显然,渐进主义看到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 治、价值等因素的作用,注意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但是,它低估甚至否定了理性 分析在政策研究过程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三、理性分析方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理性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是当代政策分析的主流。政策分析不能单凭经验、想象、臆断 或直觉,在许多情况下,必须有准确可靠的数字资料的分析作为依据。定性分析以及创造性 思维方法只能是单测度的,其结果只能指出大致的方向或区间范围,无法得出精确的结论。 这个工作必须靠理性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来完成。现代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奠基者们为了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可靠性,从一开始就从运筹学、系统分析、统计学、数学、计 量经济学等定量化学科中借鉴和发展出一些适应于政策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和工具。尤其是 60 年代以后,系统分析方法在政策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定量化(分析)成 为现代政策研究中重要标志。 定量分析方法在现代政策研究中占有举是轻重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定 量方法能使有关的知识条理化、专门化,能比较一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将这些变量和 其他特殊的变量加以比较。模式化、定量化的研究方式使我们能够使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手 段,并通过信息子系统积累、贮存和处理信息。 其次,定量分析使公共决策所面临的复杂而又不确定的问题的表述更容易把握,它为规 定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判断标准。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将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以便复查、 评估、比较以及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检验;利用定量分析的报告、定量表达的关系式以及随时 间变动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设计出反馈机制来帮助控制和决策;定量分析使仿真模拟成为 可能,因为这些具备结构化的、合理的、可重复的处理手段,能够通过调整数量表示的自变 量对不同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推导出来的递归函数,能够 看出各种有用的关系。 ① Amitai Etzioni, Mixed Scanning: a “third approach to dicision-ma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② Amitai Etzioni, Mixed Scanning: a “third approach to decision-ma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③ Amitai Etzioni, Mixed Scanning: a “third approach to decision-ma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再次,定量分析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它们能够直观、具体、明确地 反映或展示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及所处的状态,因而有助于更好地界定问题、确定目标、设 计、比较和选择方案,既有助于政策制定,也有利于政策的执行、评估与监控 虽然我们在政策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价值(效用)、政治或组织、文化或意识形态等 方面的不能定量分析因素,但是,定量分析是政策分析的一种不可或缺或基础性的方面。因 为所有的政策问题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都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或者说是质和量的统一,量 的方面的探素和质的方面的探索同样重要,而且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量的方面的认识是在质 的方面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或深化的认识。在当代,几乎所有重大政 策问题的研究都毫不例外地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随者理性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 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不只局限于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政童研究,而且也同样应用于政治 性和社会性的政策研究:不只应用于政策制定的阶段,同样应用于政策的执行、评估及监控 的阶段。正是定量分析方法的成长及其广泛的应用,才使得人类实现从传统的经验型决策向 现代的科学化决策的飞跃。 但是,另一方面,理性分析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它不能处 理所有的政策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所有方面,不能取代其他分析方法,如定性方法、创造性思 维方法、价值分析和组织(政治)分析方法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1)用理性方法尤其是理性模型(定量分析模型)得出的政策并不是在何时期或任何情 况下都是最优政策,每个理性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定和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的,如果时间、 空间或其他方面的条件改变了,则原有的假定和框架可能不再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原为昆 优的方案,未必再是最优、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方案。 (2)理性方法都是一种静态的方法,结果得到的方案或答案大都是长期性的:而有的 改策从长期看可能是有问题的或错误的,但从短期看可能是正确、是必要的:同样,一种从 长期看是最优的政策,如果不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在短期内实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效果, (3)公共政策深受制度化和社会化了的过去的政策和价值标准的影响。这些制度化了 的政策的存在,可能妨碍政策分析者达成合理的研究结论:即使能找到最优的方案,这些现 存的旧政策也可能成为采纳并执行新政策的阻力。 (4)政策分析者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一个政策问题,有时可能得出两个同样 优良的政策方案,而靠分析者用理性方法难以确定应当选择哪一个。政府必须在科学或理性 的方法以外去决定哪一个方案是最优的,并加以采纳。 (5)理性方法遇到的最大困难则是如何对各种不能量化的因素加以处理的问题,人类 行为、心理因素、社会政治制度及过程、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是难以靠定量分析来处理的。 在当代、如果不能将非量化的因素加以处理,要想得到最优的、合理的政策方案就是十分困 难的。 因出,必须充分认识理性方法以及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和应用范用,不要片面容大其 用,将它们当作政策分析的唯一的方法,而必须在各种场合辅以其他的方法。在政治问题、 补会间题、经济上的分配间颗、军事战略等领域,理性的计算或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历是明显 ①参看伍启元著.公共政策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346一347、358~364页
7 再次,定量分析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它们能够直观、具体、明确地 反映或展示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及所处的状态,因而有助于更好地界定问题、确定目标、设 计、比较和选择方案,既有助于政策制定,也有利于政策的执行、评估与监控。 虽然我们在政策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价值(效用)、政治或组织、文化或意识形态等 方面的不能定量分析因素,但是,定量分析是政策分析的一种不可或缺或基础性的方面。因 为所有的政策问题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都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或者说是质和量的统一,量 的方面的探索和质的方面的探索同样重要,而且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量的方面的认识是在质 的方面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或深化的认识。在当代,几乎所有重大政 策问题的研究都毫不例外地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随着理性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 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不只局限于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政策研究,而且也同样应用于政治 性和社会性的政策研究;不只应用于政策制定的阶段,同样应用于政策的执行、评估及监控 的阶段。正是定量分析方法的成长及其广泛的应用,才使得人类实现从传统的经验型决策向 现代的科学化决策的飞跃。 但是,另一方面,理性分析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它不能处 理所有的政策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所有方面,不能取代其他分析方法,如定性方法、创造性思 维方法、价值分析和组织(政治)分析方法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① (1)用理性方法尤其是理性模型(定量分析模型)得出的政策并不是在何时期或任何情 况下都是最优政策,每个理性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定和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的,如果时间、 空间或其他方面的条件改变了,则原有的假定和框架可能不再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原为最 优的方案,未必再是最优、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方案。 (2)理性方法都是一种静态的方法,结果得到的方案或答案大都是长期性的;而有的 改策从长期看可能是有问题的或错误的,但从短期看可能是正确、是必要的;同样,一种从 长期看是最优的政策,如果不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在短期内实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效果。 (3)公共政策深受制度化和社会化了的过去的政策和价值标准的影响。这些制度化了 的政策的存在,可能妨碍政策分析者达成合理的研究结论;即使能找到最优的方案,这些现 存的旧政策也可能成为采纳并执行新政策的阻力。 (4)政策分析者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一个政策问题,有时可能得出两个同样 优良的政策方案,而靠分析者用理性方法难以确定应当选择哪一个。政府必须在科学或理性 的方法以外去决定哪一个方案是最优的,并加以采纳。 (5)理性方法遇到的最大困难则是如何对各种不能量化的因素加以处理的问题,人类 行为、心理因素、社会政治制度及过程、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是难以靠定量分析来处理的。 在当代、如果不能将非量化的因素加以处理,要想得到最优的、合理的政策方案就是十分困 难的。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理性方法以及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和应用范围,不要片面夸大其作 用,将它们当作政策分析的唯一的方法,而必须在各种场合辅以其他的方法。在政治问题、 社会问题、经济上的分配问题、军事战略等领域,理性的计算或定量分析的局限性更是明显, ① 参看伍启元著.公共政策.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346~347、358~364 页
甚至在环境问题、犯罪问题、交通问题的应用上,政策分析者也常常感到定量分析方法的作 用有限。这就给非理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留下很大的空间。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作用 自20世纪40、S0年代奥斯本(A.F.Osborn)和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倡创造力 开发及创造心理学研究以来,有关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对 创造性思维本质、特征和作用等许多问题,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从古到今并没有一个关于 它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有人把直觉、灵感、顿悟等看作创造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有人则 把这几种形式看成同一东西,而把创造性思维称为直觉思维或灵感思维,并与逻辑思维和形 象思维相对照。而对直觉、灵感、顿悟同样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对于直觉,柏拉图认为 是一种直接的认识方式:柏格森认为是一种通过理智体验把握实在的生命本能:莱布尼兹则 看作一种认识自然的理性的真理能力办: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则综合了一些 科学家的观点,把直觉定义为突然跃入脑海的能阐明问题的思想。 目前,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直接形成创造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发明技术、提出假说、创建新玛 论等: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造成果起作用 的思维活动。① 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广义上的创造性思维,即相对于以往政策分析中认识问 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言,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过程,都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双重意 义:一是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这中的,是它的特殊高级形式。无论 广义的创造性思维还是狭义创造性思维,都有其限定性,当然狭义理解的限定性要比广义理 解的限定性更强,预设的条件更多。因而广义层面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研究基础、现实 意义和长远利益。在政策分析中,创造性思维主体不仅指高层决策者,民主与科学的决策环 境鼓励决策系统中所有政策参与者提供信息,提供具有创新性的构想、意见。所以,从广义 层面去理解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普遍政策参与者对创造性思维的神秘心理,鼓励他们在组 织决策中更加积极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二是创造性思维本质并不是 一种孤立的单向思维活动过程,而是一种多层次协同进行的思维整体过程,并非只局限于孤 立的高层次思维活动。©从创造性思维领域的开山祖师吉尔福特以及著名学者阿瑞提、高桥 浩的研究著作中都可发现,他们探讨的创造性思维理论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展都是从 日常生活、生长环境中进行研究的。同样,研究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研究对国 ①田运主编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6:208页 。刘卫平著创造思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页。 8
8 甚至在环境问题、犯罪问题、交通问题的应用上,政策分析者也常常感到定量分析方法的作 用有限。这就给非理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留下很大的空间。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作用 自 20 世纪 40、50 年代奥斯本(A. F. Osborn)和吉尔福特(J. P. Guilford)提倡创造力 开发及创造心理学研究以来,有关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对 创造性思维本质、特征和作用等许多问题,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从古到今并没有一个关于 它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有人把直觉、灵感、顿悟等看作创造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有人则 把这几种形式看成同一东西,而把创造性思维称为直觉思维或灵感思维,并与逻辑思维和形 象思维相对照。而对直觉、灵感、顿悟同样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对于直觉,柏拉图认为 是一种直接的认识方式;柏格森认为是一种通过理智体验把握实在的生命本能;莱布尼兹则 看作一种认识自然的理性的真理能力;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则综合了一些 科学家的观点,把直觉定义为突然跃入脑海的能阐明问题的思想。 目前,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直接形成创造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发明技术、提出假说、创建新理 论等;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造成果起作用 的思维活动。① 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广义上的创造性思维,即相对于以往政策分析中认识问 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言,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过程,都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双重意 义:一是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这中的,是它的特殊高级形式。无论 广义的创造性思维还是狭义创造性思维,都有其限定性,当然狭义理解的限定性要比广义理 解的限定性更强,预设的条件更多。②因而广义层面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研究基础、现实 意义和长远利益。在政策分析中,创造性思维主体不仅指高层决策者,民主与科学的决策环 境鼓励决策系统中所有政策参与者提供信息,提供具有创新性的构想、意见。所以,从广义 层面去理解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普遍政策参与者对创造性思维的神秘心理,鼓励他们在组 织决策中更加积极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二是创造性思维本质并不是 一种孤立的单向思维活动过程,而是一种多层次协同进行的思维整体过程,并非只局限于孤 立的高层次思维活动。③从创造性思维领域的开山祖师吉尔福特以及著名学者阿瑞提、高桥 浩的研究著作中都可发现,他们探讨的创造性思维理论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展都是从 日常生活、生长环境中进行研究的。同样,研究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研究对国 ① 田运主编.思维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208 页. ② 刘卫平著.创造思维.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4 页. ③ 刘卫平著.创造思维.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4 页
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政策及重要人物,也要研究普通政策中组织与个人对创造成果 起作用的思维活动。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人们对于非理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的拒斥,往往基于对这种思维的本性的误解。因此,有 必要了解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创造性思维既是心理的过程,又是逻辑的过程,是心理过程与逻辑过程的统一。 创造性的直觉、灵感、领悟等并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的生动直观, 而是对事物本质或规律的洞察性猜测。它首先表现为一个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机制可以根 据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来加以解释。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及其相互 作用的深层心理学,美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的研究成果,艾克尔斯和波普尔 在《自我者及其脑》中提出的脑与“自我意识精神”相互作用的观点,都可以作为解释创造 性思维心理机制的科学依据。心理学家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 许多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沃勒斯1926年提出的“四阶段说”一一即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分 成准备、孕有、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同时,创造性思维又表现为一个逻辑的过程。从表 面上看,创造性思维并没有按照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它的问题的结论直接显示出来,从问 题到结论似乎没有逻辑道路,没有显示出中间的逻辑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非逻辑 和非理性的,它是各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意识的逻辑运演是明确的,同样, 潜意识也包含着不甚清晰的思维图式,思维的心理过程包含者逻辑的运演在其中,不能把创 造性思维归结为纯粹的心理的东西。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指出,人类的直觉能力和抽 象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思维中都起作用,两者在科学创造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事实上,人类必 然从直觉或想象若手,然后才能发挥自己的抽象能力,抽象能力与直觉能力可以相互转化。 其次,创造性思维既是突发的,偶然的,又是渐进的、必然的,它是突发和渐进、偶然 与必然的辞证统一。创造性思维往往以突然爆发的形式出现,即所谓的“豁然开朗”、“茅塞 顿开”。灵感或顿悟等的发生往往并不是在苦思冥想之时,而是在思路中断而转向之时,如 在散步、观光、闲谈、做梦等时候。在这些情景中,研究者能触景生情,思路开通,问题的 答案迅速出现。费尔巴哈说道:“热情和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点调节的,是 不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进发出来的。”①许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创造发明家都以自己 亲身感受证明这一点。德国大物理学家赫姆霍兹说: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以后,“巧 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他发现这些思想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是 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 山时。色从表面看,直觉、灵感等的出现似乎主要靠运气、意外,但实际上,这正是研究者 长期探素、经验积紫和思想进化的必然结果,它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时间的孕有过 程。一朝分娩,必先有“十月怀胎”。如果没有长期的研究思索的艰苦过程,没有知识、经 费尔巴哈哲学作选集下卷)北。 巴费尔智骑要毒不京学:页
9 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政策及重要人物,也要研究普通政策中组织与个人对创造成果 起作用的思维活动。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人们对于非理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的拒斥,往往基于对这种思维的本性的误解。因此,有 必要了解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创造性思维既是心理的过程,又是逻辑的过程,是心理过程与逻辑过程的统一。 创造性的直觉、灵感、顿悟等并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的生动直观, 而是对事物本质或规律的洞察性猜测。它首先表现为一个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机制可以根 据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来加以解释。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及其相互 作用的深层心理学,美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的研究成果,艾克尔斯和波普尔 在《自我者及其脑》中提出的脑与“自我意识精神”相互作用的观点,都可以作为解释创造 性思维心理机制的科学依据。心理学家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 许多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沃勒斯 1926 年提出的“四阶段说”——即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分 成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同时,创造性思维又表现为一个逻辑的过程。从表 面上看,创造性思维并没有按照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它的问题的结论直接显示出来,从问 题到结论似乎没有逻辑道路,没有显示出中间的逻辑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非逻辑 和非理性的,它是各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意识的逻辑运演是明确的,同样, 潜意识也包含着不甚清晰的思维图式,思维的心理过程包含着逻辑的运演在其中,不能把创 造性思维归结为纯粹的心理的东西。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指出,人类的直觉能力和抽 象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思维中都起作用,两者在科学创造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事实上,人类必 然从直觉或想象着手,然后才能发挥自己的抽象能力,抽象能力与直觉能力可以相互转化。 其次,创造性思维既是突发的,偶然的,又是渐进的、必然的,它是突发和渐进、偶然 与必然的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往往以突然爆发的形式出现,即所谓的“豁然开朗”、“茅塞 顿开”。灵感或顿悟等的发生往往并不是在苦思冥想之时,而是在思路中断而转向之时,如 在散步、观光、闲谈、做梦等时候。在这些情景中,研究者能触景生情,思路开通,问题的 答案迅速出现。费尔巴哈说道:“热情和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点调节的,是 不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迸发出来的。”①许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创造发明家都以自己 亲身感受证明这一点。德国大物理学家赫姆霍兹说: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以后,“巧 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他发现这些思想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是 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 山时。②从表面看,直觉、灵感等的出现似乎主要靠运气、意外,但实际上,这正是研究者 长期探索、经验积累和思想进化的必然结果,它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时间的孕育过 程。一朝分娩,必先有“十月怀胎”。如果没有长期的研究思索的艰苦过程,没有知识、经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北京:三联书店,1961:504 页. ② 贝弗里奇著.科学研究的艺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7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