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腹板屈曲后强度 post-buckling strength of web plate 腹板屈曲后尚能继续保持承受荷载的能力。 2.1.10通用高厚比 normalized web slenderness 参数,其值等于钢材受弯、受剪或受压屈服强度除以相应的腹 板抗弯、抗剪或局部承压弹性屈曲应力之商的平方根 2.1.11整体稳定 overall stability 在外荷载作用下,对整个结构或构件能否发生屈曲或失稳的 评估 2.1.12有效宽度 effective width 在进行截面强度和稳定性计算时,假定板件有效的那一部分 宽度。 2.1.13有效宽度系数 effective width factor 板件有效宽度与板件实际宽度的比值 2.1.14计算长度 effective length 构件在其有效约束点间的几何长度乘以考虑杆端变形情况和 所受荷载情况的系数而得的等效长度,用以计算构件的长细比。 计算焊缝连接强度时采用的焊缝长度。 2.1.15长细比 slenderness ratio 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 2.1.16换算长细比 equivalent slenderness ratio 在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中,按临界力相等的原则,将 格构式构件换算为实腹构件进行计算时所对应的长细比或将弯扭 与扭转失稳换算为弯曲失稳时采用的长细比。 2.1.17支撑力 nodal bracing force 为减小受压构件(或构件的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所设置的侧 如muooNN 向支承处,在被支撑构件(或构件受压翼缘)的屈曲方向,所需施加 于该构件(或构件受压翼缘)截面剪心的侧向力 2.1.18无支撑纯框架 unbraced frame 依靠构件及节点连接的抗弯能力,抵抗侧向荷载的框架。 第11页
第 11 页 @ 筑 龙 网 www.zhulong.com 《钢结构设计规范 》 资料编号:GB 50017-2003 @
2.L.19强支撑框架 frame braced with strong bracing system 在攴撑框架中,支撑结构(支攴撑桁架、剪力墙、电梯井等)抗侧 移刚度较大,可将该框架视为无侧移的框架 2.1.20弱支撑框架 frame braced with weak bracing system 在支撑框架中,支撑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弱,不能将该框架视为 无侧移的框架。 2.1.2l摇摆柱 leaning column 框架内两端为铰接不能抵抗侧向荷载的柱。 2.1.22柱腹板节点域 panel zone of column web 框架梁柱的刚接节点处,柱腹板在梁高度范围内的区域 2.1.23球形钢支座 spherical steel bearing 使结构在支座处可以沿任意方向转动的钢球面作为传力的铰 接支座或可移动支座。 2.L.24橡胶支座 couposite rubber and steel support 满足支座位移要求的橡胶和薄钢板等复合材料制品作为传递 支座反力的支座。 2.1.25主管 chord member 钢管结构构件中,在节点处连续贯通的管件,如桁架中的弦 杆 2.1.26支管 bracing member 钢管结构中,在节点处断开并与主管相连的管件,如桁架中与 主管相连的腹杆。 2.1.27间隙节点 gap joint 两支管的趾部离开一定距离的管节点 2.1.28搭接节点 overlap joint 如muooNN 在钢管节点处,两支管相互搭接的节点。 2.1.29平面管节点 uniplanar joint 支管与主管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接的节点 2.1.30空间管节点 multiplanar joint
第 12 页 @ 筑 龙 网 www.zhulong.com 《钢结构设计规范 》 资料编号:GB 50017-2003 @
在不同平面内的支管与主管相接而形成的管节点。 2.1.31组合构件 built-up member 由一块以上的钢板(或型钢)相互连接组成的构件,如工字形 截面或箱形截面组合梁或柱。 2.1.32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composite steel and concrete beam 由混凝土翼板与钢梁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而成能整体受力的 梁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设计值 F集中荷载; H——水平力; M—弯矩; N—轴心力 P—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Q重力荷载; R—支座反力; V—剪力 2.2.2计算指标 E—钢材的弹性模量;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G—钢材的剪变模量; 个锚栓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N、N、N——一个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如muooNN 个铆钉的抗拉、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N组合结构中一个抗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 值 NP、N——受拉和受压支管在管节点处的承载力设计值; S一支撑结构的侧移刚度(产生单位侧倾角的水平 第13页
第 13 页 @ 筑 龙 网 www.zhulong.com 《钢结构设计规范 》 资料编号:GB 50017-2003 @
力); f—一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e-钢材的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钢材的屈服强度(或屈服点) f1—锚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压强度设计值 f、∫、f—一铆钉的抗拉、抗剪和承压强度设计值; f、∫、∫——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剪和抗压强度设计值 f¨——角焊缝的抗拉、抗剪和抗压强度设计值; f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u-楼层的层间位移; vQ]仅考虑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的容许值; [w]—同时考虑永久和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的 容许值 -—正应力; 局部压应力; σ——-垂直于角焊缝长度方向,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 的应力 △a-疲劳计算的应力幅或折算应力幅; 变幅疲劳的等效应力幅 [△]——疲劳容许应力幅; 板件在弯曲应力、局部压应力和剪应力单独作 用时的临界应力; 如muooNN r--剪应力; 沿角焊缝长度方向,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的剪 应力; p——质量密度 第14页
第 14 页 @ 筑 龙 网 www.zhulong.com 《钢结构设计规范 》 资料编号:GB 50017-2003 @
2.2.3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A,净截面面积; H—柱的高度 H1、H2、H3-阶形柱上段、中段(或单阶柱下段)、下段的高 度 Ⅰ—毛截面惯性矩; Ⅰ1——毛截面抗扭惯性矩; I。-—毛截面扇性惯性矩 In净截面惯性矩; 毛截面面积矩 W—-毛截面模量; W,—净截面模量; Wp-—塑性毛截面模量; W 塑性净截面模量 a、g—一间距;间隙 b板的宽度或板的自由外伸宽度; b-—箱形截面翼缘板在腹板之间的无支承宽度;混 凝土板托顶部的宽度; b一加劲肋的外伸宽度; b板件的有效宽度; d-—直径 d有效直径 孔径 偏心距; 如muooNN h-截面全高;楼层高度 混凝土板的厚度; h2a—混凝土板托的厚度; h。—角焊缝的计算厚度;
第 15 页 @ 筑 龙 网 www.zhulong.com 《钢结构设计规范 》 资料编号:GB 50017-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