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1984年开始,随着改革对传统的非商品经济的社 会主义模式的突破,邓小平更加鲜明、频繁、突出地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 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菜士时说: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 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 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 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 地实现共同富裕。”((小平文 选》第3卷,第172页。) 上图为1986年9月2日邓小 平会见迈克华莱士
上图为1986年9月2日邓小 平会见迈克·华莱士 2.从1984年开始,随着改革对传统的非商品经济的社 会主义模式的突破,邓小平更加鲜明、频繁、突出地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 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时说: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 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 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 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 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 选》第3卷,第172页。)
3.1992年2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 邓小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图为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富裕
图为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邓小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3.1992年2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从两个层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 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 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从两个层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 要地位。 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在社会主义本质的依据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 有完全搞清楚,之所以不完全清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 谈论社会主义。此外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从时代特征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 要地位。 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在社会主义本质的依据 ➢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 有完全搞清楚,之所以不完全清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 谈论社会主义。此外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从时代特征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 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两个讲全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② 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 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两个讲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