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 製,则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未发生重组;如果,两 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则说明基 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重组。 D 鉴别第一次或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分离,可根据8 个子囊孢子基因型的排列顺序
目 录 C 如果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 裂,则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未发生重组;如果,两 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则说明基 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重组。 D 鉴别第一次或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分离,可根据8 个子囊孢子基因型的排列顺序
着丝粒距离的计算 着丝粒与某一基因间RF=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数(或交换型子囊数) ×1/2×100% 子囊总数 或者: 1 RF(着丝粒一基因)= MΠ× 2 ×100% M+Mn
目 录 ③ 着丝粒距离的计算 着丝粒与某一基因间RF= 子囊总数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数(或交换型子囊数) ×1/2×100% RF(着丝粒—基因)= 或者: + M M M 2 1 ×100%
表8-1粗糙脉孢菌y×七ys杂交子代子囊类型 (1) (2) (3) (4) (5) (6) + 子囊类 + + + + + + + 子囊型 105 129 9 5 10 16 分裂类型 Mi Mi M2 M2 M2 M2 未交换型 交换型
目 录 表8-1 粗糙脉孢菌Lys +×Lys -杂交子代子囊类型 (1) (2) (3) (4) (5) (6) 子 囊 类 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囊型 105 129 9 5 10 16 分裂类型 M1 M1 M2 M2 M2 M2 未交换型 交换型
2) 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 P nic +X ade ↓ n++a(2n) ↓减数分裂 36种不同组合 可归纳为7种基本的子囊型
目 录 ⑵ 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 P nic + × + ade n + + a (2n) 减数分裂 36种不同组合 可归纳为7种基本的子囊型
表8-2粗糙脉孢菌n+X+a杂交结果 子囊型 (1) (2) (3) (4) (5) (6) (7) 四分子基 a ++ +a a ++ a +a n a n+ n a n a 因型顺序 n+ n a n+ ++ +a ++ a n+ n a n a n+ n+ n a n 分离发 M1 Mi M:M M M2 M2 M1 M2M2 M2 M2 M2M2 生时期 四分子 PD NPD T T PD NPD T 类型 实得 808 1 90 5 90 1 5 子囊数 >目录
目 录 表8-2 粗糙脉孢菌 n + × + a 杂交结果 子囊型 (1) (2) (3) (4) (5) (6) (7) 四分子基 因型顺序 + a + a n + n + + + + + n a n a + + + a n + n a + a n a + + n + + a n + + a n + + + n a + + n a + + n a + a n + 分离发 生时期 M1 M1 M1 M1 M1 M2 M2 M1 M2 M2 M2 M2 M2 M2 四分子 类 型 PD NPD T T PD NPD T 实 得 子囊数 808 1 90 5 90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