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12分) 9.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国小说家。(2分) 10.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 (2分) 11.写出二三段中描写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句子,说说它们作用?(3分) 12.小弗朗士看见普鲁士兵操练,想了些什么?看见布告牌前许多人,想了些什么? 此时的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分) 1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与全文的严肃气氛是否 协调?(2分) (二)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好像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 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也乘机钻进来,墙壁上的《中 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了下来。往日很温 和的欧阳老师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 室静了下来,我们 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细窄 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冰块铁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 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 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 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 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 地说:“解散。 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
6 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12 分) 9.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 ),是( )国小说家。(2 分) 10.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 (2 分) 11.写出二三段中描写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句子,说说它们作用?(3 分) 12.小弗朗士看见普鲁士兵操练,想了些什么?看见布告牌前许多人,想了些什么? 此时的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 分) 1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与全文的严肃气氛是否 协调?(2 分) (二)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好像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 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也乘机钻进来,墙壁上的《中 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 了下来。往日很温 和的欧阳老师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 室静了下来,我们 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细窄 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冰块铁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 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 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 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 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 地说:“解散。” 二 ② 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
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一番话:“在教室里, 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 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 我没有像个别同样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 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16分) 14.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①一如: ②敌不过 15.第二段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丢今非昔比惊叹 B落神态自若惊恐C栽一反常态惊叹D飘判若两人惊诧 16.文章①-⑦段的内容归纳如下: ;作者详写了 写了,目的是通过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4分) 17.文章揭示欧阳老师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是 。(2分) 18.作者补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用意是 (2分) 19.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B.满脸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外面好像是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D.厚实的衣服像冰块铁块。 三)经过三天紧张的战前部署后,司令员忙里偷闲,带着小警卫员,一人一骑 来到小王庄乡村小学一一一座破旧的祠堂。 果然,这里有一位又干又瘦、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先生。他身上穿着洗得干 净、补得平整的褪色蓝布长衫,对人异常谦恭。 经过一番客气的寒暄后,宾主之间,摆上一只被抚摸得油亮光滑的木制大棋盘, 面对面坐下。小警卫员却 到老先生后面,对着司令掩嘴暗笑。他感到挺新鲜: 司令员怎么突然变得像个戏台上的老地主似的,又是拱手,又是哈腰?他在司令员面 前都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呢! 这个木制大棋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黑方的“将”是用钉子钉死的。司令员 手指“将”,笑着发问:“这个……” 老先生“嘿嘿”一笑:“老夫的一点狂妄。 司令员懂了:“不是狂妄,是擂台。” 老先生伸手拔钉子
7 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一番话:“在教室里, 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 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 我没有像个别同样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 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16 分) 14.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 分)①一如: ②敌不过: 15.第二段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 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叹 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 16.文章①-⑦段的内容归纳如下: ;作者详写了 ;略 写了 ,目的是通过 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4 分) 17.文章揭示欧阳老师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是 。(2 分) 18.作者补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用意是 。(2 分) 19.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 分) A.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B.满脸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C.外面好像是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D.厚实的衣服像冰块铁块。 (三)经过三天紧张的战前部署后,司令员忙里偷闲,带着小警卫员,一人一骑, 来到小王庄乡村小学——一座破旧的祠堂。 果然,这里有一位又干又瘦、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先生。他身上穿着洗得干 净、补得平整的褪色蓝布长衫,对人异常谦恭。 经过一番客气的寒暄后,宾主之间,摆上一只被抚摸得油亮光滑的木制大棋盘, 面对面坐下。小警卫员却 到老先生后面,对着司令掩嘴暗笑。他感到挺新鲜: 司令员怎么突然变得像个戏台上的老地主似的,又是拱手,又是哈腰?他在司令员面 前都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呢! 这个木制大棋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黑方的“将”是用钉子钉死的。司令员 手指“将”,笑着发问:“这个……” 老先生“嘿嘿”一笑:“老夫的一点狂妄。” 二 ③ 司令员懂了:“不是狂妄,是擂台。” 老先生伸手拔钉子
司令员忙伸手制止:“不必”。 老先生客气而坚决地推开司令员的手:“贵客来自远方,岂能失礼!”说着,钉 子已被拔起。 红先黑后。司令员架起“当头炮”,老先生跃“马”应战。果然是棋逢敌手,将 遇良才;几进几出,几起几落,杀得难解难分。但红方的败局终于逐渐呈现。眼看司 令员损兵折将,势孤难敌。突然司令员一记高着,马后架炮,直捣黄龙! 老先生击掌唤好:“高着高着,果然大将风度!” 司令员高兴而又谦逊地回答:“晚生自知技艺不佳,只是碰上一个好运气。” 老先生淡然一笑:“不必过谦。胜自是胜了,只是损失过大口胜者的兵马反不及 败者多。为将者能如是么?” 司令员一愣,脸微红,随即坦然承认:“老先生所言极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乃是兵家基本原则! 老先生含笑地微微点头。(16分) 20.第三小段空格内最恰当的词应填()(3分) A.躲B.闪C.溜D.跑理由是 21.口内应填的标点符号 (1分) 22.上文第一小段依次交代了这篇小说的 。(2分) 23.第一小段中的“忙里偷闲”与 ”一词相照应。(2分) 24.文中三次写到老先生的“笑”,请联系上下文,对此作具体分析。(6分)(1) 老先生“嘿嘿”一笑 2)老先生淡然一笑 (3)老先生含笑地微微点头 本文是通过 描写,来刻画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2分) 四、作文。(40分) 26、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 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便宣告结束了。请你以“呼唤绿色”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100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8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8 司令员忙伸手制止:“不必”。 老先生客气而坚决地推开司令员的手:“贵客来自远方,岂能失礼!”说着,钉 子已被拔起。 红先黑后。司令员架起“当头炮”,老先生跃“马”应战。果然是棋逢敌手,将 遇良才;几进几出,几起几落,杀得难解难分。但红方的败局终于逐渐呈现。眼看司 令员损兵折将,势孤难敌。突然司令员一记高着,马后架炮,直捣黄龙! 老先生击掌唤好:“高着高着,果然大将风度!” 司令员高兴而又谦逊地回答:“晚生自知技艺不佳,只是碰上一个好运气。” 老先生淡然一笑:“不必过谦。胜自是胜了,只是损失过大□胜者的兵马反不及 败者多。为将者能如是么?” 司令员一愣,脸微红,随即坦然承认:“老先生所言极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乃是兵家基本原则! 老先生含笑地微微点头。(16 分) 20.第三小段空格内最恰当的词应填( )(3 分) A.躲 B.闪 C.溜 D.跑 理由是 。 21.□内应填的标点符号 。(1 分) 22.上文第一小段依次交代了这篇小说的 。(2 分) 23.第一小段中的“忙里偷闲”与“ ”一词相照应。(2 分) 24.文中三次写到老先生的“笑”,请联系上下文,对此作具体分析。(6 分)(1) 老先生“嘿嘿”一笑 (2)老先生淡然一笑 (3)老先生含笑地微微点头 25.本文是通过 描写,来刻画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2 分) 四、作文。(40 分) 26、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 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便宣告结束了。请你以“呼唤绿色”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 500 字。 二 ④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10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8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 分)
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鞠躬尽cui() 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分) ①马革裹尸 ②义愤填膺 4.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且又合乎语境要求的词语填空。(2分) 忠厚平实引人注目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①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②邓稼赞是是一个最不要_的人物 、文言文阅读。(12分) 5.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本册中要求课外背诵的古诗词:(3分)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6.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蒙辞( )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你认为这一要求对我们适用吗?请说明理由。(3分) 三① 三、阅读。(40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按文后要求回答问题。(20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 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 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髙,越髙,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 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至远射到有史
9 鲜.( )为人知 锲.( )而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鞠躬尽 cuì( ) pán( )石 3.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 分) ①马革裹尸: ②义愤填膺: 4.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且又合乎语境要求的词语填空。(2 分) 忠厚平实 引人注目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①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 ②邓稼赞是是一个最不要 的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5.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本册中要求课外背诵的古诗词:(3 分)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 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 6.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①蒙辞.( )以军中多务.( )。 ②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 )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 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你认为这一要求对我们适用吗?请说明理由。(3 分) 三 ① 三、阅读。(40 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按文后要求回答问题。(20 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 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 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 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至远射到有史
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 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9.请你用精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大意。(4分)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请说明理由。(4分) 11.30年代初的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潜心研究古代典籍?(4分) 12.文中写闻先生的头发之前先提到杜甫,你认为这有什么作用?(4分) 13.选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许多事迹,你认为自己最需要学习哪一点?为什么?(4分) (二)阅读《难忘的那一课(节选)》(20分) 难忘的那一课(节选) 我们的第一堂口语课排在3月2日,谁知3月1日,从报纸上一行冰冷的触目惊 心的文字中,我们惊悉冰心老人与世长辞的噩耗。吴青老师还能照常给我们上课吗
10 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 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9.请你用精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大意。(4 分)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请说明理由。(4 分) 11.30 年代初的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潜心研究古代典籍?(4 分) 12.文中写闻先生的头发之前先提到杜甫,你认为这有什么作用?(4 分) 三 ② 13.选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许多事迹,你认为自己最需要学习哪一点?为什么?(4 分) (二)阅读《难忘的那一课(节选)》(20 分) 难忘的那一课(节选) 我们的第一堂口语课排在 3 月 2 日,谁知 3 月 1 日,从报纸上一行冰冷的触目惊 心的文字中,我们惊悉冰心老人与世长辞的噩耗。吴青老师还能照常给我们上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