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么异大肩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个性化课外辅 导 Xue 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4-2015-1初三第三次限时训练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或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怄气(du) 窥望(gui) 聒噪(guo) 怨怅( chang) 簇新 B.麾军(hui) 鸡肋(lei) 趱行(zan) 谮害(zen) 蓬蒿 C.拙病(zhuo)作揖(qi) 名讳(hui) 桑梓(z1) 慰藉 D.害臊(sao) 憔悴(jao) 胡诌(zhou) 啐在脸上(cui)干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地谈什么学习方法。 B.这些孩子发现自己“吊篮子”惹了祸,在老师面前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C.小红上课递纸条,被老师发现了,其实这纸条是别人递过来的,但小红舍生取义,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D.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在世界上的朋友和盟友虽然是最多的,但是如果不继续秉持正义, 照样可能陷入孤立,变成孤家寡人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语 意重复,“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表意不 清,“这样”一词指代不明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缺 主语,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用词不当,将“依赖”改为“依靠”。)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 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下列节日按时间依次排列的顺序是:元宵节、腊八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Xue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 1 -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2014—2015—1 初三第三次限时训练 语 文 试 卷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或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 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 聒.噪(guō) 怨怅.(chàng) 簇新 B.麾.军(huī) 鸡肋.(lèi) 趱.行(zǎn) 谮.害(zèn) 蓬蒿 C.拙.病(zhuō) 作揖.(qǐ) 名讳.(huì) 桑梓.(zī) 慰藉 D.害臊.(sào) 憔.悴(jiāo) 胡诌.(zhōu) 啐.在脸上(cuì) 干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 ....地谈什么学习方法。 B.这些孩子发现自己“吊篮子”惹了祸,在老师面前面面相觑 ....,手足无措。 C.小红上课递纸条,被老师发现了,其实这纸条是别人递过来的,但小红舍生取义 ....,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D.俗话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美国在世界上的朋友和盟友虽然是最多的,但是如果不继续秉持正义, 照样可能陷入孤立,变成孤家寡人。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语 意重复,“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表意不 清,“这样”一词指代不明。)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缺 主语,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用词不当,将“依赖”改为“依靠”。)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 分)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 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下列节日按时间依次排列的顺序是:元宵节、腊八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
么异大教肩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个性化课外辅 导 Xue 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佳偶哦都米瞒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其中“几千年前的那 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根据这段文字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插艾叶清香缕缕 飘九州,赛龙舟号子声声传四海 C.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 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原因有: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D.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征集公益广告。下面两条可以入选:①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②看西方文化,弃糟粕:过传统节日,取精华。 6.阅读下文,完成探究(4分)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 萤火虫装在白布带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 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一段话是对上文的精炼概括,出自我国国学中的启蒙读物《三 字经》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国学三大启蒙读物。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上面的故事。 (2)这两个故事告诉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7.名著阅读(5分) (人名)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名著 书 名)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讽刺了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 无信、残暴”等及其产生的恶果。 该书中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的起因是 这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连年征战:这个 国家的党派之争以来划分阵营,两党之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这是在挖苦英国两个斗争不 休的政党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下面是与杨 志有关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②“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③“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④“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 8.综合性学习(6分)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人文社会节”到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要进行“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 族精神”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会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 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本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设计。(2分)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Xue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 2 - B.“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佳偶哦都米瞒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其中“几千年前的那 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根据这段文字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插艾叶清香缕缕 飘九州,赛龙舟号子声声传四海。 C.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 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原因有: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D.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征集公益广告。下面两条可以入选:①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②看西方文化,弃糟粕;过传统节日,取精华。 6.阅读下文,完成探究(4 分)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 萤火虫装在白布带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 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一段话是对上文的精炼概括,出自我国国学中的启蒙读物《三 字经》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国学三大启蒙读物。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上面的故事。 (2)这两个故事告诉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7.名著阅读(5 分) (1) (人名)是英国 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名著 (书 名)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讽刺了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 无信、残暴”等及其产生的恶果。 该书中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的起因是 ,这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连年征战;这个 国家的党派之争以 来划分阵营,两党之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这是在挖苦英国两个斗争不 休的政党。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下面是与杨 志有关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②“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③“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④“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8.综合性学习(6 分)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人文社会节”到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要进行“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 族精神”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会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 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本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设计。(2 分)
么异大教肩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个性化课外辅 导 Xue 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手抄报比赛中,你拟定的栏目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种)(2 分) 示例:节日对联集锦 (3)如果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为话题开一次班会,请你写一段开场白。(2分) 9.古诗文默写(5分) (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大胆运用夸张的修辞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轮台九月风夜 随风满地石乱走。同时,也揭示了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 (2)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 雪拥蓝关 马不前。 (3)《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莫辞酒味薄, 兵戈既未息 童尽东征 (4)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 寞无友与明月、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登楼(8分)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①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②来天地:与天 地俱来。③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④变古今:与古今俱变。⑤、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 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 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3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Xue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 3 -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手抄报比赛中,你拟定的栏目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种)(2 分) 示例:节日对联集锦 (3)如果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为话题开一次班会,请你写一段开场白。(2 分) 9.古诗文默写(5 分) (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大胆运用夸张的修辞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轮台九月风夜 吼, ,随风满地石乱走。同时,也揭示了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 (2)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 ,雪拥蓝关 马不前。 (3)《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莫辞酒味薄, ,兵戈既未息,儿 童尽东征。 (4)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 ”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 寞无友与明月、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二、古诗文阅读(24 分) (一)登楼(8 分)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①春色来天地②,玉垒③浮云变古今④。 北极朝廷终不改⑤,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①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②来天地:与天 地俱来。③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④变古今:与古今俱变。⑤、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 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 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么异大教肩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个性化课外辅 导 Xue 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10.这是一首 (体裁),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的词语是_。诗中以浩大气势描绘出了 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这两句 诗 11.本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二)(16分)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 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 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 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 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 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 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 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 雪恨。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出以事其长上/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宋之地方五百里 C.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愿比死者一洒之/愿借子杀之 1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寡人耻之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宋何罪之有 D.吾既已言之王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之何则可? (2)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Xue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 4 - 10.这是一首 (体裁),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的词语是 。诗中以浩大气势描绘出了 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这两句 诗: , 。(4 分) 11.本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二)(16 分)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 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 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 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 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 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 341 年,魏与齐战于 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 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⑤南辱于楚:公元前 324 年,魏又被楚将昭 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 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出.以事其长上/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宋之地方.五百里 C.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愿.比死者一洒之/愿.借子杀之 1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寡人耻之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宋何罪之.有 D.吾既已言之.王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如之何则可? (2)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么异大教肩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个性化课外辅 导 Xue 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15.本文中孟子用什么方法劝说梁惠王?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政治主张?(4分) 16.《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表明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表明学 习要有 四个字)的精神。孟子是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 非攻”。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丝路织锦(8分)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 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 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 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 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 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 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 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 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凡骑射、饮酒形象等,都 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 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 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洙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 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 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 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图案图样。联珠团花的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 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 XueD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 5 - 15.本文中孟子用什么方法劝说梁惠王?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政治主张?(4 分) 16.《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表明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表明学 习要有 (四个字)的精神。孟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 “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 ” “非攻”。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丝路织锦(8 分)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 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 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 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 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 之一。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 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 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 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 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 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凡骑射、饮酒形象等,都 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 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 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洙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 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 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 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图案图样。联珠团花的 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 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