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坪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出卷人:沈自敏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猗yi郁皲jn裂自刎wen潜qian滋暗长 B瞥pie见谩man骂虬qi枝锲qi而不舍 C濒png临拮je据绰chuo号死心塌ta地 点,D诓kag骗濒bn临洋mn宫战战兢j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傑袒护前呼后拥熠熠声辉 B婆娑涸辙彬彬有礼生意盎然 C蘸水攥位浮想连翩急不遐择 D槲树谄媚前扑后继坦荡如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提起北京奥运会大家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 B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 启程。 C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D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购买钓鱼岛实现对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这其实是自欺欺 第1页共6页
第 1 页 共 6 页 黄坪中学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出卷人:沈自敏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 的 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 题,每题 2 分,第 7 题 8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猗.yì 郁 皲.jūn 裂 自刎.wěn 潜.qiǎn 滋暗长 B 瞥.piē 见 谩.màn 骂 虬.qiú 枝 锲.qì 而不舍 C 濒.píng 临 拮.jié据 绰.chuō 号 死心塌.tā 地 D 诓.kuāng 骗 濒.bīn 临 泮.pàn 宫 战战兢兢.jī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璀儏 袒护 前呼后拥 熠熠声辉 B 婆娑 涸辙 彬彬有礼 生意盎然 C 蘸水 攥位 浮想连翩 急不遐择 D 槲树 谄媚 前扑后继 坦荡如坻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 100 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 件。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提起北京奥运会大家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 ....的歌曲《我和你》 B 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 ....地再次扬帆 启程。 C 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 D 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购买钓鱼岛实现对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这其实是自欺欺 ...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位号 密 封 线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人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 。正因为 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 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 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关雎》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 所作的散曲。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 温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 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晏殊《浣溪沙》中对仗工整,包含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 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 理的句子是: ⑤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 第2页共6页
第 2 页 共 6 页 人.。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 。 , 。 。 。正因为 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 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 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关雎》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 所作的散曲。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 温。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 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晏殊《浣溪沙》中对仗工整,包含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 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 理的句子是: , 。 ⑤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
⑥面对沙尘暴肆虐,雾霾遮天……人们对蓝天碧水倍加期盼,请你借用两句连 贯的古诗词,来表达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9题,4分)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围绕“青春”这一话题开展的一次“畅谈青春”的口语交际 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请你写出一句关于青春的名言警句。(2分) 9、请你结合活动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参加此次活动的意义,要求:以“青春” 词开头,并能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阅读(10~23题,36分) (一)古诗赏析 1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①.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②.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捕蛇者说》选段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 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 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 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 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 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l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君将哀而生之乎(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第3页共6页
第 3 页 共 6 页 。 ⑥面对沙尘暴肆虐,雾霾遮天……人们对蓝天碧水倍加期盼,请你借用两句连 贯的古诗词,来表达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9 题,4 分)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围绕“青春”这一话题开展的一次“畅谈青春”的口语交际 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请你写出一句关于青春的名言警句。(2 分) 9、请你结合活动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参加此次活动的意义,要求:以“青春” 一词开头,并能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 分) 三、阅读(10~23 题,36 分) (一)古诗赏析 10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 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①.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 分) ②.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捕蛇者说》选段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 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 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 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 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 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2 分)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12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3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三)(10分)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8小题。 从苦读到乐读 张明源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 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 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 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 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 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 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 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 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 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 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 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 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 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 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 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 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 读达到乐读的佳境。 (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5.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3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第4页共6页
第 4 页 共 6 页 13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三)(10 分)阅读下段文字,完成 15-18 小题。 从苦读到乐读 张明源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 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 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 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 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 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 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 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 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 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 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 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 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 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 “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 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 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 读达到乐读的佳境。 (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 分) 15.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3 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 分)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位号 密 封 线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17.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不少于50字,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3题(12分) 秃的梧桐 ①—一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 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依,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 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 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 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 以恢复以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一—又是蚂 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 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 qld cul()了。年近古稀的老 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 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少了 cong long()的 绿意,却也填了蔚蓝的天光。爬上榆干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 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 上瑟瑟得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 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 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 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 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 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一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来。 第5页共6页
第 5 页 共 6 页 17.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不少于 50 字,3 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3 题(12 分) 秃的梧桐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 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依,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 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 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 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 以恢复以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 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 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 qiáo cuì( )了。年近古稀的老 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 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少了 cōng lóng( )的 绿意,却也填了蔚蓝的天光。爬上榆干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 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 上瑟瑟得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 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 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 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 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 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