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 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六、材料题 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中也;困而学之,又其 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 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 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 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 后,为知而后行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知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 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 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
16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 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六、材料题 1.【材料 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中也;困而学之,又其 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 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 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 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 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 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 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 后,为知而后行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知行。 请回答: (1) 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 材料 4 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 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 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
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 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 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思想 2.【材料1】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 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 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中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 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者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 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发展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 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一一也许是唯一的一一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 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 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 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答案要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 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 过程。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 学的最本质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于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 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 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 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和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 发展真理的历程
17 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 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 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思想。 2.【材料 1】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 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 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 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中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 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者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 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发展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 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 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 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 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 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答案要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 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 过程。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 学的最本质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于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 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 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 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和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 发展真理的历程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 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 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18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 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 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多项选择题
19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5、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辨析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时势造英雄
20 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 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5、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 辨析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