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意思表示的不自山(掌握) 六、意思表示的解释(了解) 第四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民事行为的成立(掌握) 二、民事行为的生效(掌握)(难点)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掌握)(重点) 1、实质要件 2、形式要件 第八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掌握)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2、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 3、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掌握) 1、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2、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3、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九节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掌握)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分类(掌握) 三、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掌握) 四、可变史、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掌握) 五、可变史、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掌握)(重点) 六、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掌握) 七、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的概念(掌屋) 八、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类型(掌握) 九、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追认(掌握) 【、相对人的催告权与撤销权(掌握)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什么是民事行为? 2、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是什么?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哪些? 4、什么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什么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5、简述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6、简述可变史、可撤销民事行的概念和种类。 7、简述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本章讨论题】 讨论:民事行为的成立与尘效。 第九章时效和期间期口 (2学时) 【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时效的概念、意义,诉讼时效的基本含义及其与除斥期间的区别,诉讼时效的 种类以及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的含义。取得时效的基本含义与特征,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等。期限的基本含义以及计算方法等内容。希望学生掌握时效,诉讼时效,取得时效的概念, 掌握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与其中止、中断和延长等一系列知识, 同时还应掌握期限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时效制度概述 一、时效的概念与意义(掌握) 1、时效的概念 2、时效的意义(了解) 第二节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掌握)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掌握)(重点) 三、取得时效适用范围(掌握) 四、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关系(掌握) 第三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掌握)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掌握)(重点) 1、两者的联系 2、两者的区别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了解)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掌握)
五、诉讼时效的起算(掌握)(重点) 1、诉讼时效的起算 2、诉讼时效的中断 3、诉讼时效的中止 第四节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二、期限的确定的计算方法(掌握) 【本章思考题】 1、简述诉讼时效的种类。 2、简述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3、简述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4、简述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的异同。 5、简述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的关系。 第丨章代理概述 (2学时) 【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代理的基本概念、特征、适用范围,了解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及代理的分 类,同时应对代理权的性质有一个基本了解。重点应掌握对代理权的限制,同时对代理权终 止的各种情况也应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代理的有关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与 了解。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代理的概念(掌握) 二、代理的特征(掌握)(重点) 三、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 1、与传达的区别 2、与代表的区别 3、与行纪的区别 4、与委托的区别 5、与夫妻间山常家事的代理的区别 第二节代理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一、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二、代理制度的意义(了解) 第三节 代理的适用范围 一、可以适用代理的行为(掌握) 1、民事法律行为: 2、中请行为: 3、中报行为: 4、诉讼行为。 二、不可适用代理的行为(掌握) 第四节代理的分类 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掌握) 1、委托代理 2、法定代理 3、指定代理 二、本代理与复代理(掌握)(难点) 1、本代理 2、复代理 【本章忠考题】 1、简述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代理的适用范围。 3、论述复代理。 第「一章代理法律关系 (2学时) 【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代理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内容,代理权,代理行为等知识,通过学习,学 生应掌握代理法律关系概念、特征、代理权的概念和性质,代理权行使的原则等知识。 第一节代理法律关系概述 一、代理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1、概念 2、特征 二、与代理法律关系相关的法律关系。(掌握) 1、代理的基本关系
2、代理后果法律关系 第二节代理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代理人的代理权(掌屋) 二、代理人对被代理人负有代理义务(掌握) 三、被代理人的权利义务(掌握)(重点) 1、对代理人的权利义务 2、被代理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义务 3、第三人的权利义务 第二节 代理权 一、代理权的性质(掌握) 二、代理权的限制(掌握)(难点) 滥用代理权包括以下情形: 1、自己代理 2、双方代理 3、代理人的懈怠行为 4、代理人的诈害行为 三、代理权的产生(掌握) 四、代理权的终止(掌握)(重点) 1、委托代理权的终止 2、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关系终止 3、代理权终止后的效果 第四节代理权的行使和代理行为 一、代理权行使的概念和性质(掌握) 二、代理权行使的原则(掌握) 1、禁止代理权滥用原则 2、禁止违法代理的原则 3、禁止越权代理的原则 4、不得擅自转委托的原则 三、代理行为 1、代理行为的概念和性质 2、代理行为的成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