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Civil Law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民法 英义名称:Civil Law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20学时 总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法学本科 先选修课:宪法、法理学 开课系部:政法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尘将全面掌握有关民法总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本课 程是法学专业「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本课程在教学 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有关法律和相关的可法解释为根据,通过对民法理论及其 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培养既掌握扎实的民法总论基本理论、又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有关相关法律问题的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才。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法的概念与性质 (2学时) 【内容及要求】 本章概述了民法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1民法的含义、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 的沿革,民法的渊源,民法的适用范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民法的含义有所了解, 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定义(掌握) 二、民法的词源(了解) 三、民法和民法学(了解) 第二节民法的构成要素 一、民法的构成要素(掌屋)
二、民法规则的分类(掌握)》 (一)创设性规则、模式性规则、终止性规则。 (二)规范性规则、条件性规则、标准性规则。 三、民法的原则(掌握) 第三节民法的沿革 一、民法学是以罗马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了解) 二、罗马法编纂及其影响(掌握) 三、19世纪民法典的出现及共类型(掌握) (一)《法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及其结构 (二)《德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及其结构 四、20世纪有代表性的民法典(了解) (一)《瑞士民法典》 (二)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 五、我国的民事立法(掌握) 第四节民法的渊源 一、民法渊源的定义(掌握) 二、制定法(掌握)(重点) 三、习惯(掌握) 四、判例(了解) 五、法理(了解) 第五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掌握) (一)半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二)半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掌握)(难点) (一)财产的定义 (二)财产应具备的条件。 (三)财产关系的分类。 (四)财产关系的法律特征 三、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掌握) (一)人身关系的定义
(二)人身关系的分类 (三)人身关系的特点。 第六节民法的调整方法 一、法律调整方法的概念与特点(掌握) 二、民法在法律调整方法上特点(掌握) 1、确认和维护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 2、尊重民事主体的自主意志 3、民法允许民事主体选择个同方式解决相互间发生的民事纠纷。 4、民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同时具有权利救济的性质。 第七节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为私法(掌握)(重点) 二、民法为权利法(掌握) 三、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掌握) 第八节民法的适用范围 一、民法适用范围定义(掌握) 二、对人的适用范围(掌握)(重点) 二、在空间上的适用范用(掌握)(重点) 四、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掌握)(重点) 【复习思考题】 1、民法的含义及共调整对象是什么? 2、简述《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优缺点。 3、什么是民法的渊源? 4、民法适用范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2学时) 【内容及提要】 本章介绍了民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等,要求学 生弄清并掌握上述原则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0.5学时)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掌握)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可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掌握) (一)指导功能 (二)约束功能 (三)补充功能 第二节 民法各基本原则 (1.5学时) 一、半等原则(掌握) 二、自愿原则(掌握) 三、公平原则(掌握) 四、诚信原则(掌握) 五、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掌握) 【本章思考题】 1、简答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 2、谈谈你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解及该原则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3学时) 【内容及要求】本章是民法总论的核心部分,它概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 问题,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要素及其发生变史和终止的原因,以及民事权利,民事义 务与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在民法总论中的地位和 作用有所了解,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要素、发生、变与终止的根据,弄清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的含义及其类型。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 (2学时)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掌握)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掌握)(难点) 二、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了解)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掌握)(重点) 五、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掌握)(难点) 六、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掌握) 第二节民事权利
(0.5学时) 一、民事权利(掌握)(难点) (一)概念 (二)分类 二、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掌握) 第二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0.5学时) 一、民事义务(掌握)(重点) (一)概念 (二)分类 二、民事责任(掌握)(重点)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三)民事责任的分类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 2、简答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3、简答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的含义 4、论述民事责任的特征及类型 第四章自然人 (3学时) 【内容及提要】 本章重点介绍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以及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和 监护制度,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弄清宣告失踪、宣告 死亡,监护制度的各种规定。 第一节导言 一、自然人的含义(掌握) 二、公民与自然人(了解) 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