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演变修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步训练题二 【同步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我们喜欢“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白玉,好比一首诗的本质,纯粹又 美;钢代表诗人百炼不懈的精神。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他先要有一个想像,再要准备好一把 锐利的刀,又要手腕,要准确地把自己的想像描在玉石上,因为一个匠人最大的希望、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 发现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那精神的反映,有赖匠人神功的创造,那是他灵 神的移传。在他的工程中,得要安详的思索,想像的完成,是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诗,具有两重创造的涵义。在表现上,它所希求的是新的创造,是从锻炼中提选出的坚实的精华,它是 个灵魂紧缩的躯壳。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这才是一首诗的内在,是一首新的诗的发现。所 以写诗人的涵养是必不可少的,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紧要的原素。如今用欺骗写诗的人到处是,他们受感情以 外的事物的指示。其次,要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他要忠实于自己。技巧乃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要准 确适当,不使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 为什么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就显得清楚?为什么在城外看见煊红的落日,圈进一道古城墙里就更使我们欢喜? 是的,从有限中才发现无穷,诗是无穷意义的缩短,限制或约束,反而常常给我们情绪伸张的方便。“紧凑”所 造就的利益,是有限中想到无限。我们不怕格律。格律是圈,它使诗更显明、更美。形式是观画赏乐的外助 格律在不影响内容的程度上,我们要它,如像画不拒绝合适的金框。金框也有它自己的美,格律便是形式上给 予欣赏者的贡献。但我们绝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不容许格律来应付时,还是得听从诗的意义不 受拘束的自由发展。我们绝不是在造自己的镣锁,我们要求规范的利用。匠人绝不离他的规矩绳尺,即是标准 诗有格律,才不失掉合理的相称的度量。 这些主张,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仅仅是一种方向,也不知道那目的离得我们多远!我们写诗,因为有着 不可忍受的激动,灵感的跳跃挑拨我们的心。惑人的新奇,夸张的梦和刺激的引诱,我们谨慎不敢沾染。把住一点 儿德性上的矜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写诗。我们写诗,只为我们喜爱写,好比是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 她飞,低低地唱,不曾记得白云上留下什么记号?只是那些歌,是她自己喜爱的她的生命,她的欢喜! 1.就诗歌创作而言,“匠人神功的创造”指() A.在作品中努力创造奇美的意象 B.在作品中力求展示自己的艺术功力 C.在作品中准确反映自己的精神 D.在作品中体现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2.选出不属于文章第二段所说“两重创造的涵义”的内涵的一项() A.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 B.写诗人的思想、艺术涵养是必不可少的 C.锤炼真实的感情,不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D.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完成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 3.从全文看,不属于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这些主张”的一项是() A.写诗要锤炼醇正、纯粹的想像 B.写诗要锤炼真实的感情,追求新的创造性的印象 C.写诗要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 D.写诗要运用格律,使诗更加紧凑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比喻诗人要在诗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B.“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指有些诗人过分忠实于自己的灵感,以致写不出好诗来 张图画安上了金框”所强调的是在诗歌创作中恰当运用格律,能使诗更具感染力 D.“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表达着诗人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孜孜以求的爱诗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什么叫学术?经典的定义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蔡元培先生对此也曾有过明晰的解释:“学为学理, 术为应用。”学术包含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 学术以理性维护。由于务实的意义是显性的、直接的,务虚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务虚常因其不 切要领而被性急的人们视为子虚乌有,浪费时间。但务虚的价值是意味深长的。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 第1页共10页
第1页共10页 语文 语言与文学 语言的演变 修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步训练题二 【同步训练二】 练 习 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 题。 我们喜欢“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白玉,好比一首诗的本质,纯粹又 美;钢代表诗人百炼不懈的精神。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他先要有一个想像,再要准备好一把 锐利的刀,又要手腕,要准确地把自己的想像描在玉石上,因为一个匠人最大的希望、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 发现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那精神的反映,有赖匠人神功的创造,那是他灵 神的移传。在他的工程中,得要安详的思索,想像的完成,是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诗,具有两重创造的涵义。在表现上,它所希求的是新的创造,是从锻炼中提选出的坚实的精华,它是一 个灵魂紧缩的躯壳。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这才是一首诗的内在,是一首新的诗的发现。所 以写诗人的涵养是必不可少的,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紧要的原素。如今用欺骗写诗的人到处是,他们受感情以 外的事物的指示。其次,要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他要忠实于自己。技巧乃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要准 确适当,不使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 为什么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就显得清楚?为什么在城外看见煊红的落日,圈进一道古城墙里就更使我们欢喜? 是的,从有限中才发现无穷,诗是无穷意义的缩短,限制或约束,反而常常给我们情绪伸张的方便。“紧凑”所 造就的利益,是有限中想到无限。我们不怕格律。格律是圈,它使诗更显明、更美。形式是观画赏乐的外助。 格律在不影响内容的程度上,我们要它,如像画不拒绝合适的金框。金框也有它自己的美,格律便是形式上给 予欣赏者的贡献。但我们绝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不容许格律来应付时,还是得听从诗的意义不 受拘束的自由发展。我们绝不是在造自己的镣锁,我们要求规范的利用。匠人绝不离他的规矩绳尺,即是标准。 诗有格律,才不失掉合理的相称的度量。 这些主张,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仅仅是一种方向,也不知道那目的离得我们多远!我们写诗,因为有着 不可忍受的激动,灵感的跳跃挑拨我们的心。惑人的新奇,夸张的梦和刺激的引诱,我们谨慎不敢沾染。把住一点 儿德性上的矜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写诗。我们写诗,只为我们喜爱写,好比是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 她飞,低低地唱,不曾记得白云上留下什么记号?只是那些歌,是她自己喜爱的!她的生命,她的欢喜! 1.就诗歌创作而言,“匠人神功的创造”指( ) A.在作品中努力创造奇美的意象 B.在作品中力求展示自己的艺术功力 C.在作品中准确反映自己的精神 D.在作品中体现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2.选出不属于文章第二段所说“两重创造的涵义”的内涵的一项( ) A.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 B.写诗人的思想、艺术涵养是必不可少的 C.锤炼真实的感情,不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 D.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完成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 3.从全文看,不属于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这些主张”的一项是( ) A.写诗要锤炼醇正、纯粹的想像 B.写诗要锤炼真实的感情,追求新的创造性的印象 C.写诗要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 D.写诗要运用格律,使诗更加紧凑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比喻诗人要在诗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B.“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指有些诗人过分忠实于自己的灵感,以致写不出好诗来。 C.“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所强调的是在诗歌创作中恰当运用格律,能使诗更具感染力。 D.“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表达着诗人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孜孜以求的爱诗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 题。 什么叫学术?经典的定义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蔡元培先生对此也曾有过明晰的解释:“学为学理, 术为应用。”学术包含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 学术以理性维护。由于务实的意义是显性的、直接的,务虚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务虚常因其不 切要领而被性急的人们视为子虚乌有,浪费时间。但务虚的价值是意味深长的。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
为而无不为”,其中包含了辽阔无边的襟怀,而这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另一方面,由于千百年来 理”本身内涵的变化,“理”中的不确定性为“穷理”和“应用”增加了难度。重于“理”,学术易显虚幻 重于“术”,学术则近功利。这都需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站在个体的角度,应是为术为学,因而应是先有学 才有术,无学则无术。学越深术越广,学为体,术为甩。学强调整合性,术强调方面性,学若树大根粗,术才 会枝繁叶茂。因此,从客观上讲,学术应该是虚实并存。为了应用,首先要超越具体的应用,广泛深刻的务虚, 才有千姿百态、取之不竭的务实 学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术不能太世俗,太功利化,就必须承认学术的自我发展与相对独立性。社会的政 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一旦过多地干预学术,就会使学术出现摇摆,多走弯路,或者成为一种庸俗的学术。千 百年来,学术在曲折中前进。古希腊时代学术在自由发展中度过了一个蜜月阶段,中世纪的学术变成为神而存 的工具,悖神的学术惨遭扼杀,便有了布鲁诺的火刑、哥白尼的“触犯天规”。文艺复兴又出现了学术自由的耀 眼曙光,但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学术的独立性虽有增加,但其自由度却受到限制。即使到了今日,研究 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近现代学术依政治的指挥棒或经济的 指挥棒旋转。但学术就是学术,学术是理性的,只有在相对独立之中,学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1.文章说“学术以理性维护”,选出不符合“理性维护”的一项() A.以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来认识学术的价值 B.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学术,为“学”与为“术”不能偏废 C.把“学”作为“术”的前提,将“术”作为“学”的目的 D.为“学”要广泛深刻,要超越为“术”,以求得为“术”的广阔天地 2.“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为而无不为’”,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道家的观点比较,突出了理论研究的价值。 B.理论研究广泛深刻,为实践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C.理论研究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它的价值常常受到忽视。 D.理论研宄蕴含着实践应用的潜能。老庄的“无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隐性、间接特点的理论研究, 无不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显性、直接特点的实践应用。 3.选出对下列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为体,术为用一—“体”是根本,是整体的,指的是理论:“用”是应用,是某一方面的,指的是实践。 B.蜜月阶段一一学术自由发展,不受干预的时期 C.布鲁诺的火刑、哥白尼的“触犯天规”一一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地干预学术的结果 学术发展遭受挫折 D.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一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意识形态的反动性 4.选出对本文中心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 A.本文澄清了对于“学术”的种种错误认识,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 越深,‘术’越广。” B.本文从理念上对“学术”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学术曲折发展历史的反思探讨了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外 部环境。 本文针对学术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反对务虚,提倡务实 D.本文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干预学术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 学术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文化中国和大中华经济圈最关键的不同,是文明对话的基本理据。文化是认同的基础,但也可以超越族群、 地域和政权的限制。我们不必只从地缘政治来考虑中华民族的前途。一个有古有今而且承继性特别坚韧的民族 不应只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扩展来衡量其再生的潜势 如果没有更深刻的文化信息,那么中华民族的兴起并不能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游戏规则一—“人为刀俎 第2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 为而无不为”,其中包含了辽阔无边的襟怀,而这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另一方面,由于千百年来 “理”本身内涵的变化,“理”中的不确定性为“穷理”和“应用”增加了难度。重于“理”,学术易显虚幻; 重于“术”,学术则近功利。这都需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站在个体的角度,应是为术为学,因而应是先有学, 才有术,无学则无术。学越深术越广,学为体,术为用。学强调整合性,术强调方面性,学若树大根粗,术才 会枝繁叶茂。因此,从客观上讲,学术应该是虚实并存。为了应用,首先要超越具体的应用,广泛深刻的务虚, 才有千姿百态、取之不竭的务实。 学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术不能太世俗,太功利化,就必须承认学术的自我发展与相对独立性。社会的政 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一旦过多地干预学术,就会使学术出现摇摆,多走弯路,或者成为一种庸俗的学术。千 百年来,学术在曲折中前进。古希腊时代学术在自由发展中度过了一个蜜月阶段,中世纪的学术变成为神而存 的工具,悖神的学术惨遭扼杀,便有了布鲁诺的火刑、哥白尼的“触犯天规”。文艺复兴又出现了学术自由的耀 眼曙光,但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学术的独立性虽有增加,但其自由度却受到限制。即使到了今日,研究 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近现代学术依政治的指挥棒或经济的 指挥棒旋转。但学术就是学术,学术是理性的,只有在相对独立之中,学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1.文章说“学术以理性维护”,选出不符合“理性维护”的一项( ) A.以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来认识学术的价值 B.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学术,为“学”与为“术”不能偏废 C.把“学”作为“术”的前提,将“术”作为“学”的目的 D.为“学”要广泛深刻,要超越为“术”,以求得为“术”的广阔天地 2.“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为而无不为’”,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道家的观点比较,突出了理论研究的价值。 B.理论研究广泛深刻,为实践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C.理论研究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它的价值常常受到忽视。 D.理论研究蕴含着实践应用的潜能。老庄的“无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隐性、间接特点的理论研究, “无不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显性、直接特点的实践应用。 3.选出对下列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学为体,术为用——“体”是根本,是整体的,指的是理论;“用”是应用,是某一方面的,指的是实践。 B.蜜月阶段——学术自由发展,不受干预的时期。 C.布鲁诺的火刑、哥白尼的“触犯天规”——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地干预学术的结果, 学术发展遭受挫折。 D.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意识形态的反动性。 4.选出对本文中心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 ) A.本文澄清了对于“学术”的种种错误认识,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 越深,‘术’越广。” B.本文从理念上对“学术”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学术曲折发展历史的反思探讨了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外 部环境。 C.本文针对学术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反对务虚,提倡务实。 D.本文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干预学术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 学术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 题。 文化中国和大中华经济圈最关键的不同,是文明对话的基本理据。文化是认同的基础,但也可以超越族群、 地域和政权的限制。我们不必只从地缘政治来考虑中华民族的前途。一个有古有今而且承继性特别坚韧的民族, 不应只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扩展来衡量其再生的潜势。 如果没有更深刻的文化信息,那么中华民族的兴起并不能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游戏规则——“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的历史苦难,至少应为我们提供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恕道原则。但是,假若我 们不能突破以富强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我们即使形成了可以凌驾欧、日、美三地的经济圈,我们仍不 能消解帝国主义的霸权心态。 孟子的人禽、夷夏、义利和王霸之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考虑此类问题的思路。假若恻隐之心是人的本 质定义,那么真能推展此一“不忍之心”的仁端,即是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夷夏的分别,也就是野蛮和文明 的分别,决非由血统、地域或政权来决定。能以公义扩充同情之心,并采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的 群体才是文明:相反,以弱肉强食的逻辑只为一己之私的个人、家庭或国族利益而宰制天下资源的集团,即是 野蛮。王霸之辨,根据这一思路,已判然明白。假若我们不以富强为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么如何才能 通过生活实践来体现以公义王道为内涵的华夏人文精神呢? 首先人们必须化解百余年来受尽欺压屈辱而郁积在民族心灵中的哀怨和羡憎之情。这个工作极为困难,竭 力发掘深厚的传统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文中“更深的文化信息”指的是() A.有古有今而且承继性特别坚韧的民族精神B.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恕道原则 C.以公义王道为内涵的华夏人文精神 D.受尽欺压屈辱而郁积在民族心灵中的哀怨和羡憎之情 2.选出不属于文中“此类问题”范围的一项() A.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B.怎样消解帝国主义的霸权心态的问题 C.把什么作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标准的问题D.怎样形成可以凌驾欧、日、美三地的经济圈的问题 3.对文章第三段有关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禽之辨”讲的是人的本质价值和基本精神,人、禽的区别在于有无恻隐之心,并推展“不忍之心”, 使仁爱精神不断扩展。 B.“夷夏之辨”讲的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夷、夏的区别不在于血统、地域或政权的不同,假如中国人而 不履行夏道便可成为夷,不是中国人而履行夏道就可以不是 C.“义利之辨”讲的是道德价值的内在精神,义、利的区别在于是坚持以公义为基础而推己及人的道德精 神,还是只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权势而放弃人格尊严。 D.“王霸之辨”讲的是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王、霸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以富强作为评判文化价值的 惟一标准。 4.对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可以改变中华民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历史苦难。 B.中华民族的前途不能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扩展从而达到国家的富强来考虑。 C.如果中华民族不能突破以富强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么造成的危害要比没有更深刻的文化信 息更严重 D.中华民族必须化解对于欧、日、美列强的哀怨和羡憎之情,才有可能以华夏的人文精神同化西方文化, 从而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游戏规则 练习四(句群结构分析及中心概括练习) 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2题。 ①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②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确实是缺少一种发 现他人特长的眼光。③在如何看待他人的问题上有些人的做法是不尽合理的。④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 种人,他们与同学同事相处,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时常苛责别人,喜欢吹毛求疵。⑤其实,这样做既不利 和谐人际关系,也不利于搞好学习、做好工作。⑥所以,我们要奉劝那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快快矫正 视力”,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人,多多看别人的长处。⑦无论对己对人,这都是大有好处的 1.上文中加点的“视力”和“这”分别指代() A.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人 B.苛责别人,吹毛求疵的做法发现他人的特长 C.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特长 第3页共10页
第3页共10页 我为鱼肉”的历史苦难,至少应为我们提供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恕道原则。但是,假若我 们不能突破以富强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我们即使形成了可以凌驾欧、日、美三地的经济圈,我们仍不 能消解帝国主义的霸权心态。 孟子的人禽、夷夏、义利和王霸之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考虑此类问题的思路。假若恻隐之心是人的本 质定义,那么真能推展此一“不忍之心”的仁端,即是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夷夏的分别,也就是野蛮和文明 的分别,决非由血统、地域或政权来决定。能以公义扩充同情之心,并采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的 群体才是文明;相反,以弱肉强食的逻辑只为一己之私的个人、家庭或国族利益而宰制天下资源的集团,即是 野蛮。王霸之辨,根据这一思路,已判然明白。假若我们不以富强为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么如何才能 通过生活实践来体现以公义王道为内涵的华夏人文精神呢? 首先人们必须化解百余年来受尽欺压屈辱而郁积在民族心灵中的哀怨和羡憎之情。这个工作极为困难,竭 力发掘深厚的传统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1.文中“更深的文化信息”指的是( ) A.有古有今而且承继性特别坚韧的民族精神 B.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恕道原则 C.以公义王道为内涵的华夏人文精神 D.受尽欺压屈辱而郁积在民族心灵中的哀怨和羡憎之情 2.选出不属于文中“此类问题”范围的一项( ) A.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B.怎样消解帝国主义的霸权心态的问题 C.把什么作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标准的问题 D.怎样形成可以凌驾欧、日、美三地的经济圈的问题 3.对文章第三段有关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禽之辨”讲的是人的本质价值和基本精神,人、禽的区别在于有无恻隐之心,并推展“不忍之心”, 使仁爱精神不断扩展。 B.“夷夏之辨”讲的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夷、夏的区别不在于血统、地域或政权的不同,假如中国人而 不履行夏道便可成为夷,不是中国人而履行夏道就可以不是夷。 C.“义利之辨”讲的是道德价值的内在精神,义、利的区别在于是坚持以公义为基础而推己及人的道德精 神,还是只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权势而放弃人格尊严。 D.“王霸之辨”讲的是评判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王、霸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以富强作为评判文化价值的 惟一标准。 4.对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可以改变中华民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历史苦难。 B.中华民族的前途不能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扩展从而达到国家的富强来考虑。 C.如果中华民族不能突破以富强为评断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么造成的危害要比没有更深刻的文化信 息更严重。 D.中华民族必须化解对于欧、日、美列强的哀怨和羡憎之情,才有可能以华夏的人文精神同化西方文化, 从而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游戏规则。 练习四(句群结构分析及中心概括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1—2 题。 ①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②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确实是缺少一种发 现他人特长的眼光。③在如何看待他人的问题上有些人的做法是不尽合理的。④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一 种人,他们与同学同事相处,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时常苛责别人,喜欢吹毛求疵。⑤其实,这样做既不利于 和谐人际关系,也不利于搞好学习、做好工作。⑥所以,我们要奉劝那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快快矫正 “视力”,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人,多多看别人的长处。⑦无论对己对人,这都是大有好处的。 1.上文中加点的“视力”和“这”分别指代( ) A.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人 B.苛责别人,吹毛求疵的做法 发现他人的特长 C.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特长
D.挑剔的眼光 多多看别人的长处 2.对这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3-4题。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无非是用新的物质或材料延长了人的肌肉和骨骼。蒸汽机、电力、原子能的时代无 非是从能量的角度扩大了人的体力。而信息的时代将广泛使用计算机,延长了人们的脑力。信息是不能由物质 和能量完全代替的,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知识,也就是信息。在可以想像的未来,信息科学将成为科 学的主流。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但生命运动之高于其他运动形式,就在于它的信息活动更高级, 生命和思维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信息活动的最高形式。 3.下面是按照波浪线“延长了人们的脑力”的意思所变换的另一种说法,选出恰当的一项是() A.计算机的功能完全代替了人的脑力功效。 B.使人越老越能发挥其脑力功效。 C.和体力劳动一样,脑力劳动将永远存在下去。D.使人的脑力功效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4.下面是这段文字大意的概括,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各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类创造力越来越大。B.信息活动最高的形式是生命和思维的活动 C.人类目前已进入广泛使用计算机的信息时代。D.信息科学将成为科学的主流 三、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5-6题。 ①由于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物种的急剧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必将导致遗传多样性也随 之急剧丧失。②全世界已有492种遗传特征不同的种群陷于危机。③全世界以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的基因损失 量最大。④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危及农业的发展。⑤随着“绿色革命”的兴起,各种作物品种不断被培育, 而且作物的种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⑥因此,旧品种相应被淘汰而灭绝。⑦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近15年来 已有1500种原来当地的稻种灭绝。⑧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会降低植物的免疫能力,加重病、虫害。⑨如 1991年,在巴西,由于橘树基因相似而导致柑橘溃疡,造成了巨额损失 5.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②③ A.④⑤⑥⑦ B.①{④⑤⑥⑦ ⑨ ④⑤⑥⑦ 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6.对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物种急剧丧失的现状 B.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危害 C.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危害及防治D.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7-8题 ①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②人物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戏剧动作才会成为冲突,展示人物 性格的基本手段也是戏剧动作。③所谓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又指人物内心动作,它 往往通过外部动作、语言动作来表现。④《雷雨》第二幕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 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⑤这简单的话语和极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愤 恨、失望的心情,内心活动很明显,比激烈的语言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打动人心 7.对“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冲突只有通过戏剧动作才能形成 B.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是戏剧冲突。 C.简单的语言和极细微的动作比激烈的语言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打动人。 第4页共10页
第4页共10页 D.挑剔的眼光 多多看别人的长处 2.对这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3—4 题。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无非是用新的物质或材料延长了人的肌肉和骨骼。蒸汽机、电力、原子能的时代无 非是从能量的角度扩大了人的体力。而信息的时代将广泛使用计算机,延长了人们的脑力。信息是不能由物质 和能量完全代替的,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知识,也就是信息。在可以想像的未来,信息科学将成为科 学的主流。有人说,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但生命运动之高于其他运动形式,就在于它的信息活动更高级, 生命和思维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信息活动的最高形式。 3.下面是按照波浪线“延长了人们的脑力”的意思所变换的另一种说法,选出恰当的一项是( ) A.计算机的功能完全代替了人的脑力功效。 B.使人越老越能发挥其脑力功效。 C.和体力劳动一样,脑力劳动将永远存在下去。 D.使人的脑力功效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4.下面是这段文字大意的概括,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各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类创造力越来越大。 B.信息活动最高的形式是生命和思维的活动。 C.人类目前已进入广泛使用计算机的信息时代。 D.信息科学将成为科学的主流。 三、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5—6 题。 ①由于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物种的急剧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必将导致遗传多样性也随 之急剧丧失。②全世界已有 492 种遗传特征不同的种群陷于危机。③全世界以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的基因损失 量最大。④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危及农业的发展。⑤随着“绿色革命”的兴起,各种作物品种不断被培育, 而且作物的种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⑥因此,旧品种相应被淘汰而灭绝。⑦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近 15 年来, 已有 1500 种原来当地的稻种灭绝。⑧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会降低植物的免疫能力,加重病、虫害。⑨如 1991 年,在巴西,由于橘树基因相似而导致柑橘溃疡,造成了巨额损失。 5.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6.对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物种急剧丧失的现状 B.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危害 C.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危害及防治 D.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7—8 题。 ①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②人物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戏剧动作才会成为冲突,展示人物 性格的基本手段也是戏剧动作。③所谓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又指人物内心动作,它 往往通过外部动作、语言动作来表现。④《雷雨》第二幕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 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⑤这简单的话语和极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愤 恨、失望的心情,内心活动很明显,比激烈的语言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打动人心。 7.对“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冲突只有通过戏剧动作才能形成。 B.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是戏剧冲突。 C.简单的语言和极细微的动作比激烈的语言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打动人
D.人物之间的矛盾因为有了戏剧动作,就形成了戏剧冲突 8.对这段文字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 ①心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五、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9-10题。 ①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 送出来。②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③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 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④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⑤但记住,这是说初写 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可以永远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 ⑥因为你对语言的工作不严肃,对文学事业你也一定失败无疑。 9.对“用花轿送出姑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文字把内容表达出来 B.语言笨一些没有关系,只要文章内容好 C.用好的语言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 D.用笨的语言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 10.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六、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1-12题 ①有一种电子蛙眼可以像真蛙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 体。②这种识别图象的能力正是雷达系统所需要的。③装有改进了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就可以准确把预定要 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同背景分开,因而大大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十分清晰的目标 ④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用到雷达系统中,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 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⑤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一种人造卫星跟踪系统, 也是模仿蛙眼视觉原理的。 11.上段文字,从上下文语意贯通看,有两句抄错。这两句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12.对这五句话中的说明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设想中的电子蛙眼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B.电子蛙眼和真蛙眼一样,准确地分辨出目标和背景。 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借助于电子技术,制造成了多种“电子蛙眼”。 D.改进后的电子蛙眼,越发显示出了仿生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意义。 七、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13-14题 ①纪实文学曾风行许多国家。②在我国,它的繁荣有其深刻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③中国人民经历了黑 暗的痛苦的十年动乱之后,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期。④新旧交替,万象更新,国门打开,八面来风,人们的思 想空前活跃。⑤他们渴望了解纷繁的社会现实,反思逝去的历史,思考未来的人生。⑥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解放 的前提下,纪实文学顺应时代的潮流,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13.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段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论述了纪实文学在我国繁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基 B.概述了纪实文学从国外向国内发展的契机和原因 概述了纪实文学在我国的繁荣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 D.论述了纪实文学是一种有利于了解社会、反思历史、思考人生的文学样式。 14.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结构层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②③ B.①② ⑥ ④⑤ ④ 第5页共10页
第5页共10页 D.人物之间的矛盾因为有了戏剧动作,就形成了戏剧冲突。 8.对这段文字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五、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9—10 题。 ①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 送出来。②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③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 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④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⑤但记住,这是说初写, 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可以永远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 ⑥因为你对语言的工作不严肃,对文学事业你也一定失败无疑。 9.对“用花轿送出姑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文字把内容表达出来 B.语言笨一些没有关系,只要文章内容好。 C.用好的语言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 D.用笨的语言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 10.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六、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11—12 题。 ①有一种电子蛙眼可以像真蛙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 体。②这种识别图象的能力正是雷达系统所需要的。③装有改进了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就可以准确把预定要 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同背景分开,因而大大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十分清晰的目标。 ④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用到雷达系统中,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 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⑤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一种人造卫星跟踪系统, 也是模仿蛙眼视觉原理的。 11.上段文字,从上下文语意贯通看,有两句抄错。这两句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12.对这五句话中的说明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设想中的电子蛙眼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B.电子蛙眼和真蛙眼一样,准确地分辨出目标和背景。 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借助于电子技术,制造成了多种“电子蛙眼”。 D.改进后的电子蛙眼,越发显示出了仿生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意义。 七、阅读下面的句群,完成 13—14 题。 ①纪实文学曾风行许多国家。②在我国,它的繁荣有其深刻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③中国人民经历了黑 暗的痛苦的十年动乱之后,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期。④新旧交替,万象更新,国门打开,八面来风,人们的思 想空前活跃。⑤他们渴望了解纷繁的社会现实,反思逝去的历史,思考未来的人生。⑥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解放 的前提下,纪实文学顺应时代的潮流,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13.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段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述了纪实文学在我国繁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基。 B.概述了纪实文学从国外向国内发展的契机和原因。 C.概述了纪实文学在我国的繁荣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 D.论述了纪实文学是一种有利于了解社会、反思历史、思考人生的文学样式。 14.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结构层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