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翟胜民QQ358718706 题号一 四。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共10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 大笑,但是,其中蕴含有哲理的忧伤。 ①睿智 ②改为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②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来突出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髙尚的人格。我 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假如班里要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你作为朗诵会的主持人,要说一段串 词,介绍张明同学朗诵《雨说》,你将怎样说?请写出来。(2分 6、名著阅读:(2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 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 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 饰过了。 本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选文内容表现的情节是 (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太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泗水县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10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 分)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 大笑,但是,其中蕴含有哲理的忧伤。 ①睿智..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4 分)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②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来突出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 。 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 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班里要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你作为朗诵会的主持人,要说一段串 词,介绍张明同学朗诵《雨说》,你将怎样说?请写出来。(2 分) 6、名著阅读;(2 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 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 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 饰过了。 本 选 文 出 自 古 典 名 著 《 ______________ 》, 选 文 内 容 表 现 的 情 节 是 ______________。(2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5——13 题。 (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分)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 析。(2分) (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 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 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 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 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 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 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 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而今我们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 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款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摘自《范进中举》) 8.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写得既有暴发力,又很有波澜。在 示范的基础上请为三、四层写上小标题。(字数五字以下)。第一层写_昏厥 _,第二层写_疯跑_,第三层写 第四层写 。(2分) 9.本选段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老太太多慌,烘托范进 用报录人和邻居 的表情,烘托范进 用众人 的动作,烘托范进 处处衬托都突出了中心人物。(3分) 10.选段描写了范进中举变疯的过程,使用了 的描写方法。(2分) 11.这段文字中,众邻居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与 中举”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1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2分)
随君直到夜郎西。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 分)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 析。(2 分) (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 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 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 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 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 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 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 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而今我们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 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款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摘自《范进中举》) 8.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写得既有暴发力,又很有波澜。在 示范的基础上请为三、四层写上小标题。(字数五字以下)。第一层写_昏厥 _,第二层写__疯跑__,第三层写________,第四层写_________。(2 分) 9.本选段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老太太多慌,烘托范进 ________________;用报录人和邻居_________________的表情,烘托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众人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烘托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衬托都突出了中心人物。(3 分) 10.选段描写了范进中举变疯的过程,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2 分) 11.这段文字中,众邻居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与 “中举”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 分) 1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2 分)
13.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古代不少读书人,今天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我们仍然要参加考试,你认为今天的考试应该考些什么?应该怎么考?(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28题。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 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 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 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 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髙的修养,方能 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 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 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 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 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 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 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 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 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 你提过感情的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 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 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 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4.请仔细阅读文段,推测傅聪在第六信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分) 15.在信中,傅雷教导儿子傅聪应该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2分) 16.你知道作者的儿子在国外学习那一门艺术吗?你是从何而知的呢?(3 分) 17.“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这种情形”指哪种情形? (3分) 18.请写两句有关正确对待挫折与失意的格言、俗语、歌词或诗词名句。(2 分)
13.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古代不少读书人,今天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我们仍然要参加考试,你认为今天的考试应该考些什么?应该怎么考?(3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4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28 题。 (一) 1954 年 10 月 2 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 9 月 22 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 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 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 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 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 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 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 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 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 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 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 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 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 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 你提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 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 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 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4.请仔细阅读文段,推测傅聪在第六信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 分) 15.在信中,傅雷教导儿子傅聪应该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2 分) 16.你知道作者的儿子在国外学习那一门艺术吗?你是从何而知的呢?(3 分) 17.“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这种情形”指哪种情形? (3 分) 18.请写两句有关正确对待挫折与失意的格言、俗语、歌词或诗词名句。(2 分)
(二)拒绝捷径 15岁那年,我参加中考。我们那座城市的市一中是同学们追求的目标。 在中考前几个月,学校里传来了一个消息。市委为了奖励对市建设做出贡献 的人,制定了一项优惠政策:凡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的儿女,在中考 时可以加10分。我突然想起父亲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了,心里格 外激动。当我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亲异常冷淡,他说:“考试就应 该让每个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父母有成绩是父母的。拿父母的成绩往儿女的 试卷上加分,不妥当! 父亲生硬冷漠的几句话,把我一颗喜悦的心从天堂拽到了地狱。我跑进自己 的卧室.趴在床上伤心地哭了。母亲推开房门。坐在床边轻轻地安慰我。我扑到 母亲的怀里大声地哭了起来 冷静后,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得到这来之不易的10分。我希望母亲能说服父 亲。但母亲搖摇头说:“闺女,你爸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别指望着你爸会帮你这个 忙,一切靠自己努力吧! 班里有几个学生将父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证书复印件交到了学校。他们终 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他们已经比别的同学多了10分。 但我却不敢松懈,因为我知道。现在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父母是指不上了, 只好靠自己。 令人意外的是,那几个加分的同学竟然一个也没有考上市一中。 当我将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拿到家时.父亲露出了笑脸,轻轻拍拍我的头说: 人生有许多捷径,但有时候捷径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同样,靠自己努力得来 的成绩才是最实在、最甜蜜的。” 不等父亲把话说完,我就用力地点点头。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冷淡拒绝的原因, 因为父亲怕我靠“捷径”得来的果实不甜,更怕“捷径”将我绊倒。 (摘自《思维与智慧》) 19.本文中的“捷径”是指 。(2分) 20.父亲为什么冷淡拒绝我走“捷径”?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2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3分) 22.读完本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3.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概括出 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2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当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之后,要写一句带 有哲理性的话来警示自己。你想写什么呢?(3分)
(二) 拒绝捷径 15 岁那年,我参加中考。我们那座城市的市一中是同学们追求的目标。 在中考前几个月,学校里传来了一个消息。市委为了奖励对市建设做出贡献 的人,制定了一项优惠政策:凡连续 3 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的儿女,在中考 时可以加 10 分。我突然想起父亲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了,心里格 外激动。当我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亲异常冷淡,他说:“考试就应 该让每个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父母有成绩是父母的。拿父母的成绩往儿女的 试卷上加分,不妥当!” 父亲生硬冷漠的几句话,把我一颗喜悦的心从天堂拽到了地狱。我跑进自己 的卧室.趴在床上伤心地哭了。母亲推开房门。坐在床边轻轻地安慰我。我扑到 母亲的怀里大声地哭了起来。 冷静后,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得到这来之不易的 10 分。我希望母亲能说服父 亲。但母亲摇摇头说:“闺女,你爸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别指望着你爸会帮你这个 忙,一切靠自己努力吧!” 班里有几个学生将父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证书复印件交到了学校。他们终 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他们已经比别的同学多了 10 分。 但我却不敢松懈,因为我知道。现在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父母是指不上了, 只好靠自己。 令人意外的是,那几个加分的同学竟然一个也没有考上市一中。 当我将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拿到家时.父亲露出了笑脸,轻轻拍拍我的头说: “人生有许多捷径,但有时候捷径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同样,靠自己努力得来 的成绩才是最实在、最甜蜜的。” 不等父亲把话说完,我就用力地点点头。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冷淡拒绝的原因, 因为父亲怕我靠“捷径”得来的果实不甜,更怕“捷径”将我绊倒。 (摘自《思维与智慧》) 19.本文中的“捷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0.父亲为什么冷淡拒绝我走“捷径”?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 分) 2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3 分) 22.读完本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23.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概括出 “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3 分) 2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当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之后,要写一句带 有哲理性的话来警示自己。你想写什么呢?(3 分)
(三)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 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 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 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 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到面,睡在 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 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 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 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 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 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劳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 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 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 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 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 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 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④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 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肩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 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但是他日日在 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 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 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儿,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 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 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 能解除了 摘自《饮冰室合集》) 25.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填写下面句子,使之成为全文各部分的内容概括 (4分) 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应当 ,而不应当
(三)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 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 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 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 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到面,睡在 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 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 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 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 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 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劳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 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 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 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 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 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 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④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 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肩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 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但是他日日在 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 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 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儿,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 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 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 能解除了。 (摘自《饮冰室合集》) 25.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填写下面句子,使之成为全文各部分的内容概括。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苦痛;________________ 是 人 生 最 大 的 快 乐 ; 人 生 应 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而 不 应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