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翟胜民QQ358718706 说明:1、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 全卷共四大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座号、姓名、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指定位置,不 要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时间充裕,请认真书写每一个字,端正的字体、整洁的卷面可得卷面分3分 题号 总分 (20分)(20分) (30分) (50分)|(100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ni()名器yu() 消shi()翡cui() 诘责 )广袤() 朔()方 执拗() 2.请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偿不酒醉似的喝采。() (2)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蓦画书上的英雄美人。()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篷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 (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息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3.按要求填空。(6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2)《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 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3)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4)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 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6)“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是有关母亲的俗语、格言,你还知道哪些 请写出来。 4.结合具体语境,仿写句子。(2分) 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种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志趣: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喜欢他
泗水县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说明:1、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 2、全卷共四大题,共 8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座号、姓名、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指定位置,不 要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4、时间充裕,请认真书写每一个字,端正的字体、整洁的卷面可得卷面分 3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nì( )名 器 yǔ ( ) 消 shì( ) 翡 cuì( ) 诘.责( ) 广袤.( ) 朔.( )方 执拗.( ) 2.请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 分) (1)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偿不酒醉似的喝采。( ) (2)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蓦画书上的英雄美人。( )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篷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 雾。( ) (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息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 3.按要求填空。(6 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 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4)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 这 两 句 送 别 则 略 显 伤 感 , 不 妨 用 王 勃 的 诗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 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是有关母亲的俗语、格言,你还知道哪些, 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具体语境,仿写句子。(2 分) 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 种 在 读 书 中 得 到 精 神 愉 悦 的 志 趣 ; 读 宋 濂 的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我 喜 欢 他 题号 一 (20 分) 二 (20 分) 三 (30 分) 四 (50 分) 总分 (100 分) 得分
5.综合性学习(2分) 学完第一单元,班里举办“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 次活动中,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分) 宣传 6.名著选导读(2分)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作品名称:《 》人物姓名: (1分)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简洁流畅,既能概 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1分) 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2分) 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 简要分析。(3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2 分) 学完第一单元,班里举办“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 次活动中,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 分)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选导读(2 分)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作品名称:《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1 分) (2)写—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简洁流畅,既能概 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7——12 题。 (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 容 国 势 如 柳 絮 飘 散 , 无 可 挽 回 , 以 “ 雨 打 萍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8.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 简要分析。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
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 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 “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chdi):同“瘥”,病愈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暇更录唐宋人诗成就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未尝寝 10.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 质?(2分) 1].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2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3.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 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 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25题。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 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 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
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 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 “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chài):同“瘥”,病愈。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 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暇更录.唐宋人诗成就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未尝.寝 10.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 质?(2 分) 11.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2 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 分) 13.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 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 你所得到的启示。(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25 题。 (一)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 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 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
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 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 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 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 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4.划线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这一部分文字写了哪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4分) 16.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2分)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那个叫李二荣的女人。她蓬头垢面,贫苦狼狈。一年半前她四岁的儿 子楠楠被决意拋弃她的丈夫偷偷的给卖掉了。她疯狂的寻找儿子,却杳无音讯,她报了案, 在警方的协助下,她终于在汕头的一户人家见到了楠楠
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 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 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 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 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4.划线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15.这一部分文字写了哪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4 分) 16.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2 分) (二)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那个叫李二荣的女人。她蓬头垢面,贫苦狼狈。一年半前她四岁的儿 子楠楠被决意抛弃她的丈夫偷偷的给卖掉了。她疯狂的寻找儿子,却杳无音讯,她报了案, 在警方的协助下,她终于在汕头的一户人家见到了楠楠
楠楠的养父养母家境很好,他们当初是花了18000元买下喃喃的。当他们看到楠楠的 生母找上门来,十分惊骇。楠楠紧紧的趴在养父身上,用带有敌意的眼光看着他已不认识的 李二荣。李二荣试图将儿子夺过来,但楠楠气恨地拔开了她的手。李二荣呆呆的站在那里, 像个恶意拆散别人美好家庭的歹人。孩子的养父无比心痛地说:“不要吓着孩子!不要吓着 孩子『面对此景,李而荣欲哭无泪。但她还是坚决地将孩子带回了自己破败的家中。 孩子的生父被逮捕了,这意味着孩子将不再享受有一直享有着的幸福的父爱;孩子听不 懂母亲的湖南话,母亲也听不懂孩子的潮汕话,他们之间一时还难以进行顺畅的沟通;孩子 不能去熟悉的幼儿园跟熟悉的伙伴玩耍了,他的心里充满了难言的孤苦……怜的孩子一直 直地哭。 怎么跟孩子解释呢?对他说“你其实是从一个虚假的天堂回到了真正的天堂”? 天底下的母亲,无一不认为自己身怀爱的绝技。如果他能冷静的权衡利弊,分析出孩子 留在别人的怀抱里将有利于孩子今天的成长,明天的发展,那她就不在是母亲了。当那个小 生命从她的腹中游离,她的一颗心就被剖成了两半,一半留在自己的胸腔,一半附在孩子的 身上。丢了孩子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母亲。 我相信李二荣所说的话:母亲所能给予孩子的爱最多,这一点世上无人能比。不谙世事 的孩子,也许会留恋他人一个温热的怀抱,但是,当他长大后,他一定会深深感恩于当年那 些将她母亲从“赤贫”中救起的人。他也终会明白,自己当初气恨地拨开的那双悲伤贫苦的 手,一旦拥她入怀,他就永久地被欢乐和富贵注了册. (选自“文学博客网” 17.阅读全文后回答:“世界上最贫穷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2分) 18.文中交代李二荣的贫苦狼狈和楠楠的养父母很好的家境的作用是什么?(3分) 19.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你能列举出几项你的母亲对你的“爱的绝技 吗?(3分)
楠楠的养父养母家境很好,他们当初是花了 18000 元买下喃喃的。当他们看到楠楠的 生母找上门来,十分惊骇。楠楠紧紧的趴在养父身上,用带有敌意的眼光看着他已不认识的 李二荣。李二荣试图将儿子夺过来,但楠楠气恨地拨开了她的手。李二荣呆呆的站在那里, 像个恶意拆散别人美好家庭的歹人。孩子的养父无比心痛地说:“不要吓着孩子!不要吓着 孩子!”面对此景,李而荣欲哭无泪。但她还是坚决地将孩子带回了自己破败的家中。 孩子的生父被逮捕了,这意味着孩子将不再享受有一直享有着的幸福的父爱;孩子听不 懂母亲的湖南话,母亲也听不懂孩子的潮汕话,他们之间一时还难以进行顺畅的沟通;孩子 不能去熟悉的幼儿园跟熟悉的伙伴玩耍了,他的心里充满了难言的孤苦……可怜的孩子一直 一直地哭。 怎么跟孩子解释呢?对他说“你其实是从一个虚假的天堂回到了真正的天堂”? 天底下的母亲,无一不认为自己身怀爱的绝技。如果他能冷静的权衡利弊,分析出孩子 留在别人的怀抱里将有利于孩子今天的成长,明天的发展,那她就不在是母亲了。当那个小 生命从她的腹中游离,她的一颗心就被剖成了两半,一半留在自己的胸腔,一半附在孩子的 身上。丢了孩子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母亲。 我相信李二荣所说的话:母亲所能给予孩子的爱最多,这一点世上无人能比。不谙世事 的孩子,也许会留恋他人一个温热的怀抱,但是,当他长大后,他一定会深深感恩于当年那 些将她母亲从“赤贫”中救起的人。他也终会明白,自己当初气恨地拨开的那双悲伤贫苦的 手,一旦拥她入怀,他就永久地被欢乐和富贵注了册…… (选自“文学博客网”) 17.阅读全文后回答:“世界上最贫穷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2 分) 18.文中交代李二荣的贫苦狼狈和楠楠的养父母很好的家境的作用是什么?(3 分 ) 19.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你能列举出几项你的母亲对你的“爱的绝技” 吗?(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