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语文·五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2祖父的园子 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锄地(chúzhù) 河蚌(bàng feng) 割草(g hai) 倭瓜(wowéi) 拔草(bōbá) 啃咬(kěnkěng) 二、看拼音,写字词 在一棵yú(榆)树下,húdi(蝴蝶)和piao(瓢)虫在跳舞,xia guang(瞎逛)的蚂蚱看 到了,很是羡慕。 三、查字典填空 “承”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一部,再查7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 cheng。 “承”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在下面接受,托着;B.承担,担当;C.继续,接连。给下列词语中加 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承重(A) (2)承上启下(C) (3)承包(B) 四、选词填空 闪烁 闪耀 1.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炼)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2.庄严的国徽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记忆 回忆 3.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 4.这两位重逢的好朋友共同(回忆)了以前的生活。 <能力提升) 五、读句子,完成练习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句中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前面的“嗡嗡地飞着”与后面的“不动了”形成了对比,一 “动”一“静”,妙趣横生
。第一单元· (2)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描写蜻蜓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仿照句子中写蜜蜂的写法,描写一下蜻蜓的 样子和姿态吧。 略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句子通过写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等,突出了太阳光芒四射的特点。 六、课文备忘录 1.《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 2.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祓草、种白菜、 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浇菜,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表达了 “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智慧拓展) 七、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 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 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 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 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句话说明园子里充满了生机、活力和自由。 2.文中画“”的句子把花、鸟、虫子当作人来写,描写了园子里热闹的场景。 3.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它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家庭作业·语文·五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4.选文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我”对园子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八、课外阅读 窗子上的黄瓜秧 那磨坊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 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 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坊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 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 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 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地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 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坊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 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坊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坊的窗给蒙住了。 (选自《呼兰河传》)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文中画线句把黄瓜丝蔓当作人来写,生动地描写了黄 瓜丝蔓生长的样子 2.给选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一”上。 3.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这文主要描写了“我”家的瓜秧爬满了磨坊的窗子的景象。 4.从短文中能感受到“我”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一谈。 从短文中感受到了“我”对园子的喜爱之情。(结合句子略) 6
·第一单元。 3*月是故乡明 基础梳理)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D) A.浩渺(miao) 篝火(gou) B.萌动(ming) 澄澈(cheng》 C.旖旎(qi) 万顷(qing) D.无垠(yin) 点缀(zhui)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 之势。 2.(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三、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 乐此(不)(疲) 良辰(美)(景) 1.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当老师把真相公布出来时,他才(恍然大悟)。 能力提升)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1)这段话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2)作者为什么说“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因为月亮就代表了故乡和亲人,爱故乡的月亮,就是爱故乡。 2.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 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这两句话是说荷塘月色固然美丽,但是仍然比不过故乡的小月亮。 (2)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课文回忆录 作者在课文中追忆了数星星、摇(或:捉)知了、看月亮这几件童年趣事,在写故乡的 月亮的同时,还写了广阁世界的月亮和朗润园(荷塘月色)的奇景。写这些月亮和奇景的用 意是(A)。 A.与故乡的小月亮进行对比,说明作者最爱故乡的小月亮,永远也忘不了它
。家庭作业·语文·五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B.想表达漂泊天涯时看到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一样美丽,一样令人怀念 C.将所有自己怀念的月亮和美景都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智慧拓展) 六、课外阅读 我的故乡在北京(节选) 闫妮 小时候住过的地方,花儿会红着脸笑,青草会细声细气地说话,蟋蟀会跳上窗台轻轻地问候你。 故乡的歌是有翅膀的,老远老远地飞进我心里,带给我一缕细细的温暖。歌声飞来的地方,是 我可爱的故乡。在我的梦中,故乡是一座古老的城,裹着温馨的绿,倚在西山脚下。阳光暖暖地照 着她,母亲般地抚爱着她。 在故乡的小屋里,从那扇向西的窗望去,是一带起伏的青山。从我幼时起,那山总是横飘在眼 前。阴天时,山是灰蒙蒙的;晴天时,便是向西边无限延伸的浓绿。看着它,自己也像被映成青色 的、透明的了,还隐隐嗅到草香。 在我心中,最秀的山便是窗前的西山,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隐隐地襄着薄雾,拥着西下的太阳。 隐隐约约记得,在西山那个峰里,有一座古老的塔。离别故乡时,我探望了它。在凄婉的塔铃声中, 我仰脸向上望,望着塔后汇集的金檀色的光环,心中默默地祝福我的故乡。 (有删改) 1.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花儿会红着脸笑,青草会细声细气地说话,蟋蟀会跳上窗台轻轻地问候你。 (拟人)(排比) (2)阳光暖暖地照着她,母亲般地抚爱着她。 (拟人)(比喻) 2.“从我幼时起,那山总是横飘在眼前”,那山为什么会“横飘”起来? 因为青山上有雾气笼罩,时隐时视,看起来就像是“横飘”着。 3.塔铃声为什么是“凄婉”的? 因为“我”要离开“我”的故乡了,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凄婉哀伤的,因此听见塔铃声是 “凄婉”的。 4.这篇短文主要是写故乡的西山,在作者眼里,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是“秀”。文中最能体现这 一特点的句子是:“在我心中,最秀的山便是窗前的西山,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隐隐地 裹着薄雾,拥着西下的太阳。”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 眷恋之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