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导论第七讲
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导论 第七讲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中石器时代并不普遍存在 判断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准 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 世界农业的起源争议 农业生产工具 农作物遗存 家畜遗存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 中石器时代并不普遍存在 • 判断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准 – 攫取性经济 → 生产性经济 – 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 – 世界农业的起源争议 • 农业生产工具 • 陶器 • 农作物遗存 • 家畜遗存
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时代革命 关于农业起源的假说 天才说 绿洲说 核心地带说 新气候变化说 宴飨说 最佳觅食模式论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影响 wild and domesnc cereals, Left to right: wild and domesnc einkorn, domestic maize. extinct wild maize. The wild einkorn ts shedding its spikelets, which break off easily thanks to the brittle rachis at each spikeiet's base. With a tougher rachis, the domestic form shatters only when threshed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时代革命 ” • 关于农业起源的假说 – 天才说 – 绿洲说 – 核心地带说 – 新气候变化说 – 人口压力说 – 边缘区域理论 – 宴飨说 – 最佳觅食模式论 •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早期(距今约12000~8000年): 前段有广东阳春独石仔、广西柳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台湾玉山 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怀仁鹅毛口、浙江上山等 后段有广东潮安石尾山、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一期文化、江西 万年仙人洞第一期文化、河北南庄头、北京转年、浙江跨湖桥等 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 前段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 化、马家浜文化早期等 后段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等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 前段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屈家 岭文化、崧泽文化等 后段有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石 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 早期(距今约12000~8000年): – 前段有广东阳春独石仔、广西柳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台湾玉山、 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怀仁鹅毛口、浙江上山等 – 后段有广东潮安石尾山、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一期文化、江西 万年仙人洞第一期文化、河北南庄头、北京转年、浙江跨湖桥等 • 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 – 前段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 化、马家浜文化早期等 – 后段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等 •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 – 前段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屈家 岭文化、崧泽文化等 – 后段有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石 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初期:农业和定居 年代大致在距今12000年至8500年前之间。这一时期农业 刚刚萌芽,人口和聚落很少,所以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还 不多,但已经能看出南北方由于纬度的不同,各自采取的 生存措施有所不同。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我国新石器时 代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农业和定居从 萌芽逐渐趋于成熟,建立起适应不同自然环 境的经济形态,文化创造也逐渐繁荣起来 孕育出很多影响后世的农业社会传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初期:农业和定居 年代大致在距今12000年至8500年前之间。这一时期农业 刚刚萌芽,人口和聚落很少,所以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还 不多,但已经能看出南北方由于纬度的不同,各自采取的 生存措施有所不同。 新石器时代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我国新石器时 代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农业和定居从 萌芽逐渐趋于成熟,建立起适应不同自然环 境的经济形态,文化创造也逐渐繁荣起来, 孕育出很多影响后世的农业社会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