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词的分类教(学)案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 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 3、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Ⅰ、基础知识:现代汉语的词类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虚词。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它们是 封闭性词类。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殊词类是叹词和象声词 II、分类讲解 实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副词、代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 语气词。 、实词的分类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 位名词 3、语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2)一般不 受副词(如"不"、"很")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 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2)专 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词。(3)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4)方位名词可单用, 也可以构成方位短语。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2、分类: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 令动词 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 "很")修饰。(2)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3)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4) 些动词可以按AA或ABAB形式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心理动词可
1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词的分类教(学)案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 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 3、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Ⅰ、基础知识 : 现代汉语的词类 *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 *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虚词。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它们是 封闭性词类。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 助词、语气词。 * 特殊词类是叹词和象声词。 Ⅱ、分类讲解 实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副词、代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 语气词。 一、实词的分类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 位名词。 3、语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2)一般不 受副词(如"不"、"很")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 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2)专 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词。(3)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4)方位名词可单用, 也可以构成方位短语。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2、分类: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 令动词 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 "很")修饰。(2)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3)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4) 一些动词可以按 AA 或 ABAB 形式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心理动词可
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3)存现动词可以构成存现句。(4)判 断动词表示判断,"A是B"格式可以表示等同关系、归属关系、特征质料情况、 事物的存在、习惯说法。(5)助动词可以做谓语、状语。(6)趋向动词可以做谓 语、补语。(7)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分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定数量形容词。 3、语法特点:(1)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组合,3种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 组合:A、偏正型形容词偏的部分表示程度;B、带叠音词缀的状态形容词;C、 其他复杂形式的形容词。(2)形容词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3)形容词 不能带宾语。(4)许多形容词可以按AA、AABB的形式重叠 4、非谓形容词。 非谓形容词是不能做谓语的形容词,又叫区别词。非谓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 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2)不能直接做谓语;(3)不能与副词"很"组合;(4) 否定时常用"非"。 (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次序的词。 2、分类: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1)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2)可以做主语、宾语;(3) 数词"一·"常常省略,可以构成"一…就.."格式,在"一V"格式里表示虚指。 (五)量词 定义: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 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个、公斤)和借用(桌子、笔);个体(只、条)和集体 (打、群);单纯和复合(吨公里、人次)。 3、语法特点:(1)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3)一般 不单独做定语,但"数量名"结构中的"数"为""是可以省略 (六)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情状、语气。 3、语法特点:(1)除"很、极"以外,副词只能做状语。(2)副词一般不能单独 回答问题。(3)有的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4、副词的复杂性:(1)副词的语义复杂,如"就"有多种意义。(2)同一小类副 词,用法、语义上也有差别,如"就"和"才"。(3)副词的语义指向有时和结构关 系不一致。(4)不同副词的语法特点略有差别 (七)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 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的功能很不一致,大部分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 词,也有的代词的功能相当于数词、谓词或副词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 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人称代
2 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3)存现动词可以构成存现句。(4)判 断动词表示判断,"A 是 B"格式可以表示等同关系、归属关系、特征质料情况、 事物的存在、习惯说法。(5)助动词可以做谓语、状语。(6)趋向动词可以做谓 语、补语。(7)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分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定数量形容词。 3、语法特点:(1)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组合,3 种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 组合:A、偏正型形容词偏的部分表示程度;B、带叠音词缀的状态形容词;C、 其他复杂形式的形容词。(2)形容词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3)形容词 不能带宾语。(4)许多形容词可以按 AA、AABB 的形式重叠。 4、非谓形容词。 非谓形容词是不能做谓语的形容词,又叫区别词。非谓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 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2)不能直接做谓语;(3)不能与副词"很"组合;(4) 否定时常用"非"。 (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次序的词。 2、分类: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1)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2)可以做主语、宾语;(3) 数词"一"常常省略,可以构成"一...就..."格式,在"V 一 V"格式里表示虚指。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 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个、公斤)和借用(桌子、笔);个体(只、条)和集体 (打、群);单纯和复合(吨公里、人次)。 3、语法特点:(1)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3)一般 不单独做定语,但"数量名"结构中的"数"为"一"是可以省略。 (六)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情状、语气。 3、语法特点:(1)除"很、极"以外,副词只能做状语。(2)副词一般不能单独 回答问题。(3)有的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4、副词的复杂性:(1)副词的语义复杂,如"就"有多种意义。(2)同一小类副 词,用法、语义上也有差别,如"就"和"才"。(3)副词的语义指向有时和结构关 系不一致。(4)不同副词的语法特点略有差别。 (七)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 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的功能很不一致,大部分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 词,也有的代词的功能相当于数词、谓词或副词。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 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人称代
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2)指示代词。"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 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指 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那样"相当于谓词。(3)疑问代 词。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或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2、分类:(1)象声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2)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 3、语法特点:(1)独立性较强,构成非主谓句中的拟声句或做独立语中的感叹 语。(2)可以做定语、状语。(3)复音的象声词可以做谓语、补语,叹词可以活 用为动词。(4)叹词在表意上具有生动性、丰富性。 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 条件、对象等的词。 2、分类:时间、处所、依据方式、原因、目的、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同一个介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如介词"于"可以表示时 间、处所、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3、语法特点:(1)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 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2)介词不能重叠。(3)"于"、"给"本身是介 词,也可以作为一个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属于、等于、归于、勤于 对于、教给、赠给、送给"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词 2、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词语、 连接分句和连接句子的。 3、语法特点:(1)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起连接作用,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2) 连词的作用:连接词或短语时,可以标示出短语的结构类型;连接分句时,可以 标示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复句的类型。(3)连词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修饰别 的词语。 不同的连词有风格色彩的区别(如跟、与),表示关系的区别(如和、或)。 _(三)助词 1、定义:助词是表示结构关系、动态等语法意义的附着性词语 2、特点:是封闭类,内部复杂,独立性差,附着性强。大部分助词不能充当句 子成分,不能构成短语,少部分可以,如"的、所"。助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 用法语义多样。 3、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表 示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地"表示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得”表示补语与中心语 的关系。"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 "是……"结构有两种:A、表示判断,后面可以补一个名词;B、表示强调, 是…."可以去掉。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3 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2)指示代词。"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 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指 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 "那样"相当于谓词。(3)疑问代 词。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或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2、分类:(1)象声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2)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 3、语法特点:(1)独立性较强,构成非主谓句中的拟声句或做独立语中的感叹 语。(2)可以做定语、状语。(3)复音的象声词可以做谓语、补语,叹词可以活 用为动词。(4)叹词在表意上具有生动性、丰富性。 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 条件、对象等的词。 2、分类:时间、处所、依据方式、原因、目的、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同一个介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如介词"于"可以表示时 间、处所、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3、语法特点:(1)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 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2)介词不能重叠。(3)"于"、"给"本身是介 词,也可以作为一个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属于、等于、归于、勤于、 对于、教给、赠给、送给"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词。 2、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词语、 连接分句和连接句子的。 3、语法特点:(1)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起连接作用,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2) 连词的作用:连接词或短语时,可以标示出短语的结构类型;连接分句时,可以 标示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复句的类型。(3)连词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修饰别 的词语。 不同的连词有风格色彩的区别(如跟、与),表示关系的区别(如和、或)。 (三)助词 1、定义:助词是表示结构关系、动态等语法意义的附着性词语。 2、特点:是封闭类,内部复杂,独立性差,附着性强。大部分助词不能充当句 子成分,不能构成短语,少部分可以,如"的、所"。助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 用法语义多样。 3、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表 示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地"表示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得" 表示补语与中心语 的关系。"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 "是......的"结构有两种:A、表示判断,后面可以补一个名词;B、表示强调," 是......的"可以去掉。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了"是完成态,"着"是进行态,"过"是经验态 的"可以用作完成态。 (3)比况助词:似的、似地、一般、一样。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 做定语、状语。 (4)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所"有3个作用:A、构成所字短语,做定语、宾语;B、用在"被.所…,"、"为… 所."格式中;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给"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连"与"都"、"也"呼应,表示强调。 (四)语气词 1、定义: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2、基本语气词:的、了、啊、呢、吧、吗。 3、分类: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Ⅲ、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一)词性的判别 词性的判别是复杂的,这是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 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根据某以语法特点并不能确定某一词类 判别词性要把握以下方面:(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2)辨证灵活地 运用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 和判别的方法。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判别 这个区分有两个层次:区分名词和谓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1)能否受"不"修饰;(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 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 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 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2、形容词、副词的判别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区分的方法:(1)只能做状语的 是副词("很、极"除外);做状语,又能做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2)副词 般不能加"很",形容词可以加"很"。如"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3、动词、副词的判别主要是指"没"没有"这两个词。"没、没有"既是动词,也 "没有作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副词,如"没 去"、"没有谈" 没、没有"位于句末,要看"没、没有"在语义上否定什么。如"他来没?"是副词 4、名词、副词的判别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状语,容易混淆。区分的方 法:时间副词只能做状语,时间名词除做状语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以上特 点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判断公式:"A是A"、"在A"。符合这个公式的,是名词 不符合的,是副词。如"刚才、现在、将来、以前、从前"是名词;"刚刚、刚 才"是副词。 5、动词、介词的判别
4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了"是完成态,"着"是进行态,"过"是经验态。 "的"可以用作完成态。 (3)比况助词:似的、似地、一般、一样。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 做定语、状语。 (4)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所"有 3 个作用:A、构成所字短语,做定语、宾语;B、用在"被...所..."、"为... 所..."格式中;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给"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连"与"都"、"也"呼应,表示强调。 (四)语气词 1、定义: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2、基本语气词:的、了、啊、呢、吧、吗。 3、分类: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Ⅲ 、 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一)词性的判别 词性的判别是复杂的,这是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 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根据某以语法特点并不能确定某一词类。 判别词性要把握以下方面:(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2)辨证灵活地 运用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 和判别的方法。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判别 这个区分有两个层次:区分名词和谓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1)能否受"不"修饰;(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 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 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一 般采用 ABAB 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 AABB 形式。 2、形容词、副词的判别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区分的方法:(1)只能做状语的 是副词("很、极"除外);做状语,又能做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2)副词一 般不能加"很",形容词可以加"很"。如"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3、动词、副词的判别 主要是指"没""没有"这两个词。"没、没有"既是动词,也 是副词,区分的方法: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否定人或事物,是动词,如"没心情"、 "没有作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副词,如"没 去"、"没有谈"。 "没、没有"位于句末,要看"没、没有"在语义上否定什么。如"他来没?"是副词。 4、名词、副词的判别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状语,容易混淆。区分的方 法:时间副词只能做状语,时间名词除做状语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以上特 点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判断公式:"A 是 A"、"在 A"。符合这个公式的,是名词, 不符合的,是副词。如"刚才、现在、将来、以前、从前"是名词;"刚刚、刚、 才"是副词。 5、动词、介词的判别
现代汉语的大部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还兼有动一词、介词 两种词性,如"在、到、向、朝、通过"等(下面以"在"为例),因而产生了区分的 问题。 区分的方法:(1)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或动语,必须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 或定语,因此,当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做谓语或动语时,"在"就是动词;如 果有,"在"就是介词。(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我比你高"中的"比" 不能重叠,是介词;"我们比干劲"中的"比"可以重叠,是动词。(3)动词后可以 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介词不能 6、介词、连词的判别 主要区分两类:一是"和、跟、与、同";二是咽因、因为、由于"等词。 和、跟、与、同"的区分方法:(1)"和、跟、与、同"做连词时,句子的主语 之后有"都"或者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加"都";做介词时,"和"等前有状语或 可以加进状语。(2)"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成分可以相互调换位 置而语义不变;做介词时,调换位置影响语义。(3)"和、跟、与、同"位于句首 时,是介词。 "因、因为、由于"的区分方法:(1)"因、因为、由于"后面接名词性成分,是介 词;接谓词性成分,是连词。(2)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 做连词时,要有语音停顿。(3)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 一般单用 7、助词、语气词的判别 助词、语气词的判别主要涉及"的、了"两个词 "的"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 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 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 句末的是语气词。(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 (二)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 关的现象 例如"翻译",在"我翻译外文小说"中,做动语,可以用"不"否定,是动词;在 他是一个翻译"中,受数量短语修饰,做宾语,是名词 判定兼类的两个标准:一是要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二是兼类 词的词汇意义要密切相关。如果不是"经常"的,就属于活用,如果词汇意义无关, 就属于同音词。活用和同音词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兼类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3类词中,常见的兼类现象有: 1、兼名词、动词:请示、申请、报告、领导 2、兼名词、形容词:兴奋、典型、风光 3、兼动词、形容词:纯洁、黑、端正、满足 4、兼名词、动词、形容词:红、白 5、兼名词、量词:桌子、操场、车、箱子 6、兼动词、副词:没、没有
5 现代汉语的大部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还兼有动一词、介词 两种词性,如"在、到、向、朝、通过"等(下面以"在"为例),因而产生了区分的 问题。 区分的方法:(1)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或动语,必须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 或定语,因此,当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做谓语或动语时,"在"就是动词;如 果有,"在"就是介词。(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我比你高"中的"比" 不能重叠,是介词;"我们比干劲"中的"比"可以重叠,是动词。(3)动词后可以 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介词不能。 6、介词、连词的判别 主要区分两类:一是"和、跟、与、同";二是"因、因为、由于"等词。 "和、跟、与、同" 的区分方法:(1)"和、跟、与、同"做连词时,句子的主语 之后有"都"或者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加"都";做介词时,"和"等前有状语或 可以加进状语。(2)"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成分可以相互调换位 置而语义不变;做介词时,调换位置影响语义。(3)"和、跟、与、同"位于句首 时,是介词。 "因、因为、由于"的区分方法:(1)"因、因为、由于"后面接名词性成分,是介 词;接谓词性成分,是连词。(2)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 做连词时,要有语音停顿。(3)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 一般单用。 7、助词、语气词的判别 助词、语气词的判别主要涉及"的、了"两个词。 "的"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 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 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 句末的是语气词。(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 词。 (二)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 关的现象。 例如"翻译",在"我翻译外文小说"中,做动语,可以用"不"否定,是动词;在" 他是一个翻译"中,受数量短语修饰,做宾语,是名词。 判定兼类的两个标准:一是要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二是兼类 词的词汇意义要密切相关。如果不是"经常"的,就属于活用,如果词汇意义无关, 就属于同音词。活用和同音词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兼类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 3 类词中,常见的兼类现象有: 1、兼名词、动词:请示、申请、报告、领导 2、兼名词、形容词:兴奋、典型、风光 3、兼动词、形容词:纯洁、黑、端正、满足 4、兼名词、动词、形容词:红、白 5、兼名词、量词:桌子、操场、车、箱子 6、兼动词、副词:没、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