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可用性研究6.1.1可用性的含义JakobNielsen对可用性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可用性包括以下要素:1.易学性(learnbility)2.交互效率(efficiency)3.易记性(memorabiliy)4.出错频率和严重性(errors)5.用户满意度(satisfaction)返回
6.1可用性研究 6.1.1可用性的含义 Jakob Nielsen对可用性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可用性包括以下要素: 1.易学性(learnbility) 2.交互效率(efficiency) 3.易记性(memorabiliy) 4.出错频率和严重性(errors) 5.用户满意度(satisfaction)
6.1可用性研究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可用性设计中所强调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usercentereddesign,UcD)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包括用户需求分析(analyze)、可用性设计(design)、可用性测试与评估(evaluate)、用户反馈(feedback)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这四个环节贯穿整个可用性设计的始终,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我们将此称作可用性设计ADEF环。返回
6.1可用性研究 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可用性设计中所强调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usercentered design,UCD)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包括用户需求 分析(analyze)、可用性设计(design)、可用性测试与评估 (evaluate)、用户反馈(feedback)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这四 个环节贯穿整个可用性设计的始终,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形成完整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我们将此称作可用性设计 ADEF环
6.1可用性研究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需求分析(Analyze)可用性设计(Design用户研究概念设计情景设计交互设计目标设计原型设计用户用户反馈(Feedback)可用性测试与评估(Evaluat用户建议用户测试新需求的发现用户评估返回
6.1可用性研究 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6.1可用性研究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定义谁是真正的用户以及这些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第二步,定义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自标:第三步,定义一个任务单,该任务单包含全部用户可能尝试去完成的任务;第四步,用重要性程度对用户任务进行排序;第五步,定义任务特性,如目标、完成时间、所需资源、可能产出、可变性、频率、适应性、体力和脑力负荷、相关的任务、安全性及危险程度等第六步,分析和分解任务,并为完成任务设置障碍;第七步,定义在使用情境中的环境;第八步,研究环境特性,包括物理环境以及组织环境第九步,基于用户任务和环境需求定义产品的功能需求。返回
6.1可用性研究 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定义谁是真正的用户以及这些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 第二步,定义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目标; 第三步,定义一个任务单,该任务单包含全部用户可能尝试去完成的任 务; 第四步,用重要性程度对用户任务进行排序; 第五步,定义任务特性,如目标、完成时间、所需资源、可能产出、可 变性、频率、适应性、体力和脑力负荷、相关的任务、安全性及危险程度等; 第六步,分析和分解任务,并为完成任务设置障碍; 第七步,定义在使用情境中的环境; 第八步,研究环境特性,包括物理环境以及组织环境; 第九步,基于用户任务和环境需求定义产品的功能需求
6.1可用性研究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需求分析阶段包括三部分的内容:(1)用户研究(2)情景设计情景设计步骤包括:①了解整体设置:确认系统用的功能和目的;理解环境;确认参与方;确定他们的目标。②考虑主要活动:考虑一天的日常生活:考虑用户将会执行的步骤:考虑用户对出现问题的反应。③确定用户的行为和事件。(3)目标设定返回
6.1可用性研究 6.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需求分析阶段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1)用户研究 (2)情景设计 情景设计步骤包括: ①了解整体设置:确认系统用的功能和目的;理解环境;确认参 与方;确定他们的目标。 ②考虑主要活动:考虑一天的日常生活;考虑用户将会执行的步 骤;考虑用户对出现问题的反应。 ③确定用户的行为和事件。 (3)目标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