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 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內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本题侧重于故事情节的把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的了解 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明这个小朋友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并且 表达自己的称赞之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 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9.(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分)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答案】 (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2)“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描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实际上谢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寓了作者关注民 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立即和把握。“衙斋”是指县衙的书斋,点名了作者的身份“萧萧 竹”与“一枝一叶”相照应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 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 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的了解, 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明这个小朋友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并且 表达自己的称赞之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 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9.(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 分)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4 分) 【答案】 (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2)“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描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实际上谢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 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寓了作者关注民 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 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 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簡①粥,开仓以救 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 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如持丧②。帝毎见, 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 固请,见许。元徽初,遺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 书八干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簡:zha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3)见许 4)朝议令善明举人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答案】 10.(1)救济帮助、救助(2)以……为异(3)允许(4)推荐、推举 11. D 12.(1)善明穿布衣,吃素食,被删的如同守丧。(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 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 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 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 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 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 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 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 (1)多获全济.( ) (2)甚异.之() ( 3 ) 见 许.( ) ( 4 ) 朝 议 令 善 明 举.人 (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 分) ① ② ③ 【答案】 10.(1)救济帮助、救助 (2)以……为异(3)允许 (4)推荐、推举 11.D 12.(1)善明穿布衣,吃素食,被删的如同守丧。(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