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教师:吴倬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文明”指人类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 哲学是特定时期人们创造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总结。真正的哲学代 表着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发展的最高水平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是文明的活 的灵魂。 马克思(马全1,p121)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马选3,p467)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思考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活动中,人类始终在处理哪几个关系 三个关系: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2、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智慧≠聪明、机灵。·智慧并不仅是有知识 ·智慧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 和规律的最一般的观点或总的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坚持的最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如联 系、发展、全面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一般人的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2)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知识的总汇—科学之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的把世界观、方法论,即把统一整体的世界普遍本质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教师: 吴倬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一、“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文明”指人类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 哲学是特定时期人们创造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总结。真正的哲学代 表着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发展的最高水平。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文明的活 的灵魂。” ——马克思(马全 1,p121)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马选 3,p467)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思考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活动中,人类始终在处理哪几个关系? 三个关系: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2、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智慧≠聪明、机灵。·智慧并不仅是有知识。 ·智慧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 和规律的最一般的观点或总的看法。 ·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坚持的最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如联 系、发展、全面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一般人的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2)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知识的总汇——科学之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的把世界观、方法论,即把统一整体的世界普遍本质和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普遍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功能 ·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常识图景、科学图景的反思和超越 常识图景:人们对世界的表面的、感性的、经验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深刻。 科学国景:人们对世界上特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的、系统化的认识 比较深刻。科学图景是对常识图景的超越 哲学图景: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 的概念体系去把握世界。 ·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反思:是哲学的特点。包括理性思考、终极追问、分析批判、超越创新, 哲学面对科学的结论,要反思以下问题 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 ·如何证明真理 科学的结论的适用范围如何? 科学能否保证始终能给人们带来价值?怎样把价值和真理长久的结合? 怎样避免认识上的失误? 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无什么局限性? 哲学的功能:世界观、方法论功能。有四个方面: 解释功能:为人们说明或认识世界的各种事物提供基本的立场、方法、观点。 规范功能:为人们实践活动提供价值规范,即该不该,要不要,怎么办等原 则 批判功能:要求人们用批判的、反思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如私有制、腐败、 自私、低品位、社会不公等,科学的成就和方法等 理想功能:指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去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创新功能是理想 功能中的应有之意 哲学应是真理体系、方法论体系、价值观体系的统 哲学的社会历史作用:反思历史,推动历史发展 (4)学习哲学,培养哲学精神 一是,崇高的气度 包括博大的胸怀、广阔的视野、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气概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2 普遍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功能 ·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常识图景、科学图景的反思和超越。 常识图景:人们对世界的表面的、感性的、经验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深刻。 科学图景:人们对世界上特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的、系统化的认识。 比较深刻。科学图景是对常识图景的超越。 哲学图景: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 的概念体系去把握世界。 ·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反思:是哲学的特点。包括理性思考、终极追问、分析批判、超越创新。 ·哲学面对科学的结论,要反思以下问题: ·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 ·如何证明真理? ·科学的结论的适用范围如何? ·科学能否保证始终能给人们带来价值?怎样把价值和真理长久的结合? · 怎样避免认识上的失误? ·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无什么局限性? ·哲学的功能:世界观、方法论功能。有四个方面: 解释功能:为人们说明或认识世界的各种事物提供基本的立场、方法、观点。 规范功能:为人们实践活动提供价值规范,即该不该,要不要,怎么办等原 则。 批判功能:要求人们用批判的、反思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如私有制、腐败、 自私、低品位、社会不公等,科学的成就和方法等。 理想功能:指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去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创新功能是理想 功能中的应有之意。 ·哲学应是真理体系、方法论体系、价值观体系的统一。 ·哲学的社会历史作用:反思历史,推动历史发展。 (4)学习哲学,培养哲学精神 一是,崇高的气度。 包括博大的胸怀、广阔的视野、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气概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二是,高度的智慧意。 既有广博的知识,更有灵活调动记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既有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又有提出新的解释原则的能力 既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敏锐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是,不懈的求索精神。 哲学的本性是探索宇宙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强烈的、永不休止的渴望。 3、中华民族是富有哲学智慧的民族 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为现代和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思想理论材料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概论正是以马克思主 义观点批判地改造和吸收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为理论来源之一的。 (1)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伦理学说是中国哲学最关注的研究课题和中心内容。 第二,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和连续性。 第三,辫证思维十分注重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更重视对立。 第四,有自己一系列独特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实、虚、体、 用、太极、阴、阳等,十分适合表达中国哲学的思想 (2)中国哲学的主要成就举例 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说:“人与天一也”。反对人为,主张“无以人灭天。”他极力追求一种 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宋代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虚,太虚即气,天人合一的基础就是气。这 是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统一于物质性的气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天人合 ”的命题。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道与天道即道德原则和 自然规则是同一的 这些“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容是十分深刻的,它强调了人与自然应是和 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反对人们违背自然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去行动。 孟子则明确提岀不能破坏、滥用资源的问题,他说“不违农时,谷不胜食 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但其中有些糟粕的内容,也要注意批判 ·军事辫证法思想 其中以春秋时期孙武的思想最为著名,代表作为《孙子兵法》。 孙武在“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己知彼”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基础上形成的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人生哲学思想 以孔子为例:“仁者爱人”的人生哲学思想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3 二是,高度的智慧。 · 既有广博的知识,更有灵活调动记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既有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又有提出新的解释原则的能力。 ·既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敏锐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是,不懈的求索精神。 哲学的本性是探索宇宙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强烈的、永不休止的渴望。 3、中华民族是富有哲学智慧的民族 ·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为现代和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思想理论材料。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概论正是以马克思主 义观点批判地改造和吸收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为理论来源之一的。 (1)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伦理学说是中国哲学最关注的研究课题和中心内容。 第二,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和连续性。 第三,辩证思维十分注重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更重视对立。 第四,有自己一系列独特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实、虚、体、 用、太极、阴、阳等,十分适合表达中国哲学的思想 (2)中国哲学的主要成就举例 ·“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说:“人与天一也”。反对人为,主张“无以人灭天。”他极力追求一种 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宋代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虚,太虚即气,天人合一的基础就是气。这 是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统一于物质性的气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天人合 一”的命题。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道与天道即道德原则和 自然规则是同一的。 这些“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容是十分深刻的,它强调了人与自然应是和 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反对人们违背自然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去行动。 孟子则明确提出不能破坏、滥用资源的问题,他说“不违农时,谷不胜食 也;数罟不入 wu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但其中有些糟粕的内容,也要注意批判。 ·军事辩证法思想 其中以春秋时期孙武的思想最为著名,代表作为《孙子兵法》。 孙武在“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己知彼”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基础上形成的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人生哲学思想 以孔子为例:“仁者爱人”的人生哲学思想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态度 与人为普:“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是主张与人为善。“恕”:仁爱、同情、 推己及人。 见义勇为:孔子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见危致命,见得思 义。”(《子张》)主张看见合乎道义,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怕风险,勇敢地去做 见到别人有危险,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奋力抢救。 宽以待人:他认为“宽则得众”。(《尧曰》)要求人们为人要宽厚,为政要 宽容,反对为人刻薄和政治上的苛政 中膚之道:主张为人处世要避免偏激,要适中、恰当、合度。此外还有“礼 貌礼让”、“孝亲敬老”、“从严律己”等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乐而忘忧”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孔子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述而》)主张作人应持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对于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应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它。孔子说:“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哲学的的态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必须既要抛弃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认真发掘、整理、研究和发展中华 民族的智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服务;但也不能过分夸大中国传 统思想的作用,要批判其糟粕 ·当前发展我国哲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中西哲学为两翼,这是 正确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思想体系 1、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举例。成就与局限 (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存在于人世之外的客观精神派生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都不过是这种精神的产物,是这种精神的存在形式,或者是这种精神 的表现。 朱熹的理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就是说,“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 性的概念、观念、原则 “理”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呢?太极(理)-—阴阳(气)—-万物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态度 与人为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是主张与人为善。“恕”:仁爱、同情、 推己及人。 见义勇为:孔子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见危致命,见得思 义。”(《子张》)主张看见合乎道义,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怕风险,勇敢地去做, 见到别人有危险,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奋力抢救。 宽以待人:他认为“宽则得众”。(《尧曰》)要求人们为人要宽厚,为政要 宽容,反对为人刻薄和政治上的苛政。 中庸之道:主张为人处世要避免偏激,要适中、恰当、合度。此外还有“礼 貌礼让”、“孝亲敬老”、“从严律己”等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乐而忘忧”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孔子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述而》)主张作人应持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对于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应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它。孔子说:“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哲学的的态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必须既要抛弃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认真发掘、整理、研究和发展中华 民族的智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服务;但也不能过分夸大中国传 统思想的作用,要批判其糟粕。 ·当前发展我国哲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中西哲学为两翼,这是 正确的态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思想体系 1、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举例。成就与局限。 (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存在于人世之外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都不过是这种精神的产物,是这种精神的存在形式,或者是这种精神 的表现。 朱熹的理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就是说,“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 性的概念、观念、原则。 ·“理”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呢?太极(理)------阴阳(气)------万物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提问:朱熹提出作为“永恒原则”和“万物本原”的“理”是一切事物的 最终根据,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朱熹割裂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理论说成是第一性的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不依赖人,也不依赖自然界, 客观的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整个宇宙的基础,是一切存在的源泉。 黑格尔通过极端抬高人的理性,来抬高人的地位,反对宗教封建思想。 通过夸大人的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来把人的“自我意识”、“理性”说成是客观存在 的宇宙万物的真实存在。 依照思想、建筑现实”。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思想、理念的产物。 提问: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本原,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何在?如何 理解一种对历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黑格尔无视理论来自实践,理论靠实践发生对现实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存在 逻辑阶段本质 (纯概念自身的演变 概念 和发展) 机械性 绝对精神〈自然阶段物理性}(外化为自然界) 有机性 主观精神 精神阶段了客观精神艺术((外化为 绝对精神1宗教人类社会) 哲学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以“绝对精神”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 的封闭的圆圈。 ·黑格尔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他的辨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一是,把不依赖于人和世界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本质、源 头。 二是,把抽象的、一般的“原则”、“概念”看作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个别的 事物而存在的。 (2)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万物是 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观念而存在的,或者主张世界是“我”的精神的产物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5 提问:朱熹提出作为“永恒原则”和“万物本原”的“理”是一切事物的 最终根据,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朱熹割裂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理论说成是第一性的。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不依赖人,也不依赖自然界, 客观的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整个宇宙的基础,是一切存在的源泉。 · 黑格尔通过极端抬高人的理性,来抬高人的地位,反对宗教封建思想。 通过夸大人的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来把人的“自我意识”、“理性”说成是客观存在 的宇宙万物的真实存在。 ·“依照思想、建筑现实”。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思想、理念的产物。 提问: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本原,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何在?如何 理解一种对历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黑格尔无视理论来自实践,理论靠实践发生对现实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存在 逻辑阶段 本质 (纯概念自身的演变 概念 和发展 ) 机械性 绝对精神 自然阶段 物理性 (外化为自然界) 有机性 主观精神 精神阶段 客观精神 艺术 (外化为 绝对精神 宗教 人类社会) 哲学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以“绝对精神”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 的封闭的圆圈。 ·黑格尔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他的辨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一是,把不依赖于人和世界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本质、源 头。 二是,把抽象的、一般的“原则”、“概念”看作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个别的 事物而存在的。 (2)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万物是 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观念而存在的,或者主张世界是“我”的精神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