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轴压比限值(附注) 5.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 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小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柱轴压比 限值可增加0.05。当本项措施与注4的措 施共同采用时,柱轴压比限值可比表中 数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 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21 柱轴压比限值(附注) ⚫ 5. 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 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小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柱轴压比 限值可增加0.05。当本项措施与注4的措 施共同采用时,柱轴压比限值可比表中 数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 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柱轴压比限值(附注) ●6.附注第4、5两款之措施,也适用于框 支柱 ●7.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22 柱轴压比限值(附注) ⚫ 6. 附注第4、5两款之措施,也适用于框 支柱 ⚫ ⚫ 7. 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2.剪力墙合理数量 表6.4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级(9一级(7二级 度)8度) N/fA.4 0.5 0.6 (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对剪力墙N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 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名义轴压 比)
23 2. 剪力墙合理数量 ⚫ 表6.4 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 (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 对剪力墙N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 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名义轴压 比) 轴压比 一级(9 度) 一级(7、 8度) 二级 N/fcA 0.4 0.5 0.6
2.剪力墙合理数量 ③结构侧移 ●限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相对指标 ●刚度小地震作用小能满足 ●刚度大地震作用大能满足
24 2. 剪力墙合理数量 ⚫ ③ 结构侧移 ⚫ 限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 相对指标 ⚫ 刚度小 地震作用小 能满足 ⚫ 刚度大 地震作用大 能满足
3.剪力墙最小厚度 ●保证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力墙的最小厚度 二级抗震等级 、四级抗 无端柱或翼 震等级 非抗震 墙的一字形 其他截面剪 剪力墙 力墙 底部/÷1/12(层高)21/6(层高≥120(层高 加强/20 或剪力墙无或剪力墙无 部位 支长度) 支长度) ≥1/25(层 200 >160 高或剪力墙 其/≥1/15(层高)2120(层高2125(层高无支长度) 08F/摩 或剪力墙无或剪力墙无 >160 支长度) 支长度) 160 16
25 3. 剪力墙最小厚度 ⚫ 保证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力墙的最小厚度 一、二级抗震等级 三、四级抗 震等级 无端柱或翼 非抗震 墙的一字形 剪力墙 其他截面剪 力墙 底部 加强 部位 ≥1/12(层高) ≥200 ≥1/16(层高 或 剪 力 墙 无 支长度) ≥200 ≥1/20(层高 或 剪 力 墙 无 支长度) ≥160 ≥ 1 / 2 5(层 高或剪力墙 无支长度) 其他 ≥160 部位 ≥1/15(层高) ≥180 ≥1/20(层高 或 剪 力 墙 无 支长度) ≥160 ≥1/25(层高 或 剪 力 墙 无 支长度)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