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课内文言文阅读 1.(2011·浙江宁波市) 狼 蒲松龄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顾野有麦场: (2)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谷案】 15.(1)回头看(2)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 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
专题十九 课内文言文阅读 1.(2011·浙江宁波市)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 分) 【答案】 15.⑴回头看 ⑵打洞(2 分,每空 1 分) 16.C(2 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 分,意 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 【答案】 17(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18.(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19(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示例1: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 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 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3.(2011·浙江省温州市)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 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19 题。(8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 分) 【答案】 17(共 3 分,各 1 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18.(共 3 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乃”“无论”各 1 分,句意正确通顺 1 分) 19(共 2 分)能结合文章内容 1 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 分。 示例 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 外桃源”。 示例 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 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3.(2011·浙江省温州市)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谷案】 17.(4分)(1)体会、领会(②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 书 4.(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 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 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 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 (1)每有会.意 ▲ (2)性嗜.酒 ▲ (3)期.在必醉 ▲ (4)既.醉而退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 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 分) 【答案】 17.(4 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 分)B 19.(3 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 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 书。 4.(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满井游记(节选)(9 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 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 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 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7.(1)猛,强有力(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5.(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期年(满一年)之后 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 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 分) 【答案】17.(1)猛,强有力 (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5.(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内文言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 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 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 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8.D(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9.D(A:前“孰”:谁,后“孰”:仔细B:前“乃”:于是,就后“乃”:竟然C:前 “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10.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6.(2011·四川省内江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孑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 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 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 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 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8.D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9.D(A: 前“孰”:谁,后“孰”:仔细 B:前“乃”:于是,就 后“乃”:竟然 C:前 “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10.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6.(2011·四川省内江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12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