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 域的各项制度,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中国作为 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中国的 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 有分到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本单元中,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 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第2课至第4 课,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为 本单元第4课,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 点和影响。从而反映了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 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 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 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 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 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 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有什么区别?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君 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疑点】:内阁首辅与以往的宰相有何异同?明朝内阁与近代内阁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军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 域的各项制度,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中国作为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中国的 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 有分到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本单元中,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 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第 2 课至第 4 课,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为 本单元第 4 课,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 点和影响。从而反映了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 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 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 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 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 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 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有什么区别?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君 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疑点】:内阁首辅与以往的宰相有何异同?明朝内阁与近代内阁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军机
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应如何评价?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 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知道一些感性知识,比如专制主义在思想上的 表现: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 刻的认识。 三、教法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将“启发一发 现”式教学法、联系比较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 在学期初期进一步培养历史学习和分析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点。 四、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 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 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麂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 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 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三.上(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卷59 从材料1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秦汉时期丞相在政权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帮助皇帝处理事物,统领百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板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到明清 时期终于达到了顶峰。明朝初年,(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 杀戮功臣的资料)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引导学生 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板书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板书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就是什么?他们分别掌管什么呢?
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应如何评价?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 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知道一些感性知识,比如专制主义在思想上的 表现: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 刻的认识。 三、教法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将“启发-发 现”式教学法、联系比较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 在学期初期进一步培养历史学习和分析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点。 四、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 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 臣张君之威福, 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 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 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 10《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三.上(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卷 59 从材料 1 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秦汉时期丞相在政权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帮助皇帝处理事物,统领百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板书: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到明清 时期终于达到了顶峰。明朝初年,(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 杀戮功臣的资料) 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引导学生 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板书: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板书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就是什么?他们分别掌管什么呢?
(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挥司管军政、按蔡可管监察) 注意点:三司是互不统辖,各司其职的,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有关部门 这样就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那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宇相 过渡:那将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宰相的权利也随之扩大了,那相 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1376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宰相”之“宰”有“主宰”之意,“相”意指“辅佐”,宰相“掌丞天子, 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但权力过大则会威胁君权,妨碍皇 权的高度集中,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引异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君权与相杈的 矛盾) 如今“废宰相,权分六部”,则可防止皇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这是君相 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必然产物。但如此一来,还有谁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所 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 何疏忽。我们书上讲,明太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 事400多件。这也就相当于同学们每天晚上要写50篇论文,每篇论文要5000 字以上,而且还要保证论文的质量,那同学们能不能完成呢?一—不能。 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不过,为了防止殿阁大学 士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仅仅将他们的品秩定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 都由他自己决定,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加。那殿阁大学士的设置,就为内阁的创 立奠定了基础。 (板书:2、在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 ①背景: ②措施 ③影响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 处在宫中,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 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 注意点:票叔即票旨、条旨,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米 的。但票叔只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 的御批。 明内阁有何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纵横加深理解)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 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明朝的内阁并不是职位名,只不过是皇帝让自己信任的文臣对国事提出参考 意见以供选择,这些人原来的官职并不高,没有权力直接指挥行政,是属于议政 的部门,带有皇帝私人秘书、顾问的性质,他们表面位尊而权重,但并无决策权
(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挥司管军政、按察司管监察) 注意点:三司是互不统辖,各司其职的,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有关部门。 这样就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那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宰相。 过渡:那将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宰相的权利也随之扩大了,那相 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1376 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宰相”之“宰”有“主宰”之意,“相”意指“辅佐”,宰相“掌丞天子, 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但权力过大则会威胁君权,妨碍皇 权的高度集中,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 矛盾) 如今“废宰相,权分六部”,则可防止皇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这是君相 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必然产物。但如此一来,还有谁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所 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 何疏忽。我们书上讲,明太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 200 多件,处理国 事 400 多件。这也就相当于同学们每天晚上要写 50 篇论文,每篇论文要 5000 字以上,而且还要保证论文的质量,那同学们能不能完成呢?——不能。 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不过,为了防止殿阁大学 士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仅仅将他们的品秩定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 都由他自己决定,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加。那殿阁大学士的设置,就为内阁的创 立奠定了基础。 (板书:2、在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 ①背景: ②措施: ③影响:)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 处在宫中,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 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 注意点:票拟即票旨、条旨,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 纳。但票拟只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 的御批。 明内阁有何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纵横加深理解)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 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明朝的内阁并不是职位名,只不过是皇帝让自己信任的文臣对国事提出参考 意见以供选择,这些人原来的官职并不高,没有权力直接指挥行政,是属于议政 的部门,带有皇帝私人秘书、顾问的性质,他们表面位尊而权重,但并无决策权
其权力来自皇帝的个人支持与信任,即“票拟”被采纳的程度,其与皇帝沟通受 制于宦官,提拔选举贤良又受到了吏部、兵部的约柬。 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板书:3、内阁的创立 ①原因 ②内阁制的确立与演变 ③内阁制的本质特点) 过渡: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内阁的权利逐步扩大,随着内阁权利的扩大,地 位也越来越髙,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纵臣。特别是万历皇帝前期,也就是 明神宗,出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1644年清兵入关,作为少数民族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其原先的政权系统 是否适用于新时期的统治呢?清朝历代皇帝又会针对实际情况做何调整?从汉 至明不断强化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清朝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书:二、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清朝前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她在政治制度上面又有着什么样的 变化和发展?分别设立了哪些机构? 材料一.(康熙)十六年,圣祖(康熙帝)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 书房。命(张)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 讨三藩,军书旁午,上日御乾淸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 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 之。幸南苑及巡纾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清史稿》卷267《张英传》 材料二.(雍正)八年(1730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 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票事 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硃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 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 章政事,参与机密。 《清史稿》卷288《张廷玉传》 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 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 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 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
其权力来自皇帝的个人支持与信任,即“票拟”被采纳的程度,其与皇帝沟通受 制于宦官,提拔选举贤良又受到了吏部、兵部的约束。 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板书:3、内阁的创立 ①原因 ②内阁制的确立与演变 ③内阁制的本质特点 ) 过渡: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内阁的权利逐步扩大,随着内阁权利的扩大,地 位也越来越高,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纵臣。特别是万历皇帝前期,也就是 明神宗,出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1644 年清兵入关,作为少数民族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其原先的政权系统 是否适用于新时期的统治呢?清朝历代皇帝又会针对实际情况做何调整?从汉 至明不断强化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清朝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书:二、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 清朝前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她在政治制度上面又有着什么样的 变化和发展? 分别设立了哪些机构? 材料一.(康熙)十六年,圣祖(康熙帝)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 书房。命(张)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 讨三藩,军书旁午,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 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 之。幸南苑及巡纾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清史稿》卷 267《张英传》 材料二.(雍正)八年(1730 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 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票事 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硃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 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 章政事,参与机密。 ──《清史稿》卷 288《张廷玉传》 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 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 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 壬子(1792 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 4《议政大臣》
从最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与内阁制度形成三足鼎 立,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最后乾隆时期军机处凌驾于其他机构,“议 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 (板书:1、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影响) 那么军机处是如何处理事务的,由此看出权力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生 阅读课本回答) 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善意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 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全力就集中在了皇 帝手中了,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板书:3、军机处的设立 ①由来②特点) 扩散思维: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 近代西方: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明朝: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 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君主专制制度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材料一.(故宫太和殿照片)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 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 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傅之子孙,受 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 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 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西方18世纪工业革命图片) 材料四.孟徳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 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 专制的出现,孟徳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 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 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
从最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与内阁制度形成三足鼎 立,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最后乾隆时期军机处凌驾于其他机构,“议 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 (板书:1、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影响 ) 那么军机处是如何处理事务的,由此看出权力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生 阅读课本回答) 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善意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 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全力就集中在了皇 帝手中了,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板书:3、军机处的设立 ①由来 ②特点 ) 扩散思维: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 近代西方: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明朝: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 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君主专制制度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材料一.(故宫太和殿照片)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 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 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傅之子孙,受 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 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 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西方 18 世纪工业革命图片) 材料四.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 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 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 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 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高翔《近代的初曙──18 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