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街道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一)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y()。它东临黄海 西接临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pi()邻,北与青岛、潍坊接壤,是黄海沿 岸一颗 c u c a n( 的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安全、健康等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装修”也就成了 近期装修行业中点击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绿色: ②全面实施政府“阳光工程”,是政务公开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建设透明政府、法 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的重大举措 阳光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4直击钓鱼岛事件:(4分) 时间:2010年9月7日上午 地点:钓鱼岛海域 事件: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被 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査 伤亡:巡逻船部分受损,没有人员伤亡。中国籍渔船和日本巡逻船均未沉没 进展:9月13日被日方扣押的14名中国渔船船员回国。 9月踮5日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船长詹其雄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事件内容 。(1分)
- - 岚山街道一中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yù( )。它东临黄海, 西接临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pi( )邻,北与青岛、潍坊接壤,是黄海沿 岸一颗cuican( )的明珠。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①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安全、健康等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装修”也就成了 近期装修行业中点击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面实施政府“阳光..工程”,是政务公开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建设透明政府、法 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的重大举措。 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 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2010 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4 直击钓鱼岛事件:(4分) 时间:2010 年 9 月 7 日上午 地点:钓鱼岛海域 事件:一艘载有约 15 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被 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 伤亡:巡逻船部分受损,没有人员伤亡。中国籍渔船和日本巡逻船均未沉没。 进展:9 月 13 日被日方扣押的 14 名中国渔船船员回国。 9月25日,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船长詹其雄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事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我的评论:(3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总结后汉衰败历史教训的一句话 (2)《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求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临危授命的千古名句是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 的句子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两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 两句意思相同。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 用相关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诗是“ (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先帝遗诏中堪称思想行为准则的 话语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8)李清照《武陵春》词中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愁之深重的诗句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塞下”、“霜”等词语可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全词的上片写景,“ 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抒发了将士们 的感慨和 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2分)
- - (2)我的评论:(3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总结后汉衰败历史教训的一句话 “ , ,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求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临危授命的千古名句是 “ ,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 的句子是“ , 。”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两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 , 两句意思相同。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 用相关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诗是 “ 。”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先帝遗诏中堪称思想行为准则的 话语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 (8)李清照《武陵春》词中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愁之深重的诗句是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 分)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写出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塞下”、“霜”等词语可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抒发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 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2 分)
三文言文阅读(40分) 年七月.发話谪龙阳,九人屯泽乡。陈胜炅皆行,为屯。会天 为雨,道樋通,度失期。失期,渃斩。陈胜、昊广乃谋曰:“今亡死,举大死;等 死,列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世少子也,不当立,当都公孑苏扶 苏以数故,上侧将兵。今或罪,世之芪姓多归贤,未地项燕楚将 麴有功,爱垶卒,楚人怜之或Σ死,或以亡。今誠以痄称公犭苏项,为天 和,多者”舅然卜。卜揹意,日定下攣成,有功。然足下卜 之乎?”陈胜昊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书帛日陈胜姓王,置人所罾鱼 腹中。卒鱼烹食,得鱼腹帏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旁丛祠中,夜篝火,呜g呼 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6分) 《陈涉世家》选自朝历史学家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 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会天大雨( 乃丹书帛曰( 吴广以为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者知其指意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5.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摘录文段语句回答。(3分)
- - 三 文言文阅读(40 分)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 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 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 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 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6 分) 1 《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 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 , ”。(3 分)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会.天大雨( ) 乃丹书.帛曰( ) 吴广以为然.(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5.翻译下面句子:(2 分)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 摘录文段语句回答。(3 分)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 (2)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表现陈胜、吴广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偶然性: 必然性 秦王舷怒,谓唐雎曰:“公亦尝天子之怒乎?”唐对日:“霅末尝闻也”秦王日: 呹子怒,伏厂百万,流血「里″唐蹭:大王尝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办免冠酰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者之棘僚也,彗星 麴月;聂政之棘餽也,白贯日;鸚之刺庆忌也,仓鹰訏于殿上。此三孑者,皆布衣z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而将匚矣。若土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翕素,今 日是也”撳而起 餞挠尧,长谢扫曰:“先生坐!何j此!寡人谕矣:炜韩,魏疋亡,而安陵以五十里 者,徒有先生也”(14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仓鹰击于殿上( (2)长跪而谢之 翻译划线语句。(2分)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 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 人?(2分)
- -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 。 (2)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3)表现陈胜、吴广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7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2 分) 偶然性: 必然性: (二)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 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4 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 ) 2.翻译划线语句。(2 分)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2 分)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 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 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 人?(2 分)
6.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2 【甲】将军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斆如渴曷,若跨有荆益,保戋阻,西 和者戎,南抚夷,外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抻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洲州次众旴粼川,舀恥不箪食浆,以釋军乎?谳噥,则霸l成,汉 ” 【】先帝知斷董慎,故临艄寄臣以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瀇卢,深λ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钝,攘 除,复渥室,还丑B都此以先欷陛下親职分也至于斟酌撇益,进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0分)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帝室之胄(胄:后代。) B.思贤如渴(如:好像。) C.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D.斟酌损益(益:兴办、增加。) 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 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分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 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 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2分)
- - 6.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2 分) (三)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 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 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0 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帝室之胄.(胄:后代。) B.思贤如.渴(如:好像。) C.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D.斟酌损益.(益:兴办、增加。) 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 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2 分)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 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是 。( 2 分 )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 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 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