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
-1- 第四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课题目 序 作者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 中国建筑的园思成 文体特点。 特征 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学习本文 的说明方法。 12/作为生物的阅易斯托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社会 马斯 2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l3序宙的史蒂芬鑫/筛选与整合文中的信息。 2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 习 目 标 11 中国建筑的 特征 梁思成 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 文体特点。 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学习本文 的说明方法。 12 作为生物的 社会 刘易斯·托 马斯 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 金 1.筛选与整合文中的信息。 2.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
学法提示 1理清结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科普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句, 特别是关联词、代词和序数词,一般可以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性语言的严谨准确。科普文为了说清 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学习过程中,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 要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只有准确地把握说 明对象的特征,才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可以通过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 子)来实现
学法提示 1.理清结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科普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句, 特别是关联词、代词和序数词,一般可以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性语言的严谨准确。科普文为了说清 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学习过程中,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 要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只有准确地把握说 明对象的特征,才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可以通过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 子)来实现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4-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首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赏析]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 月。陆游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 秋晚登城北门|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 [宋]陆游 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于是写下了这 幅巾藜杖北城头,首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深情的 卷地西风满眼愁。|诗篇。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 一点烽传散关信,|点“满眼愁既是诗人所见又是诗人所感, 两行雁带杜陵秋。|承上启下。颔联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 山河兴废供搔首,中国土的怀念。颈联抒发诗人的忧国深情 身世安危入倚楼。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愁 横槊赋诗非复昔,|肠百结,而诗人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倚楼而 梦魂犹绕古梁州。「叹。尾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抒发了对曾 经戎马生涯的怀念以及对故国江山的魂牵 梦绕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秋晚登城北门 [宋]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 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 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 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 梦魂犹绕古梁州。 [赏析]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 月。陆游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 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 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于是写下了这 首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深情的 诗篇。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 点,“满眼愁”既是诗人所见,又是诗人所感, 承上启下。颔联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 中国土的怀念。颈联抒发诗人的忧国深情: 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愁 肠百结,而诗人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倚楼而 叹。尾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抒发了对曾 经戎马生涯的怀念以及对故国江山的魂牵 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