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主讲:成官文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 教学要求 正是 、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杌理 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 污泥、剩余污泥、MLSS、 MLVSS、sV、SⅥ、Q 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时间安排20n(中机动2h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 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 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Qc、 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时间安排 20h(其中机动2h)
1.基本概念与流程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 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 合成 呼吸 新细胞 (氧化) 自养菌 oCO,HO能,NH 有机物 (可生物降解) HO,能,NO 异养菌 自养菌 合成 残存物质 口 新细胞 成 CO2,H,能NH3新 No 内源呼吸 细能 胞 图12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 基本概念与流程 •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 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p123图4-16) -3-(4 a.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 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 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b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 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c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 但同时增殖。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 分活性污泥,排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 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恒定
•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p123图4-16) a.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 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 4或正磷 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b.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 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c.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 但同时增殖。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 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 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恒定
活性污泥的特征与微生物 ①特征 a、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 “絮状”。 b、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 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理化性质:p=100~1.006,含水率99%,直径大 小0.02~0.2mm,表面积20~100cm2/ml,pH值约 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 物,约占75~85%。 d、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组成:由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残体Me,难降 解有机物Mi,无机物Mi四部分组成
2、活性污泥的特征与微生物 ①特征 a、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 “絮状” 。 b、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 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c、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 小0.02~0.2mm,表面积20~100cm2 /ml,pH值约 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 物,约占75~85%。 d、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e、组成:由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残体Me,难降 解有机物Mi,无机物Mii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