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主讲:成官文
教学要求 了解其自然生物处理的主要类型,净化机理,生态 系统特征 °教学时数:2h
• 教学要求 • 了解其自然生物处理的主要类型,净化机理,生态 系统特征。 • 教学时数:2h 六、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污水自然生物处理的回顾与前瞻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质水 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典式”生态系统的自然 净化能力承受不了越来越沉重的污染负荷。为了解 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以普通活性 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高效的人工净化技术。但进入 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世界能源危机,迫使人们 又转向研究节省能源、资源和投资的处理方法。污 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作为“替代技术”之一将受到重 视 ·在我国,国家环保局组织了“七五”、“八五”城 市废水生物稳定塘技术和废水的土地处理技术攻关 使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向规范化、资源化和系统化 迈进了一步。目前,我国还在人工混地方面进行了 统研究
污水自然生物处理的回顾与前瞻 •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质水 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典式”生态系统的自然 净化能力承受不了越来越沉重的污染负荷。为了解 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以普通活性 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高效的人工净化技术。但进入 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世界能源危机,迫使人们 又转向研究节省能源、资源和投资的处理方法。污 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作为“替代技术”之一将受到重 视。 • 在我国,国家环保局组织了“七五” 、 “八五”城 市废水生物稳定塘技术和废水的土地处理技术攻关, 使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向规范化、资源化和系统化 迈进了一步。目前,我国还在人工湿地方面进行了 系统研究
1、概述 稳定塘:又叫生物稳定塘( biological stabilization pond) 俗称氧化塘( oxidation pond)。 1)工作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使污水净化。 2)供氧方式:通过大气复氧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供氧,或人工曝 气(曝气塘)。 3分类:按D○浓度高低分好氧稳定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按处理程度分一级、二级和深度处理塘。 按出水方式又可分连续出水塘、控制性水塘、贮存塘。 4)适宜条件:要求有废河道、沼泽地、峡谷、荒地且地质条件 良好的地形;要考虑气温、光照和风力。 5)优缺点:工程简单,建设投资少,能耗少,成本低廉,利于 农业灌溉,能实现污水资源化。但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受 季节(含光照、气温)影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周边环境 条件较差
一、稳定塘(生物塘) 1、概述 稳定塘:又叫生物稳定塘(biological stabilization pond), 俗称氧化塘(oxidation pond)。 1)工作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使污水净化。 2)供氧方式:通过大气复氧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供氧,或人工曝 气(曝气塘)。 3)分类:按DO浓度高低分好氧稳定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按处理程度分一级、二级和深度处理塘。 按出水方式又可分连续出水塘、控制性水塘、贮存塘。 4)适宜条件:要求有废河道、沼泽地、峡谷、荒地且地质条件 良好的地形;要考虑气温、光照和风力。 5)优缺点:工程简单,建设投资少,能耗少,成本低廉,利于 农业灌溉,能实现污水资源化。但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受 季节(含光照、气温)影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周边环境 条件较差
、净化机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a.细菌:好氧菌、兼性菌、产酸菌、厌氧菌、硝化菌、光合细 菌等。 b.藻类:绿藻、蓝绿藻等。 C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不同类型稳定塘数量变化较大,不宜 作为指示生物。 d.水生植物(耐污耐水植物) 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等,可作为青贮饲料,其它处理方 式困难(因为含水率在95%左右,堆肥、厌氧发酵、脱 水均困难),易影响水体景观及水质,需定期打捞。 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叶状眼子菜等(需定期收割) 挺水植物:水葱、芦苇、蒲草等。 e高等水生动物:鱼、鸭、鹅等。 思考题:生物塘的生态系统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有什么异同?是否什么植物均可用于生物塘?
2、净化机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a.细菌:好氧菌、兼性菌、产酸菌、厌氧菌、硝化菌、光合细 菌等。 b.藻类:绿藻、蓝绿藻等。 c.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不同类型稳定塘数量变化较大,不宜 作为指示生物。 d.水生植物(耐污耐水植物) 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等,可作为青贮饲料,其它处理方 式困难(因为含水率在95%左右,堆肥、厌氧发酵、脱 水均困难),易影响水体景观及水质,需定期打捞。 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叶状眼子菜等(需定期收割)。 挺水植物:水葱、芦苇、蒲草等。 e.高等水生动物:鱼、鸭、鹅等。 思考题:生物塘的生态系统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有什么异同?是否什么植物均可用于生物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