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以本为本·抓基 课前自主学习,基稳才能楼高 预读教材·填要点 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馨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 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影响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 劳动力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 量、价格差异较大 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 易成本 交易成本很高 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①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 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 资建厂 市场 开辟国际市场:②一国产品销往另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 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跟制 化而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 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最新K12资料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温馨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 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 量、价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 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 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 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 交易成本很高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 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 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 开辟国际市场;②一国产品销往另 一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①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 资建厂;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 化而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 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 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 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发 展处于开发或增长期的产业。 ②形成产业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③警示: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产业转移国: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产业转移对象国: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温馨提示] 国际产业转移虽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利的影响,但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 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双赢。对发达国家而言,产业转移使其企业生产不断延续,延长了企业 的生命力,使其获取了更多经济效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解决了部分 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其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 释疑教材·明原委 (教材问题解答) [教材P87思考] 1.三家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家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 国内:c家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a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家主要是受我国 庞大的市场吸引:c家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 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一一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 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一一深圳。 [教材P88思考] 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移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
最新K12资料2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 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 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发 展处于开发或增长期的产业。 ②形成产业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③警示: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产业转移国: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产业转移对象国: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温馨提示] 国际产业转移虽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利的影响,但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 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双赢。对发达国家而言,产业转移使其企业生产不断延续,延长了企业 的生命力,使其获取了更多经济效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解决了部分 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其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 [教材 P87 思考] 1.三家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 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 家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 国内;c 家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a 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 家主要是受我国 庞大的市场吸引;c 家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在区位选择上,a 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 厂家选择 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 厂家 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教材 P88 思考] 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移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
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 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 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教材P89(上)思考] 1.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质量,制定优惠政策条 件等 [教材P89(下)思考] 1.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 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 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 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教材P90~91活动]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 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 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 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 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 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 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教材P92思考]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一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 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
最新K12资料3 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 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 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教材 P89(上)思考] 1.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2.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质量,制定优惠政策条 件等。 [教材 P89(下)思考] 1.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 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 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 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教材 P90~91 活动]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 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 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 1 美元,日元升值 1 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 2 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 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 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 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教材 P92 思考]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 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3.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
的政策就是避兔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教材P93活动] 1.图5.16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 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 的恶性循环。 2.(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 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 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 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 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 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尊学用结合·提前 课堂讲练设计,新知一站突破 知识点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情景导入先思考 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 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现场三地签订了总计2900 多亿元的项目协议。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4500多亿。大量园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 的推进蓬勃兴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津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新材料、轻纺食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七大领域进行产业对接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劳动力价格及素质、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 ——————核心要点掌握好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原产地生产成本增加 降低生,获 企业生产利润减少 最产成本取 本业终 原转 产品销售市场改变,扩因移的_扩大销 大市场面临障碍 售市场润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最新K12资料4 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教材 P93 活动] 1.图 5.16 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 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 的恶性循环。 2.(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 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 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 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 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 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知识点 一 |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 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 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现场三地签订了总计 2 900 多亿元的项目协议。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 4 500 多亿。大量园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 的推进蓬勃兴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津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新材料、轻纺食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七大领域进行产业对接。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劳动力价格及素质、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 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因素 在空间 在国际范围内导企业上不断转 流动性很小致生产 移 劳「处于不断导数日 动变化之中 充足、价格低]产品成 廉素质高的一→本低利 地区 润高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达国家社会消 内 工业联系 费水平很高,内部 成本 部接受服务 交管理 交易成本高 最低 易 发展中国家改善 位投 本「生产组织 投资环境以减少 因 资建 素职工培训 企业生产的内部 厂 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所产产品国 内市场趋于 政治经济 饱和 企国内市场满辟市场、限文化差异 国际 业一足不了自身 销售 政策不同一家 发展需要 直接投资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 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 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最新K12资料5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 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 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